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漫長的地質史詩中,一段被封印了多年的秘密意外啟封。在貴州省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深山里,一條為農業灌溉開鑿的引水涵洞,將一片純白如雪的“地下水晶宮”從古生代的沉寂中喚醒。
巨大的洞廳中,純白石鐘乳如冰晶森林般林立,其雪白質地源于碳酸鈣純度高達99%的“無雜質之水”。穴珠如散落的珍珠,晶瑩剔透得可映人影。
探險博主:道真這處洞穴是“天花板級”的!
早在2022年,這座洞穴就已被發現。戶外博主“探險毛毛”(本名陸毛毛)是最早進入這座“地下水晶宮”的探險隊員之一。2022年,他們團隊在《地理中國》欄目的邀請下進入這座洞穴探險,今年他們再次受邀探洞,而前不久網絡上爆火的洞內景觀視頻就是此次拍攝。
貴州道真新發現洞穴內部環境
這是一座特別且有生命力的洞穴。大部分的地下洞穴都是黑暗的,但道真這座洞穴卻是完全的潔白無瑕。陸毛毛說:“看到這座洞穴內部環境的第一眼,所有人都驚訝到無言,大自然怎么會生長出這么美妙絕倫的洞穴。光照在這些鐘乳石上面,能看到里面都是透明的,像有生命一樣?!?/p>
在洞廳外面,探險隊員還看到千形百態的結晶體和鐘乳石,有的像樹,有的像花,還有的像人物。最令他們驚訝的是一座長達幾十米高的鐘乳石,陸毛毛說:“像參天大樹一樣長到頂,頂上又散開了,像樹葉、花和果實,這種類型是很罕見的?!?/p>
陸毛毛與洞穴探險的緣分,起始于2019年。在他的探洞生涯中,也有不少驚險與新奇,比如他到達過中國已知最深的洞穴——重慶武隆七坑洞,有920米深。陸毛毛每年探洞十余次,只要有隊友吆喝一聲,帶上裝備說走就走。對于此次來貴州遵義探洞的經歷,他感嘆道:“在我的探險生涯和已知信息中,道真這座洞穴是世界級、天花板級別的洞穴?!?/p>
探險博主陸毛毛和隊友探洞中
為何道真這處洞穴呈現出潔白無瑕的狀態?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喻美藝介紹,洞穴里面的石鐘乳、石筍等沉積物的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是白色的,在沒有其他雜質摻雜的情況下,就會呈現純凈的白色。
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 喻美藝
這種純凈的白主要有兩個方面因素,“一是洞頂的頂部比較深,植被好,雨水往下滲透過程中,滲透的時間長,帶的泥沙就少。二是這個洞穴因為長期封閉,外界沒有人進入,或者空氣流通也比較弱,光照也比較弱,沒有被氧化?!?/p>
據了解,道真這處溶洞所在的奧陶紀地層形成于4.8億年前,彼時地球尚處于早期魚類初現、陸地植物未興的蠻荒時代。溶洞屬于次生洞穴,所謂的次生洞穴主要指洞穴和周圍巖石的形成時期不同,先有巖石,再有洞穴。
貴州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是5億多年前的巖石,織金洞景區周邊的巖石大概在2億4500萬年前左右形成的,道真這處洞穴是奧陶紀時期,是4.8億年前左右的巖石。在前面提到的這幾個時期,貴州還是一片海洋。隨著地殼的抬升,貴州大概在2億年左右變成了陸地,逐漸隆升到海拔1000米以上,這個過程中地下河流開始形成。
“實際上每一個溶洞都是曾經的地下河,或者現在還是地下河。從目前保存的記錄來看,貴州最年輕的洞穴大概是幾萬年前形成的,還有地下河在里面。比如龍宮,我們要坐船進去。道真這處洞穴大概是十幾萬年前到三十萬年前這個期間形成的,具體時期還要做進一步的科學研究?!?/p>
貴州的溶洞形成時間初步估算約在7萬年到30萬年左右,大概有4到5次洞穴形成的時期。喻美藝介紹,隨著地殼抬升,原先的地下河逐漸變干,但地表水會往洞穴滲流,在滴水的過程中重新沉積一些碳酸鈣出來,現在能看到的鐘乳石一類的沉積物,實際上是重新沉淀出來的。
當水滴從百米穹頂墜落,數萬年前的時光便在石筍、石葡萄與石珊瑚的肌理中凝結成晶體,織就一片化學沉積的冰雪幻境。喻美藝說:“如果洞穴不被破壞,保護好洞頂,同時確保上面有水不斷滲流下來,它就會生長?!?/p>
貴州道真新發現洞穴內部沉積物
開發還是保護?這,是一個問題
當這一自然寶庫驟然闖入現代視野,如何在科學探索與生態保護的天平上精準落子,成為擺在面前的終極命題。
該如何做呢?專家們認為,既要發揮其資源價值,又要合理保護用于科考。喻美藝說:“如果只談保護不談利用,這些東西便失去其價值,難以稱為資源,但只談利用不談保護,這些珍貴資源又會很快被浪費掉。”
研究的是過去,但謀的是未來。喻美藝認為:“洞穴是研究整個第四紀以來,地球表面或者貴州氣候是如何變化的最好記錄之一,這些可以為研究未來地球進一步演化過程和氣候變遷提供參考依據。”
喻美藝認為,可以通過測洞穴形成的年齡,再根據洞穴是在哪一個高層上的信息,推斷出貴州抬升的次數以及抬升的時間,從而了解地殼演化的歷史。此外,雨水受季節控制,降雨量的多少會影響到滲透到地底的水量,洞穴里面的這些沉積物跟滲透下去的水量有關,所以說沉積物也會由于氣候的變化,導致它在形成的過程當中發生變化,可以通過對它的研究反推氣候的變化特征。
貴州省洞穴協會理事長李坡曾參與過貴州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的規劃開發工作。他認為:“從網上的視頻來看,這個景觀應該是在世界上極具保護價值,但也要加以利用。除了科考以外,讓游客能夠見到,到里面親自體驗,但是要多方面考慮?!?/p>
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不是所有的洞穴都有價值,也不是所有洞穴的價值都只體現在觀光上。李坡認為:“洞穴的價值還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防空、倉儲、療養、地下水庫等?!?/p>
根據以往的經歷,李坡建議在開發前必須做好相關的研究工作,包括環境容量、光照時長以及進入方式的選擇?!盁艄馊雸龊髣荼貢a生燈光污染,光照時間一長,上面容易長一些青苔,潔白的結晶體就完全毀掉了。要對每天游客人數進行限制?!崩钇绿岬剑芏撮_發中也容易造成破壞,人體攜帶的孢子、人身上的灰塵細菌、油脂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貴州省洞穴協會理事長 李坡
陸毛毛認為:“像道真這個洞穴不適合完全開發,有些洞口我們進去的時候都僅容一個人爬著進去,要是決定開發,肯定要從外面打開,就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一旦毀壞這種環境很難再形成了。”
一個新洞穴的發現,最首要的是尋求專業部門的幫助。李坡說:“可由當地自然資源部門往上申報,找相應的專家進行考察。如果洞穴真正有價值,專家就需要做詳細的考察研究,包括環境監測、地質條件、水文氣候等各方面?!?/p>
專家們認為,人為的活動一旦參與進去,不可能沒有影響,但可以在研究清楚的基礎上,將影響控制到最小程度,實現可持續性開發。喻美藝說:“比方說哪一部分我們可以利用起來,有序開放,哪一部分我們完全不能開放,把它作為科學研究的一種特殊素材。”
地質科學旅游該如何打造?
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溶洞最多的省份,貴州的洞穴總是以神秘又神奇的樣貌,吸引著游客。數據顯示,全國經過考察探險發現的數十個長度超過10公里的溶洞中,貴州就占了三分之二。織金洞、安順龍宮、綏陽雙河洞等,為貴州贏得了“中國溶洞之王”“亞洲最長洞穴”“神秘的地下宮殿”等美名。因此有“貴州歸來不看洞”的說法。作為“山地公園省”的貴州,旅游資源豐富,具備打造地質科學旅游的底氣。
喻美藝說:“比如游客來到黃果樹瀑布,會想了解黃果樹瀑布怎么來的?到赤水丹霞玩,為什么這個地方是紅色的石頭?有大片的竹林?這就需要地質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了解以后,在玩的過程當中,才會得到更多的想象空間和更多旅游價值?!?/p>
貴州因其獨特的地質條件和歷史文化,被賦予三大“王國”的稱號——沉積巖王國、古生物王國、喀斯特王國。李坡介紹:“貴州的沉積巖從幾億年前一直到現在,基本上沒有間斷,在全世界都很難找到這樣一個地方。貴州的古生物化石在全世界也很有名。貴州是世界上三大片喀斯特集中的區域之一,喀斯特發育的類型、洞穴的數量、類型的普遍性在世界上都是屈指可數的。”
在貴州省首個世界地質公園——織金洞景區,2015年成為世界地質公園以后,游客再去織金洞參觀,會發現里面有很多科學說明牌,上面會告訴游客洞穴當中的不同景觀,屬于什么類別,又如何形成。在此背景下,織金洞景區的經濟效益和客流量也有了明顯提升。
織金洞景區
貴州看起來都是喀斯特山,但這些山其實有所差異,比如安順地區的山和黔西南萬峰林的山就不一樣,它是由于喀斯特地貌演化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造成的。喻美藝說:“外省人在貴州旅游的過程中會感覺貴州景區之間的距離太遠,但從黔東南到黔西南,它的地貌類型是在發生變化的,景觀內容也在發生變化,可以提前將這些資源稟賦和特征告知游客,將游客沿途的過程轉變為學習探知的過程,他們就不會感到路途的枯燥?!?/p>
在貴州的西南區域,大量的地質記錄是關于三疊紀時期。當時貴州西南區域有一部分是淺海,有一部分是深海。深海和淺海記錄的東西不一樣,反映出來的地貌類型也不一樣,很多的植被也不一樣。通過將科學內容融入到旅游當中,游客能了解到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陸地是在變化的,這正是科學旅游的魅力?!敖裉斓暮Q笪幢赜肋h是海洋,它可能會變成陸地。我們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游客會好奇,也樂于去理解這些基礎的科學知識。”喻美藝說。
貴州是國際洞穴研究與地質演化的“天然實驗室”,如何平衡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讓游客在探索中解碼億萬年地質運動的奧秘?或許,科學與旅游的碰撞,是解鎖這片秘境的新鑰匙。
記者:王婧玲
來源:動靜貴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