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香格里拉對話會還有3天,美防長已確認參會,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將出席,而這一次中方的安排則讓人感到意外。那么,此次“香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中方又做出了怎樣的“意外”安排?
隨著2025年香格里拉對話會進入最后三天倒計時,國際社會的目光也開始聚焦于新加坡。要知道,每年一度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原本是一個主打“安全對話”和“地區信任”的場合,但近幾年,逐步演變成了各國展示政策、互相試探、謀求影響力的場子。
資料顯示,本屆香會將于5月30日至6月1日舉行,主題涵蓋“美國對亞太安全的新戰略愿景”“競爭世界中如何維護穩定”等議題。美國防長赫格塞斯將在首日全會致辭,闡述美方戰略;馬克龍也會出席并在開幕晚宴上發表主旨演講。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外媒稱中國防長卻并不打算出席。
對于各國的安排,我們逐一分析。先說馬克龍,從5月25日開始,他就開啟了為期六天的東南亞訪問,首站選擇越南,隨后訪問印度尼西亞,最終抵達新加坡。這是馬克龍就任以來首次訪問越南,也被視為法國深化與東盟關系的戰略舉措。法媒稱,馬克龍此行旨在將法國塑造為東盟國家“可靠、尊重主權與獨立”的合作伙伴,提供“有別于中美的第三條道路”
有分析認為,馬克龍此行明顯是看準了亞太地區局勢復雜,想從中找到突破口。這次訪問,涉及能源、國防、教育和經濟等多個領域。法國電力公司、達索航空、空中客車、達飛海運等大公司也隨行出訪,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搶市場、談合作、秀存在。
當然,還有個不容忽視的背景——近日陣風戰機在印巴沖突中表現不佳,進而讓法國軍售信譽嚴重受損,在這種情況下,馬克龍在東南亞尋找“存在感”,更多也是為了軍火貿易與地緣平衡。
至于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從公開安排來看,他將在5月31日的第一場全會上,圍繞“美國對亞太安全的新戰略愿景”發表講話。這一幕顯然會成為外界觀察中美關系、評估地區局勢的重點。
而和馬克龍、赫格塞斯的高調行程形成對比的是,中方可能調整參會級別。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防長董軍或缺席本屆香會,改由低級別代表團出席。若消息屬實,這將是2019年以來,中國防長首次缺席。
有分析指出,中方此舉存在多重考量,一方面,中美軍事關系仍處于復雜階段。盡管兩國已在逐步恢復軍事交流,但美方在臺海、南海等問題上的行動仍持續引發摩擦。有消息稱,就在近期中美軍機還在南海“纏斗”50分鐘,可見美國干涉地區局勢之心不死;另一方面,新任美國防長赫格塞斯上任后對華姿態強硬,其缺乏軍事外交經驗,也可能影響對話實效。
事實上,對于這些論壇和對話,中方的態度一以貫之,那就是軍事外交服務于國家利益,并非“為參會而參會”。中方近年通過維和、護航等實際行動展現對地區安全的貢獻,參會級別調整并不意味著溝通渠道關閉。此外,中國防長近期首訪歐洲,與德國、法國深化防務合作,更是已顯示了外交布局的多元化考量。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即便降低了代表團等級,也不意味著會影響地區安全局勢,畢竟,中方的立場向來很清晰,那就是不搞集團對抗,主張共同安全和協商對話。這種理念深入傳遞給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近年來,部分國家越來越擔心大國角力會將自身卷入紛爭,因而更傾向于支持中方的“包容安全”框架。從這一點來說,美國想要推銷自己的所謂“印太戰略”也并非易事。
同時,盡管中美防長可能會錯失會面機會,但兩軍互動并未停滯,只不過,臺海問題仍是核心分歧。中方多次強調,美方若不能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兩軍關系難有實質進展。就像中方此前在“香會”上所說,領導不是霸權,地位取決作為,行動勝于空談。想要超越零和博弈,構建真正包容、可持續的地區秩序,答案或許不在會場的交鋒中,而在各國能否相向而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