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5月19日,富衛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富衛集團由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在2013年創立,是一家泛亞洲人壽保險公司,業務遍及中國香港(及澳門)、泰國(及柬埔寨)、日本及新興市場(包括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
按照NMG的資料,富衛集團在2023年為東南亞市場按年化新保費計的五大保險公司及頂尖銀行保險公司。
從業績來看,2022年-2024年,富衛集團凈保險及投資業績分別為4.93億美元、4700萬美元、9.11億美元;凈利潤分別為-3.2億美元、-7.17億美元、1000萬美元,2024年才扭虧為盈。
此次為富衛集團第四次遞交招股書,其曾于2022年2月28日、9月13日及2023年3月13日三次向港交所遞表,但均未成功。此次富衛集團能順利上市嗎?
01
扭虧為盈
2012年,李嘉誠公布接班計劃,“長和系(長江實業有限公司以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資產由長子李澤鉅接管,次子李澤楷的公司業務將獲得全力資助。
分家后,李澤楷將目光投向了保險業。2013年2月,李澤楷從荷蘭國際集團收購了香港、澳門及泰國的壽險公司以及香港的一般保險、員工福利、強積金業務和財務策劃業務,組成了富衛集團。
同年10月,Swiss Re Investments(瑞士再保險投資公司)收購富衛集團12.34%股權,李澤楷通過其持有的87.66%權益間接擁有并控制富衛集團。此后,富衛集團通過成立附屬子公司、收購股權等方式,陸續進入了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日本、馬來西亞、泰國等市場。
招股書顯示,目前,李澤楷通過其直接全資擁有的實體PCGI Holdings控制富衛集團約66.70%的投票權。
富衛集團的收入主要來自保險業務和投資回報。2022年-2024年,富衛集團的保險服務業績分別為4.45億美元、6.79億美元、6.7億美元;凈投資業績分別為4800萬美元、-6.32億美元、2.41億美元;凈利潤分別為-3.2億美元、-7.17億美元、1000萬美元。
2023年凈虧損較高主要由于不利的資本市場變動;以及出售與日本Athene再保險交易相關的金融投資所產生的投資虧損,占稅前虧損的5.05億美元。
在招股書中,富衛集團表示,2022年及2023年產生凈虧損,并于過往記錄期出現開支超支情況,且可能無法于未來實現或維持盈利。2024年扭虧為盈是因為新業務合約服務邊際增加、資本市場積極向好及開支管理改善的影響。隨著繼續擴大業務規模和影響力并產生相關成本,或由于宏觀經濟因素或事件,富衛集團未來可能會繼續錄得凈虧損。
對比來看,保險服務是富衛集團穩定的收入來源。在招股書中,富衛集團披露了保險業務與增長相關的一些關鍵績效指標,即年化新保費、新業務價值。
招股書指出,年化新保費,其計量發出的新保單的總數,是公司于任何期間能夠產生多少新增業務銷售額的指標。2022年-2024年,富衛集團的年化新保費分別為14.08億美元、16.46億美元、19.16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8.8%。
富衛集團大部分年化新保費產生自期繳保費,其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別占年化新保費的85%、89%及86%。從產品來看,分紅人壽,非分紅人壽,危疾、定期人壽、醫療及附加保險,單位連結式壽險,及團體保險及其他在2024年分別貢獻了年化新保費的38%、28%、22%、8%、6%。
從渠道來看,富衛集團通過多種分銷渠道分銷產品,包括銀行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獨立理財顧問,以及通過數碼商務渠道進行D2C(直接對消費者)分銷等其他渠道。于2024年,按分銷渠道劃分的銀行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獨立理財顧問及其他渠道的整體集團年化新保費占比分別為39.2%、21.6%、30.7%及8.5%。
新業務價值是一項精算績效計量指標,指在相關期間發出的新業務對股東產生的價值,反映未來稅后凈利潤減去相應所需資本成本的現值。2022年-2024年富衛集團的新業務價值分別為8.23億美元、9.91億美元、8.34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6%。
分紅人壽,非分紅人壽,危疾、定期人壽、醫療及附加保險,單位連結式壽險,及團體保險及其他在2024年分別貢獻了37%、28%、22.2%、8%及6%的新業務價值。
銀行保險、代理人、經紀/獨立理財顧問及其他(包括數字商務及其他分銷渠道)在2024年分別貢獻了46.6%、15.2%、31.8%及6.5%的新業務價值。
02
投資回報波動
與保險業務相比,富衛集團的投資回報面臨著更大的波動。
在招股書中,富衛集團表示,其將保險業務產生的保費及其他收入用作投資,以產生投資回報。其專注于投資及固定收入證券,也投資回報更大但風險更高的資產,如股本證券、房地產及另類投資,主要用于支持傳統分紅及萬能壽險產品。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富衛集團的投資資產(包括金融投資、投資物業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資產及負債)為453億美元,其中419億美元為保單持有人及股東投資,34億美元為單位連結式壽險投資。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其投資收入分別為12.25億美元、14.18億美元及14.57億美元。
富衛集團的投資組合主要由政府債券及公司債券等債務證券組成,其次為股本證券、在投資基金的權益、投資物業及其他(包括現金、貸款及存款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富衛集團直言,其投資組合可能面對虧損、波動及流動性不足的風險。
2024年,富衛集團的投資組合(不包括單位連結式壽險投資)的79.2%由債務證券組成。政府債券是債務證券投資中最大的組成部分,占總債務證券投資組合的51.5%(不包括單位連結式壽險投資)。富衛集團表示,在投資組合中持有大量以當地貨幣及外幣計值的主權債務,因此會承受這些債務發行人所在國家的政治、社會或經濟變動(包括政府、國家元首或國王變動)以及有關主權國信用狀況的直接或間接影響。
2024年,公司證券占富衛集團總債務證券的30.9%。其表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金融機構及公用事業占公司債券投資的最大份額,原因是這些行業的發行人通常擁有國際信用評級,因此更容易評估其信用價值。這些發行人也較為頻繁地發行公司債券,提供更大的投資靈活性。
富衛集團在風險提示中表示,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市場因素變動的影響,而市場利率的變動會影響債務證券的收益及虧損水平和時間。此外,對于部分長期壽險保單,富衛集團有責任向保單持有人支付保證回報、最低利息或補償利息,相關金額是在產品定價時確定的。保證回報、最低利息或補償利息的部分或全部是基于有關利率的假設而定。如果投資回報率低于保證的最低回報率,則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富衛集團的主要通過營運活動產生的現金、銀行借貸及從發行債務及股本債券籌得的其他資金滿足流動資金要求。截至2025年4月30日,富衛集團的債務包括,借貸27.86億美元,其中包括銀行借貸的9.89億美元、中期票據3.18億美元,以及次級票據及次級固定期限資本證券14.79億美元;永續證券7.59億美元;租賃負債9600萬元。
富衛集團在風險提示中表示,如果未能履行付款責任,或以其他方式違反現有債務協議的條款,相關債權人或票據持有人將有權加速償還有關債務,并行使其他權利,對公司采取補救措施。未來的融資渠道也可能受限。
資料顯示,李澤楷資本版圖主要通過盈科集團持有,主要業務涵蓋科技、媒體與電信、金融服務及地產三大行業。旗下有電訊盈科、香港電訊、盈大地產三家港股上市公司,如果富衛集團登陸港股,其將獲得第四家港股上市公司,此次能否圓了保險上市之夢呢?
作者丨五仁
來源丨征探財經(ID:teccj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