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大地,軍號嘹亮,魚水情深,雙擁花開。4月23日,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表彰大會傳來喜訊,安順市再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成功實現“三連冠”。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背后,究竟蘊藏著怎樣的雙擁密碼?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座浸潤著紅色基因的城市,探尋其雙擁工作的成功之道。
俯瞰安順烈士陵園,憶往昔英烈風骨長存安順烈士陵園管理處供圖
紅色沃土孕育雙擁基因
安順,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的故鄉,也是國家“三線建設”時期的重點航空工業城市。紅色血脈在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早已融入城市的靈魂。王若飛同志“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的無私奉獻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安順人,成為推動雙擁工作不斷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
今年清明節期間,西秀區大西橋中學學生代表到陵園開展重溫入團、入隊誓詞
在安順,每一處紅色遺跡都是一部生動的雙擁教材。安順市民吳女士說:“我們從小就聽著革命先輩的故事長大,他們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犧牲,我們有責任傳承這份精神,做好雙擁工作。”這番質樸話語,道出安順群眾對雙擁工作的深刻理解。每年清明、七一、八一、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節點,安順市烈士陵園莊嚴肅穆,前來瞻仰緬懷的市民、學生、部隊官兵絡繹不絕。經年累月間,對紅色歷史的銘記與傳承,讓雙擁工作在安順扎根生長,擁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情感認同。
政策紅利厚植尊崇根基
近年來,安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堅持黨政軍同責,將雙擁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推進。在此基礎上,安順市不斷健全完善雙擁工作機制,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雙擁政策體系,推動雙擁工作走深走實。
舉辦退役軍人及家屬專場招聘會,搭建就業橋梁 安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為解決軍人后顧之憂,安順市在軍人軍屬權益保障上出實招、見實效。在子女教育方面,嚴格落實軍人子女教育優待政策,確保駐安部隊官兵子女全部就讀、轉讀優質學校;在家屬就業上,出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實施辦法,為隨軍隨調家屬辦理工作調動,提供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前置招聘;在養老保障等方面,也給予軍人軍屬全方位關懷。同時,退役軍人安置率、官兵滿意度、接收單位滿意度、資金發放率均實現100%,各類優撫資金、醫療保障經費按時足額發放,真正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基層實踐筑牢雙擁基石
西秀區作為安順雙擁工作的主戰場,積極探索創新,打造出眾多亮點。西秀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專職常務副主任溫智海介紹:“我們從2010年開始參與創建工作,一路走來,不斷摸索前行。”2016年,打造的若飛廣場雙擁雕塑和1.2公里長的雙擁一條街,成為安順雙擁工作的標志性成果;2020年起,圍繞“讓軍人受尊崇,讓退役軍人受尊崇”,開展“百企千店齊擁軍”活動,目前已有近300家商家門店加入,涵蓋餐飲、旅游、住宿等多個行業,為軍人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
西秀區馬槽社區“百企千店齊擁軍”公示欄,展示眾多為軍人、退役軍人及其家屬提供優惠服務的商家信息
位于西秀區馬槽社區的“劉老實”餐飲店就是最早一批參加“百企千店齊擁軍”活動的企業之一。該店負責人付汝琴表示:“軍人在前方保家衛國,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實際行動表達敬意。”自2023年8月加入擁軍企業名單,該店為現役和退伍老兵提供專屬優惠,成為安順社會化擁軍的生動縮影。
社會力量凝聚雙擁合力
在安順,雙擁工作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貴州安晟紅旗體驗中心積極對接,主動加入愛國擁軍的隊伍,自2020年起,每年新兵入伍,他們精心籌備、整裝待發,以嶄新锃亮的紅旗車隊護送新兵踏上保家衛國的征程,用莊重的儀式感為熱血青年壯行;到了老兵退伍時,又早早等候在車站,用最熱烈的方式迎接光榮返鄉的退伍老兵,讓歸鄉的游子第一時間感受到家鄉的熱情與尊崇。此外,該店還為退役在役軍人提供購車優惠、就業指導等服務,截至目前,累計服務上千人次。
貴州安晟紅旗體驗中心總經理張鑫表示:“作為本地企業,我們背靠紅色品牌,我認為我們有這個義務去履行這份社會責任,未來,計劃開展紅色主題自駕游,傳承紅色文化。”
安順工商銀行建設路支行打造的“軍人驛站”
金融機構在愛國擁軍工作中同樣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日前,記者走進安順工商銀行建設路支行,只見大廳內各類擁軍標識醒目清晰,處處彰顯著對軍人的尊崇與關愛。該行副行長龐牒介紹,他們精心打造的“軍人驛站”,為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專屬金融服務、政策咨詢、交流互動等一站式貼心服務,切實讓軍人軍屬感受到社會的尊重與關懷。
同時,在安順市委、市政府的統籌規劃與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愛國擁軍熱情持續高漲、眾多企事業單位積極響應的良好氛圍推動下,安順市愛國擁軍促進會隨即成立。
舉辦雙擁文化活動 安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安順市愛國擁軍促進會會長梁玉林介紹,促進會自2021年成立至今,已發展有124家成員單位、36家理事單位。通過開展節日慰問、紅色教育活動,組織成員單位為軍人提供優惠服務等方式,積極幫扶退伍軍人就業創業,援助困難現役軍人及家屬。下一步,還計劃在各縣(區)成立分會,擴大組織影響力。
先進典型引領雙擁風尚
在安順的雙擁畫卷中,一個個先進典型熠熠生輝。“兵媽媽”楊桂敏43年如一日,把駐地戰士當成親人,為他們洗衣、縫補、做飯、送藥,樁樁件件都飽含著對子弟兵的關愛與牽掛。
“兵媽媽”楊桂敏走進軍營,為士兵們悉心講授果樹套袋技術 西秀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我父親曾是一名軍人,我弟弟也是軍人,在我看來軍人就是我的親人。”當被問及堅持擁軍的緣由時,楊桂敏動情地說道。這份質樸的情懷,化作了她數十年如一日的行動。如今又到端午,她早早備好了染飯花,要為戰士們包制具有安順特色的粽子,讓他們在軍營中也能品嘗到“家”的味道。
2024年7月,她發起成立“寧距離”擁軍志愿服務隊,目前該隊伍已從最初1人發展壯大到20余人。這份真摯的擁軍情懷在傳承中愈發濃厚、歷久彌新。楊桂敏也憑借突出貢獻,榮獲“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個人”、安順市西秀區“擁軍優屬先進個人”、西秀區首屆“優秀兵媽媽”“安順市愛國擁軍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成為安順雙擁精神的生動詮釋者與踐行者。
2024年春節,楊桂敏帶上家人到軍營和士兵們一起準備長桌宴 西秀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先進典型中同樣閃耀著兵支書的身影。“兵支書”黃恒禮退役不褪色,放棄更好的發展機會,回到家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村民發展產業,完善基礎設施,打造鄉村旅游,讓黃鶴營村從貧困落后走向富裕美麗。“這份榮譽屬于全村黨員群眾,我將繼續發揮軍人作風,把家鄉建設得更好。”黃恒禮堅定地說。
從紅色基因的傳承,到政策的有力保障;從基層的創新實踐,到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從先進典型的引領,到全民雙擁意識的提升,安順市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雙擁工作的深刻內涵。站在“三連冠”的新起點上,安順軍民將繼續攜手前行,不斷譜寫軍政軍民團結的新篇章,讓雙擁之花在黔中大地綻放得更加絢爛。
來源:多彩貴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