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浩楠 杰西卡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重回第一!
激光雷達玩家禾賽科技,一季度奪回賽道No.1——
激光雷達出貨量195818臺、裝機量104687臺,市占率31.6%。
也代表了激光雷達賽道最前沿進展:
經營上,營收同比增長近50%,在非GAAP準則下已經實現了盈利,年內完全實現盈利清晰可見,同樣是目前行業唯一。
技術上,剛剛發布了1440線激光雷達,行業最高實際線數,還有覆蓋L2到L4的激光雷達方案……
整個智能汽車產業圖景下,禾賽正在成為國內智能普及、國際Tier 1轉型的首選激光雷達供應商,目前已經拿下了國內外23家OEM在超120款車型上的量產定點,速度和廣度已經和過去有了質的不同。
禾賽一季度數據解讀
今年一季度,禾賽科技激光雷達總交付量達195818臺,同比大漲了231.3%,平均下來每天大約出貨2175臺
拆分交付結構,增長來自兩部分產品:
其一是ADAS激光雷達,一季度交付量為146087臺,同比增長178.5%,占總交付量的74.6%。
其二來自大熱賽道機器人領域,激光雷達交付量達到49731臺,和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649.1%暴漲,占總交付的比重提升了12.4個百分點。
具身智能機器人處在資本追捧的風口,但距離規模量產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智能車參考從禾賽官方了解到,這一部分高速增長,實際大部分來自于Robotaxi賽道
也對,汽車機器人嘛~之前的數年,禾賽一直以近7成市占率穩坐無人駕駛激光雷達老大,今年Robotaxi開始進入規?;涞?、收費運營階段,各個實力玩家都以數千臺規模做規劃。
禾賽自然繼續延續優勢。
交付上絕對增長,給禾賽的財務指標帶來進一步增量。
今年一季度,禾賽實現營收5.3億元,同比增長46.3%,環比則受到“淡季”影響下降了27%。
以交付和營收計算,這一季度禾賽激光雷達的單價約為2681元,同比下降55.86%,環比下降17.31%。
當然這樣的計算并不絕對精準,因為營收還包括投資回報、技術授權等等,但對于禾賽來說,激光雷達交付仍然是絕對的營收主力。
所以2681元的激光雷達單價仍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這對應了今年禾賽科技的主動降價舉動,ADAS領域的ATX售價降到低于200美元(約合人民幣1438元),讓15萬級以下的車型也能配備激光雷達。
同時也是激光雷達標配上量的規模效應體現。
從財報來看,降價并沒有讓利潤受損,相反還在持續向好。
禾賽一季度綜合毛利為2.19億元,毛利率達到41.70%,同比還提升了3個百分點。
一季度GAAP(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虧損同比大幅收窄84%到1750萬元。
而在非GAAP準則下,剔除股權激勵費用,禾賽已從去年同期的6910萬元虧損中扭虧為盈
解釋一下為什么要關注非GAAP指標,GAAP準則是為了方便統一衡量標準,而為所有上市公司設立的一套共用的檢驗規則,所以往往容易忽略各家公司的特性。
因此,多數公司還會在GAAP準則的基礎上進行“精細化”,去除短期影響或與實際經營無關的因素。
例如剔除掉一次性費用、排除匯率波動等特殊項目,這其中也包括我們常提到的股權激勵,這類費用在報表里要扣減利潤,但實際上不涉及現金流出。
因此,非GAAP準則可以更好地排除短期干擾,更真實地了解公司日常的經營狀況,也便于數據的橫向縱向對比。
而禾賽已經在非GAAP準則下,實現了一季度盈利860萬元,預計今年還會實現全年盈利
為什么降價反倒提升了利潤?
主要原因在于有效降低成本,而實現“有效”兩字,一部分來源于規模增長帶來的單位成本下降、供應鏈溢價能力提升。
另一部分則來源于技術優化,這就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支撐,禾賽一季度研發費用為1.83億元,同比下降5.7%,公司解釋是由于租賃費用,以及折舊及攤銷費用在減少。
盡管支出上減少,但從研發強度(研發費用/營業收入)上看,禾賽在一季度仍達到34.9%,遠高于行業平均的10%~20%。
并且截至一季度末,禾賽的現金及等價物 、受限現金及短期投資為28.6億元,現金儲備仍十分充裕,意味著禾賽仍有堅實的資金后盾去投入和擴張。
總結一下禾賽2025年第一季度的財報,基本面展現出的是“技術+規模+成本”的優勢更加凸顯,全年盈利轉折點清晰可見。
中短期增長點來自于國內智能標配趨勢,以及海外主機廠智能化追趕。
長期的利好,則來自具身智能機器人風口,和L4賽道Robotaxi的規?;涞?。
全球激光雷達行業唯一盈利的上市公司,頭部地位依然是鞏固的。
禾賽處在什么樣的節點
2024年開始,禾賽出貨量進入飛躍式的增長期,絕對數量和增長率都和之前創業10年不可同日而語。
質變根本因素,是中國智能汽車全面轉型下,量產L2+的標配潮流。
從技術角度來看,現階段純視覺方案仍然沒走到突破性轉折點,算法對個別異形、靜止目標的錯檢漏檢避免不了,引發的事故一再被熱議。
而激光雷達加持下,紅外線遇到任何障礙目標都一定會產生相應回波,反映在點云圖上,在感知層面消除隱患,起到整個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兜底和冗余作用。
實際上,激光雷達最早在智能駕駛領域應用,就是為了滿足L4及以上全無人駕駛“萬無一失”的要求。端到端技術體系將全場景L2普及到量產車,激光雷達的角色作用,其實就是更高維體系的技術下放
單激光雷達方案通常能支持城區NOA功能,加上兩顆側向激光雷達,則可以支持車位到車位的體驗。
這樣的量產L2方案是中國大量主機廠和供應商反復試驗摸索出來的,完全滿足量產L2性能成本平衡的需求。
同一時間點,國際主機廠在中國連年失利,進而影響全球業績,終于開始了自我革新和追趕,這樣的智能汽車方案成了他們直接參考借鑒的答案。
激光雷達同樣成為它們的剛需。
歷史機遇下,禾賽也拿出了應對的策略和產品方案。
業務合作上,禾賽已收獲全球23家OEM廠商的超120款車型的合作,并且正推動與四個歐洲和日本頂級OEM和Tier 1供應商的五個POC項目。
今年一季度,禾賽推出了AT1440、FTX和ETX三款車規級激光雷達。
分別來看,首先是面向L3/L4推出的,半固態激光雷達AT1440,預計今年下半年量產。
1440真實線數,基礎是禾賽堅持的一維轉鏡技術路線,保證性能參數所見即所得的同時,簡潔的結構還能降低故障率與成本。
角分辨率躍遷至0.02°,并搭載禾賽第四代自研芯片,向激光雷達芯片化更加邁進一步。
第二款則是其第二代純固態超廣角激光雷達——FTX
全球視野最廣的180°x140°最大視場角,測距達30m(@10%反射率),點頻49.2萬點每秒,較上一代提升2.5倍。
同時體積壓縮,外露視窗為50x30mm,與上一代相比面積減少40%,重量還減少了66%。
FTX既作為補盲雷達使用,可以和遠距主雷達協同,用于L3/L4級場景的全景感知,又因體積和重量的優勢,可以為各類機器人提供實時3D感知。
第三款則是激光雷達ETX,同樣搭載其第四代自研芯片,能實現全球最長的400米探測范圍(@10%反射率),針對L3級場景專門設計。
三款最新產品,已完成了L2到L4的全面覆蓋,禾賽以此為基礎,推出了一整套感知解決方案千厘眼,分為A、B、C三種選擇,分別對應L4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系統、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L2級輔助駕駛。
千厘眼C采用1顆禾賽256線爆款產品ATX,針對L2級開放,今年一季度開始大規模量產。
目前ATX已獲得比亞迪、奇瑞、長城、長安等11家國內頭部車企的幾十款車型定點合作。
千厘眼B采用1顆ETX+2顆FTX,主激光雷達+補盲激光雷達的配置,可以實現320°感知視野和遠距探測能力,為L3級場景保障安全上限。
千厘眼A4顆AT1440+4顆FTX,可以實現遠距近距兼備、360°全覆蓋和厘米級小目標探測,滿足L4級Robotaxi、Robotruck等全向感知需求。
2025年Q1,禾賽階段性交卷,自身的成績包括激光雷達全品類市占率第一、L2+海外定點爆發、Robotaxi優勢延續、機器人等多線業務擴展
不過真正的爆發時刻,其實尚未到來,隨著ADAS和Robotics需求持續增長,激光雷達市場還有新的爆點正在蓄勢,禾賽已給出了下一季度和全年的指引:
預計到第二季度,公司營收將達到6.8~7.2億元,同比增長約48%至57%。
而到年底,預計全年營收將同比增長44%~69%,實現收入30~35億元。
行業浪潮圖景,既有國內智能標配,也有海外車企追趕轉型,還有Robotaxi的落地元年,以及具身智能風口。
內部外部綜合,可以得出這家激光雷達創業公司現在的定位和狀態:
中國智能產業鏈軟硬件都出現了崛起中的超級供應商,軟件Momenta,硬件禾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