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論壇”在深圳舉行,來自全國的行業大咖齊聚,以“老城保護與復興”為題展開主旨演講及圓桌討論,提出了很多極具建設性的觀點。
李孝聰:中國城市“千篇一律”,要害是沒有重點保護老城民居
悠悠長史,煌煌巨隍,幾乎每座歷史文化名城都有老城,可惜完整留存下老城的歷史文化名城并不多。“為什么外國友人時常評論我國的城市景觀風貌是‘千篇一律’?原因就是由于我們不重視保護城市的老城區。”論壇上,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李孝聰在主旨演講中,首先提出老城保護的痛點之一。
李孝聰提出,城垣是老城的標志。中國還有大量未能列入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城鎮,這些城鎮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也有極富地域特色的老城,理應受到保護。“我們不應當因為它們沒有被選入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單而有所忽視,不應當因其不夠級別而有失愛護?!?/p>
在老城內,生活著很多原住民,他們代代傳承,是老城的重要“細胞”。李孝聰認為,中國城市建筑景觀“千篇一律”,要害是沒有重點保護老城的民居。但保護老城民居是難的,難在既關系政府的財政,又牽動居民的社會輿情,這可以參考城市歷史上的功能配置來分區保護。
比如歷史上官紳住宅區會選址城內高亢之地,傳統式院落房舍比較整齊,建筑選料也比較講究,應重點保留;商業街的鋪面房,往往位于舊時城內通衢的十字街,或靠近城門的交通干道,也應當重點保留一些。“倘若不考慮‘老城’內功能的地域分化,倘若不照顧南北方民宅建筑的差異,全面拆除老城舊房以后,重造新的仿古建筑,則是極不可取的?!?/p>
朱兵:媒體應當對危害文物安全行為加強輿論監督
在主旨演講《新時代文物保護法的修改與完善》中,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文化室原主任朱兵表示,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文化保護法的修改與完善就顯得更加迫切。
他指出,要正確處理基本建設、旅游發展與文物保護之間的關系,基本建設、旅游發展必須把保護文物放在第一位,嚴禁大拆大建、拆真建假,防止過度商業化。
朱兵說,針對舊城區改建、土地成片開發,新時代文物保護法增加了開展不可移動文物調查的前置性規定,明確規定未經調查,任何單位不得開工建設,防止建設性破壞。
對不可移動文物的合理利用增加規定:文物保護單位應當盡可能向社會開放。向社會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應當合理確定游客承載量,并向社會公布。
建立投訴、舉報機制,規定縣級以上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公開信息、及時受理并處理涉及文物保護的投訴或舉報;加大社會監督力度,規定新聞媒體應當依法對危害文物安全和破壞文物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他指出,要通過法律的進一步修改完善,鍛造新時代文物保護的法治利器,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保駕護航,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精神力量。
阿來:文旅開發熱潮中,莫要忽略軟實力
論壇上,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就自己的旅行、寫作經歷表達了對老城保護的一些觀點。“我確實不愿意看到,當下文旅開發熱潮中,我們有如此豐厚的遺產積累,但是呈現出來,卻往往是我們對文化的輕忽,或淺嘗輒止,這是精神的貧血?!?/p>
阿來以文旅項目的開發為例說道,當下體制性的障礙阻礙了人文研究成果的吸引與轉化。具體說來,一個文旅項目,從規劃設計到項目建設實施,一套招投標規則,都只能是有資質的設計公司或開發與運營公司參與?!耙惶卓此埔幏秶烂艿牧鞒?,重視了硬實力,卻嚴重忽略軟實力?!蹦切┱型稑说臉藴手校矝]有關于如何吸收一流專家學者研究內容的具體要求,而很多四處奔忙四處顧問的專家,本身的文化素養與資質又令人懷疑。這就致使在地的真正的文化研究成果無人了解,也無人打算主動吸收與掌握。
要解決這個問題,阿來提出幾點看法,各地相關政府與學術機構是否聚集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來挖掘、研究和整理地方歷史文化;有了成果,有沒有一套靈活的機制來轉化這些成果,使之體現到文化遺產傳承、古城古跡保護和文旅開發上;文化遺產傳承,還應該放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上來觀察與呈現。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宋經緯
(主辦方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