全媒體記者 李容容
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俗稱“玻璃人”的脆骨癥患者廖紅,身高不到80厘米,每天騎著小三輪在長沙烈士公園周邊彎彎繞兜售水果、土特產,養活著一家五口。這位“道德模范”的成長之路,鋪滿了社會各界的溫暖印記。
廖紅將貨品搬上三輪車,準備出門售賣。(記者 李新輝 攝)
初遇溫暖 安身立命
2013年,初到人生地不熟的長沙,手里只有幾十塊錢的廖紅選擇在人流量大的烈士公園北門擦皮鞋。由于收入寥寥無幾,他睡在單車棚里的一個爛沙發上對付了一晚又一晚。半個多月后,一個下著小雨的夜晚,打工青年楊望發現了借宿車棚的廖紅,兩人的命運就此產生交集。
“第二天早上,楊望兄弟走到我的擦鞋攤位前,一邊跟我做生意,一邊問我情況。知道我生活艱苦后,他連忙說讓我跟他去住,不收租金?!被貞浧饍扇说某跤?,廖紅心生感激。但是,楊望住在小區六樓,對需要依靠拐杖行走的廖紅來說,太難了。
“我可以每天背你上下樓!”楊望很熱情地說。廖紅說:“你每天早出晚歸已經很辛苦了,我不想給你增加太多負擔?!睏钔谑强犊v出一樓的雜物間,給了廖紅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小屋,就這樣開啟了愛心接力的第一棒。
此后,每天清晨6點,廖紅準時提著擦鞋工具出攤。晨練的人們逐漸熟悉了這個特殊的攤主,開始有意關照起他的生意。同鄉胥阿姨,風雨無阻地為他送了半年早飯。生活步入暖春的廖紅,每當顧客光顧,矮小的他就會立刻變得麻利起來,認真仔細地把鞋擦亮,贏得了顧客的交口稱贊。
幸得援手 安家筑夢
身在省城,根系故土,廖紅始終惦記著遠在湘鄉白龍村的家人,想方設法多賺點錢寄回去補貼家用。一位從事殘疾人就業培訓工作的“老鄉校長”,向好學的廖紅伸出援助之手,不僅聘用他在培訓機構內兼職,還教會他上網技能在淘寶網上做客服。
幾個熟人見廖紅多地往返行走不便,湊錢給他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昂孟裼辛藢儆谧约旱某岚?!”廖紅欣喜萬分。靠著三輪車,他開始幫人搬家送貨,也學著別人季節性擺攤,賣點水果。
正當廖紅身兼數職、忙于生計時,母親摔傷、二姐家庭破碎投奔娘家的消息傳來。2016年,廖紅決定將母親、大姐、二姐和小侄兒接到長沙。好心人羅大哥主動為他找了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子,悄悄墊付了一個季度的租金;動物園的老書記柳阿姨積極協調,領著他幫侄子辦理轉學手續,馨心公益協會提供兩年的學費資助。在廖紅母親住院治療期間,凈土宗義工協會的成員還幫他籌錢,支付了昂貴的手術費。
在大家的幫助下,廖紅一家五口就這樣在長沙安了家。一點一滴的善舉,在廖紅心中種下“感恩”的種子。他在長沙陸續加入了凈土宗義工協會、馨心義工協會和開福區青年志愿者協會等組織,將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投入志愿活動中。廖紅說:“我不想只當受助者,而是要盡綿薄之力回報社會?!?/p>
返鄉創業 安守初心
因母親思鄉心切,2022年,廖紅背上行囊,帶著家人重返家鄉。
此時的廖紅已經受到多家媒體的報道和關注。得知廖紅一家回鄉居住,湘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志愿者上門走訪慰問。志愿者們幫他清理了雜草叢生的庭院和積滿灰塵的房屋,讓曾經破敗的老屋煥發出新的生機。
聽聞有殘疾朋友創業成功,廖紅的內心泛起漣漪。他承包了20畝地,同二姐一起種植有機蔬菜。第二年5月蔬菜集中上市,卻因高昂的運費與人工成本滯銷。正當廖紅一籌莫展時,當地政府與愛心人士伸出援手,幫忙四處聯系,將廖紅的蔬菜一車車送往鄉鎮敬老院、城區餐飲店、長沙蔬菜市場等地,最終銷售一空。
在湘鄉市月山鎮政府支持下,“廖紅工作室”成立了。大姐利用工作室學習編織假發、手工制作魚鉤,接單補貼家用。廖紅心系整個殘障群體,當村鎮及周邊一批批殘疾人前來拜師學藝,他和大姐總是傾囊相授、毫無保留。廖紅說:“自己掙到錢,幫助殘疾朋友一起掙錢,都是我的夢想!”
政府階段性的幫扶終究難抵市場規律,廖紅的蔬菜基地逐漸因資金短缺、人力不足、銷路不暢而難以為繼。2024年正月,他再次帶著一家人重返長沙謀生,如今仍在烈士公園附近做著水果小生意,順手為老家鄉鄰“帶貨”小魚仔。
當前,廖紅正積極申請入黨,也始終與幫助過他的人保持著聯系,逢年過節便主動發去祝福短信。他說:“一路走來,是大家的溫暖幫扶支持我戰勝坎坷,也燃起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雖然我這身子像塊脆骨頭,但在愛心的托舉下,內心堅強如鋼,也想迸發出照亮他人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