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報道,特朗普政府以許多人沒有想到的速度,與中國達成了“貿易休戰”。然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美國與其傳統盟友間的談判,卻似乎顯得步履維艱……在特朗普政府4月2日發動對等關稅“攻勢”、對幾乎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后,美國曾擬定了18個重點貿易談判對象。然而如今,“90天”的關稅暫緩期行將過半,但除了與英國快速達成的貿易協議框架以及近期與中國達成的關稅回撤外,目前特朗普政府的其他談判均未取得能緩解高額關稅的“突破性進展”。
美國(資料圖)
當地時間5月22日,為期三天的七國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在加拿大潦草落幕。反常情況出現在涉華議題上,歐盟在特朗普上臺之后就同其團隊展開接觸,還提出愿意在應對中國挑戰中,更加配合美國,希望以此換取關稅減免。在中美日內瓦談判前夕,歐盟仍然抱有這一想法,可歐盟沒想到,中美剛剛握手言和,特朗普轉頭就怒斥歐盟“占盡美國便宜”,揚言要對歐盟汽車、農產品發動調查,甚至威脅“禁止歐盟汽車進入美國市場”。
可以說歐盟一開始對美國的態度并沒有十分的強硬,一開始其實也有打算妥協,但發現意大利等個別國家妥協反而被打得更慘的現象后,歐盟采取了相對強硬的反制立場,沒在談判中做出太大的讓步。而且,歐盟和這一屆的美國政府,也并不是十分關系友好,現在,看到中美之間談判結果的出爐,歐盟更是不著急了,歐盟自然也意識到,妥協換不來尊重,斗爭才是正確的路。
另外,《華爾街日報》5月23日報道說,特朗普政府最近在與各國的談判中,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作為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條件。目前看來這項要求,是美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簽署貿易協議的“硬性條件”。這也怪不得,美國“解放日”以來的關稅政策,現在已經一個多月過去了,達成的貿易協議國家,只有跟美國穿一條褲子的,同屬盎格魯撒克遜體系的英國。連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都無法跟美國談攏貿易協議。
特朗普(資料圖)
可以說,特朗普是將“交易的藝術”玩出了花樣,先是坐地起價,將對方逼到墻角,再開條件讓對方還價,從而達成自己的目的。對此,歐盟的回應很明確:不感興趣。在歐盟看來,中國是一個不可替代的重要出口市場,無論是德國的高端制造,還是法國的奢侈品,中國市場都提供了龐大的需求和穩定的回報。過去兩天,德法領導人相繼與中方通話,討論的核心就是中歐之間的經濟合作。
事實上,歐盟在對華“動手”之前就必然想到,他們的制裁會遭到中國如何反制。有立陶宛的例子在先,當時立陶宛因為一意孤行設立臺灣“代表處”和中方進行外交遇冷之后,中立貿易額幾乎歸零。所以歐盟很清楚如果在這個問題上響應了特朗普的政策,觸發中國反制條款必然會讓歐洲對華貿易額將會大減,他們得到的只是“原本就應該得到”的和美國正常貿易。兩者權衡一下,歐洲對中國的選擇會很謹慎,畢竟中方第一拳打的美國“太疼”了
特朗普(資料圖)
就當前形勢而言,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似乎只是給自己畫了個金剛圈,使美國貿易固步自封,自絕于全球貿易的門戶之外。這一輪關稅戰沒有給特朗普帶來資本和制造業的回流,也沒有達成大面積貿易協議,更沒有就孤立中國達成共識,反而將美國霸權往懸崖邊更推近了一步,幫多邊主義向前進了一步,真真是中方收到的“意外驚喜”。中美達成協議之后,特朗普炮轟歐盟對美國“非常不公”,施壓歐盟做出“重大讓步”,現在歐盟已經把話說絕了,反孤立也已經開始,雙方到了針尖對麥芒的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