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為期3天的七國集團(G7)財政部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在加拿大閉幕。會議發表聯合公報稱,與會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承諾解決全球經濟中的“過度失衡”。外媒分析稱,雖未點名具體國家,但此舉顯然針對中國。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聲明對中國含沙射影,意在為美國政府的對華打壓添一把火,但G7內部也有分歧,未必會就此采取集體行動。香港《南華早報》、路透社等媒體稱,盡管公報未直接提及中國,但顯然有針對性。
特朗普(資料圖)
自中美在日內瓦達成協議雙方都宣布取消大部分關稅后,特朗普政府顯然還不死心,派美財長貝森特去參加了G7峰會,想拉盟友一起對付中國。據外媒報道,美財長貝森特此次現身“異常低調”,幾乎沒公開發表過任何言論,并且在結束的時候,他也只是對記者說了一句話,“我度過了非常有成效的一天”,這讓外界看來他只是簡單去露個面而已。但事實上情況并非如此,據美官員披露,貝森特此次會談期間,依舊和各國官員私下提過“統一對華關稅政策”。
從會后發布的聯合聲明來看,這一輪G7峰會并沒有達到目的。聯合聲明在淡化各國對貿易戰的立場,就連聯合聲明中也只是提到了一次“貿易”,并沒有提及任何關稅問題,這說明這份聯合聲明其實是美國與各成員國相互妥協下的產物。不過有歐洲官員表示,許多成員國都想要在財長會期間,和美國進行關稅談判,但美國就是不接招。在聯合聲明中,歐洲國家也希望引入更加強硬的聲明,以突出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但遭到美國拒絕。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官員透露,貝森特私下敦促歐盟大幅削減乃至取消數字服務稅,作為加快美歐貿易談判的條件。法、意、英等國目前均對在其境內提供服務的外國科技公司征收此類稅收,美國指責該政策構成不公平貿易。加拿大數字稅亦成美加爭議焦點,白宮2月警告可能因此加征報復性關稅。在涉及俄烏沖突的議題上,貝森特還私下向歐洲官員表示,美國愿加大對俄制裁,迫使俄羅斯與烏克蘭談判。烏克蘭財長馬爾琴科出席了此次會議。
由于美國近年來的行為處事已經越來越霸道,即便是美國的“盟友”,也同樣已經與美國有了很大的矛盾和沖突。就拿此次G7財長會的“東道主”加拿大來說吧,加拿大原本是美國的“鐵桿盟友”,但是美國非但不保護加拿大,卻還在公然琢磨著要直接吞并加拿大,這也讓和平了幾十年的加拿大一下子籠罩在“亡國”的陰影之下。那加拿大還能夠聽從美國的“命令”嗎?答案可想而知。另外,G7的重要成員國,也是西方的第三經濟大國日本也與美國在經濟領域存在很大的矛盾。
在當前情況下,歐盟想要追求戰略自主,不想被美國敲詐,還是比較困難的。為什么?因為歐盟手上的對美反制牌不是那么充足。中國商品是美國人的剛需,所以中國對等反制,特朗普不得不妥協;而歐盟的大多數產品和美國的是競爭關系,歐盟如果對等反制,反倒是便宜了美國自己的生產商,特朗普會很高興。那么歐盟該怎么辦呢?歐盟現在最有效的牌,就是靠近中國,通過加強和中國的關系,讓特朗普不敢輕舉妄動。
特朗普(資料圖)
G7的尷尬處境,本質是其代表性與行動力的雙重衰退。數據顯示,G7占全球GDP比重已從1970年代的60%降至不足30%,而金磚國家占比已達29.3%。這種力量對比的變化,使得G7難以再以“全球領導者”自居。更深層的挑戰來自內部。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與馬克龍在峰會期間的“死亡凝視”事件,暴露了G7在價值觀議題上的分歧。而美國推動的“凍結俄資產賠償烏克蘭”等議題,更引發發展中國家對“西方霸權”的警惕。正如專家所言,G7已淪為“1+6國集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