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政治舞臺上又出現了一個備受矚目的事件:特朗普表達了訪華意愿。這一消息瞬間引發全球關注,在中美關系本就復雜敏感的當下,特朗普的這一表態無疑如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層浪。這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深層原因,又將對中美關系產生何種影響?讓我們深入剖析。
5月16日,特朗普在福克斯新聞采訪中宣稱“愿意訪華”,并強調中美關系“至關重要” 。而在此之前,他剛結束對中東三國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的訪問。此次中東之行,特朗普帶著“數千億美元協議”的高調宣傳返回美國,看似風光無限。但深入探究,實際情況卻并不樂觀。
特朗普(資料圖)
沙特6000億美元承諾中僅有1420億美元為軍購訂單,其余多為長期意向;卡塔爾2430億美元協議中的210架波音客機訂單遠超實際需求,被質疑為“空頭支票” 。
盡管特朗普聲稱“將中東從中國陣營拉回美國”,可現實數據卻給出了不同答案:中國仍是海灣國家最大貿易伙伴,沙特40%的石油出口流向中國,卡塔爾與中石化簽署了27年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阿聯酋與中國合作建設全球最大太陽能電站 。這清晰地表明,中東國家在能源與科技領域堅持“兩邊下注”,并未如特朗普所言“倒向美國”。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急于訪華,實際上源于三重現實壓力。美國聯邦債務規模突破36萬億美元,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4.5%,中國連續減持美債,若持續拋售將威脅美元信用體系,債務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對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致使美國軍工產業鏈受阻,F-47戰機項目瀕臨流產,而美國短期內無法建立替代供應鏈,稀土供應鏈危機凸顯。2026年國會選舉臨近,特朗普需通過經濟政績轉移國內通脹與就業矛盾,然而關稅戰已導致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6.2%,民生怨聲載道,中期選舉壓力巨大 。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提出訪華意愿的同時,對國內提出了2個要求。他直接點名沃爾瑪,要求這家美國最大的零售商不得將因為關稅而上漲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指出沃爾瑪和中國之間應該消化掉這些成本,而非傷害普通消費者,并警告“我會盯著的,顧客也會盯著你們看” 。
他還對美聯儲直接施壓,再度點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其“動作太慢”,要求盡快降息 。這兩項要求標志著特朗普策略的轉變,從“對華極限施壓”轉向“內部挖潛”,側面反映出他已意識到對華施壓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歐盟(資料圖)
與此同時,中方也有自己的行動。5月18日,中國商務部網站發布消息,公布對原產于美國、歐盟、臺灣地區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裁定上述地區進口的共聚聚甲醛存在傾銷行為,決定對其征收反傾銷稅,其中美國方面被征收的反傾銷稅稅率最高,為74.9% 。這一舉措表明,中方始終堅持維護世界貿易規則,對于任何損害中方利益的違規貿易行為,都會給予果斷回擊。
在中美關系的復雜棋局中,特朗普的訪華請求只是一個新的變量。中方一直以來態度明確:談,可以,但必須是在平等、互尊、互利的基礎上進行。不接受強壓,不接受零和游戲,不接受拿中國當工具給特朗普個人加分。
若特朗普真的希望實現訪華,就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以實際行動展現對中美關系積極推動的決心,而不是將訪問當成施壓和交易的工具。未來中美關系究竟走向何方,全球都在拭目以待,而關鍵在于雙方能否以理性、務實和尊重的態度,共同探尋合作與發展的新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