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季雨)近年來,“黃金熱”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黃金作為貴重金屬和硬通貨,價格“一路狂飆”,引發大家關注和追捧。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目光瞄準這一“機遇”,企圖利用黃金將犯罪資金“洗白”。
2025年1月的一個中午,南京某商業中心一金店迎來了65歲的徐某。徐某到店后,并未像其他顧客一樣仔細詢問黃金價格、品質和款式,而是直接找到店長小史,說自己要購買750克黃金。按照當時659元每克的價格,這是一筆將近50萬元的生意。小史一開始并未懷疑,按照正常流程給客人驗資,發現徐某的銀行卡中有50萬元整,于是便讓徐某將其中494250元作為購金款支付。
由于店內沒有儲備如此大量的黃金現貨,小史便安排店員去總店取黃金。然而,在等待的過程中,徐某三番五次地催促讓小史起了疑心。“我看大爺非常著急的樣子,一邊催問我們還有多久才能到,一邊不停地用手機給其他人發消息,還時不時地往外面看。”種種異常讓小史覺得徐某并非正常購買黃金,于是果斷撥打電話報警。
民警很快到達現場,將徐某帶走調查。真相很快浮出水面。該筆50萬元巨款系他人冒充公檢法騙得的贓款。上游犯罪分子將該筆巨額款項包裝成為“扶貧款”,欺騙文化程度不高的徐某去幫忙采購,并許諾事成之后會分給徐某數百元,同時安排下家魏某負責查詢金店位置、開車接送并全程監督徐某用贓款購買黃金,并準備在事成后將黃金轉移,妄想將贓款搖身一變為黃金,逃脫法網。
所幸,犯罪行為被機警的店長識破,全部贓款也被公安機關成功攔截。被蒙在鼓里的徐某這才明白,沒有天上掉下的“扶貧款”,只有犯罪分子的謊言與欺騙。
魏某在發現店員報警后偷偷離開現場,不久后被公安機關抓獲。南京市雨花臺區檢察院經審查認為,魏某明知款項系上游犯罪所得,仍然以幫助上家將贓款轉化為黃金的方式進行掩飾、隱瞞,其行為構成掩飾、隱瞞所得罪,并依法提起公訴,法院審理后,采納檢察機關指控的罪名及量刑建議,判決已生效。
檢察官提醒,最近,尋找中間人用詐騙款購買黃金、茅臺、購物卡等貴重財物的行為,成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伙洗錢的新手段。許多人為賺“快錢”成了詐騙及其關聯犯罪的“幫兇”。大家切勿抱有僥幸心理,為了蠅頭小利觸犯法律紅線。商家也要提高警惕,發現大額訂單時,切勿被沖昏頭腦,而是要仔細觀察與理性分析,發現異常情況立刻報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