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成都市委、市政府關于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近期,彭州市“2+2”園區分別召開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調度會,各園區就項目管理、調度與服務情況作了匯報,圍繞“抓園區就是抓項目,抓園區就是抓發展,抓園區就是抓改革,抓園區就是抓服務”的“四抓”重要理念,系統推進“立園滿園”行動,以全鏈條攻堅舉措激活園區發展新動能。
抓園區就是抓項目,筑牢發展根基
彭州市將園區作為項目建設主戰場,將項目建設作為園區發展“生命線”,創新實施全過程、全要素、常態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
一是專班攻堅提效能,健全對上爭取工作保障體系。認真落實四川省“2+N”管理機制,成立市級層面領導專班高位推動,建立“2+4+16”推進機制(市發改局、市財政局雙牽頭,4個園區為主陣地,行業主管部門和國有公司組建16個工作專班)變“各自為陣”為“集成化作戰、扁平化協調、一體化統籌”,提高項目申報質效。
二是四級包保破堵點,嚴格“吹哨報到”機制。賦予園區“全鏈全域”要素統籌,建立“市領導+局領導+屬地園區、鎮(街道)領導+項目保姆”的四級項目包保機制和保障部門“吹哨報到”服務機制,推動全市“同題共答”,確保項目每個環節倒排工作計劃,時間落實到天,責任落實到人,提升協同效應和工作效率。
三是智慧調度促閉環,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依托智慧管理平臺,優化升級項目“數據集成、信息展示、問題督導”三大功能,對全市重大項目開展立體化、全局化、動態化的分析研判和協調服務,實現項目“狀態更新實時化、監測預警智慧化、問題處置協同化、服務企業精準化”。華西堂科技公司推動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100余天,順利實現“拿地即開工”,創造了園區項目落地新速度。同時,堅持以園區為統籌,建立園區項目滾動儲備庫。今年以來,園區新簽約項目38個,總投資額達185.25億元,夯實園區“主陣地”項目支撐。
抓園區就是抓發展,激活經濟動能
一是鏈式發展強能級。整合8條重點產業鏈、4條特色產業鏈、3條培育產業鏈,構建彭州市“843”產業鏈架構,建立“總鏈長+鏈長制+承載地”的領導協調機制,通過產業鏈上下游高效鏈接,實現產業園區、鎮(街道)的重大公共平臺、產業基礎設施等資源有效分配、共建共享,持續提升產業鏈本地配套率。
二是梯度培育蓄后勁。實施“鎮園之寶”企業梯度培育行動,緊盯有經濟指標貢獻潛力的企業,大力開展升規提質行動,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幫扶指導,出臺鼓勵創新、減免費用的激勵政策,發展壯大有效市場主體。聚焦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積極引進培育一批“種子選手”和專精特新“小巨人”,為彭州未來的產業發展培育新興動能。
三是創新驅動增動能。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體系,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在主體培育方面,實施“科技企業倍增計劃”,強化創新主體培育,不斷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挖掘培育力度,高效運營大連理工成都研究院等4個新型研發機構,推動華融化學CNAS實驗室等12個平臺開放共享,新建能源化工創新實驗室等載體,打造無人機適航認證、氫能應用等特色服務,形成“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產業應用”全周期支撐體系。
抓園區就是抓改革,釋放創新活力
一是管理體制再優化,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深化“園鎮合一”“景鎮合一”管理模式,打破產業園區、屬地鎮(街道)、國有公司“各司其職、各自為陣”的工作格局,搭建起“1+2+3+N”工作組織架構,合力組建園區高質量發展“主力軍”。推進全員聘任、明確職責任務、創新運行機制,統籌產業園區、屬地鎮(街道)、國有公司三方工作力量,實現“機構精簡、管理扁平、決策高效”的運行機制落地固化,全面構建片區“總統籌”、園區“主戰場”、屬地“主載體”、部門“主保障”的工作格局。
二是市場機制再突破,探索實行“小管委會+大專業公司”運行機制,明確管委會與公司的權責邊界,建立市場化契約關系,考核激勵實施差異化績效指標,探索中長期激勵,加速混改與資源整合,引入民營資本或專業機構,補齊技術短板,積極探索國有園區運營公司市場化運行與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發展模式。
三是服務效能再升級,加快實現“園區事園區辦”,探索管理權限下沉,推動園區擴權賦能。在園區設立彭州市級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明確跨部門協同、全流程審批優化等任務,打造“八窗六區”功能布局,涵蓋綜合服務、金融服務、法治服務、政策服務、知識產權服務、人才服務等8大專業窗口,配套企業共享辦公、政企洽談、路演發布、生活配套、招商引智等6大功能區域,實現企業辦事“只進一扇門”;在鎮(街道)建設“企業服務驛站”,下沉企業注冊、社保辦理等高頻事項,打造“15分鐘企業服務圈”。已梳理涉及市住建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等20余個市級部門、700余個涉企(增值)服務事項入駐中心。組建“政務大廳+園區專班專員”的“政務幫幫團”隊伍,累計服務企業群眾1.2萬人次,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
抓園區就是抓服務,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民營經濟再發力。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持續深化“進解優促”。高標準建設和運營民營經濟(現代產業)發展促進中心,集成涉企政務服務(增值化)、政企交流陣地、眾創空間、產業社區配套、產業鏈及園區發展研究、場景創新等功能,更好服務助力民營企業成長,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進解優促”再升級。出臺《彭州市優環境促發展禮遇企業十條措施》《彭州市優環境促發展助企降本增效工作方案》《惠企政策兌現》《助企拓展市場》《土地資源供給》三年行動方案等惠企政策,累計評選出446家企業,匹配2109個禮遇名額,著力降低企業物流、資金、用能、用工、時間、制度六個方面成本,幫助企業解難題、過難關,提產能、拓市場。今年以來,累計為企業協調解決問題473個,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需求5.6億元。
三是政策兌現再提速。開展“個轉企”“促上規”等惠企政策專場推介5期,為200余家企業精準推送適配政策,“免申即享”“易申快享”類政策占比均已超過40%,被央媒評為全國城市營商環境創新縣(市)。
? 來源 | 彭州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