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家族又翻車了!
廉政公署突襲工地,10人連夜被捕,現場觸目驚心!
從公攤“鼻祖”到鋼筋造假,百年招牌被砸得粉碎。
長子李澤鉅一句回應,竟讓全港怒火徹底爆發……
長實集團樓盤驚現“豆腐渣”工程
香港廉政公署近日代號“戰鼓”的專項行動,將李嘉誠家族旗下的長實集團推上風口浪尖。
調查顯示,長實開發的觀塘安達臣道“港人首置盤”項目存在嚴重貪腐造假問題,10名涉案人員因涉嫌行賄、偽造文件等罪名被捕。
這個承載著3000戶香港年輕人安居夢想的項目,本是長實集團2020年以49.5億港元競得的"良心工程"。
按照規劃,其中1000套住宅將以市價八折出售給首次置業者,單價314萬港元起,被港府視為緩解住房壓力的標桿項目。
然而,廉政公署發現,分包商為節省成本,未按設計圖紙施工,導致6棟大樓鋼筋“疏、少、幼、移位”,部分區域甚至完全缺失,一根筋都沒有。
例如,承重柱的鋼筋間距被私自擴大30%,橫梁內本應密集鋪設的鋼筋竟“不翼而飛”,施工誤差最大達53厘米,嚴重威脅樓體安全。
更觸目驚心的是,這些違規操作通過賄賂監管人員一路綠燈,從數千元現金紅包到夜總會"一條龍"款待,涉案金額超50萬港元,形成了"偷工減料-行賄-偽造驗收"的完整鏈條。
一位購房者痛心疾首:“掏空三代積蓄,買的竟是‘棺材房’!”
項目停工后,重建成本或超10億港元,但信任崩塌的代價已無法挽回。
而隨后高層的回應更是激起了全港的怒火……
李澤鉅避談責任,長實回應被批“敷衍了事”
面對輿論聲討,長實集團主席李澤鉅在股東大會上全程視頻連線,對質量問題避而不談,反而大談“財務穩健”:“集團手握527億港元現金,88%利潤來自收租和基建,足以抵御風險。”
你們集團是可以抵御風險,可老百姓奮斗半輩子買的房怎么抵御風險。
當被問及企業監管責任時,他僅拋出"小心駛得萬年船"的模糊回應,被媒體諷刺為"用漂亮報表掩蓋良心缺失"。
調查還揭露,涉事分包商資質存疑,既非香港建造商會會員,過往工程亦問題頻發,卻能通過長實供應鏈審核。
更耐人尋味的是,涉事分包商并非香港建造商會會員,過往工程記錄疑點重重,卻能進入長實供應鏈,而負責質檢的顧問公司長期偽造檢驗報告,而長實對此竟毫無察覺。
這種"切割式回應"徹底激怒公眾:"口口聲聲說財務健康,難道3000戶家庭的生命安全比不上你的財務報表?"
而此次事件并非長實首次卷入爭議……
從“公攤之父”到“危樓風波”
前陣子李嘉誠想要販賣重要港口就被全網怒批。
網友更是翻出舊賬,痛批李嘉誠是“公攤面積推手”。
上世紀50年代,香港香檳大廈首次將電梯、過道等公共區域成本分攤至購房者,長實隨后將其推廣至全港,最終傳入內地。
盡管香港2013年已取消公攤,內地購房者至今仍為“看不見的面積”買單。
山東某樓盤公攤系數甚至高達52%,百萬房產近半面積“蒸發”。
網友怒斥:“買100平的房子只有70平,30平是公攤。”
公眾質疑,從“公攤套路”到“鋼筋縮水”,長實屢屢將成本轉嫁消費者,本質是資本對民生責任的漠視。
此次事件更被視作“商業利益至上”的縮影,李嘉誠近年拋售內地資產、轉投英國基建,甚至將巴拿馬運河港口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更是被中央批評“背離民族大義”。
安達臣道項目停工后,長實股價劇烈波動,投資者擔憂集體訴訟將沖擊現金流。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香港保障房招標或重新審視開發商資質,樓市調控政策可能收緊。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指出,當前香港樓市本就承壓,此事恐加劇銷售低迷,“安全是底線,絕不能為趕工期犧牲質量”。
值得玩味的是,李嘉誠曾稱“不賺最后一個銅板”,此次卻因貪圖短期利益釀成長遠危機。
正如《大公報》所言:“資本無國界,但企業家有祖國。”
當商業邏輯與家國情懷碰撞,企業家的選擇終將定義其歷史坐標。
結語
當300萬港元的"安居夢"變成鋼筋縮水的"棺材盒",當李澤鉅的財務報表遇上購房者的血淚控訴,這場風波拷問著資本的底線。
在香港這個法治社會,廉政公署的雷霆行動彰顯了正義,但重建公眾對地產行業的信任,需要的遠不止是法律制裁。
長實集團能否拿出誠意整改,香港樓市能否借此契機根治沉疴,我們拭目以待。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