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七年級13班的侯可妍。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 《心守暖陽撥霧靄,志凌絕頂赴青云》。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深夜對著數學題皺緊眉頭,覺得 “我可能永遠學不會”;或是因為和朋友的一次小矛盾,躲在被子里悄悄難過;又或者在某天照鏡子時,突然對自己說:“為什么我總是不夠好?” 這些時候,心里就像蒙了一層霧,讓我們看不清前行的路。但請記得,霧氣再濃,也遮不住太陽的光芒。就像 5 月 25 日 “心理健康日” 告訴我們的 “我愛我”,只有先學會守護內心的陽光,才能在成長的風雨中穩穩前行。
當我們在青春的路上遇到迷霧時,如何讓心里的太陽始終明亮,照亮我們攀登高峰的方向?或許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允許自己做 “不完美的光”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過:“完整比完美更有力量。” 月亮有圓缺,太陽有晝夜,我們不必強求自己永遠耀眼。我們做不到完美,但我們都可以是完整的,完整的人意味著:我們有時脆弱的,有時又是堅強的;有時是膽小的,有時又是勇敢的;有時是自信的,有時又是自卑的,有時是抑郁的,有時又是有活力的;這兩者相加,才是真實的我,完整的我。我們就是由“好”和“不好”同時構成的,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不是妥協,而是給自己成長的空間。就像種子破土前要經歷黑暗,我們的光芒,往往在接納脆弱后才更加閃亮。
二、用積極視角 “追光”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過 “積極心理學”:每天記錄 3 件值得感恩的小事,能讓我們的心態從 “我缺少什么” 轉向 “我擁有什么”。當你覺得數學題太難時,不妨告訴自己:“今天老師講的解題思路,讓我又掌握了一種新方法”;當朋友暫時沒和你說話時,想想:“上周我和同桌分享零食時,她笑得好開心”。就像向日葵永遠朝向太陽,我們的目光聚焦在哪里,哪里就會生長出力量。
三、讓身體成為 “光的容器”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跑步時汗水滴落的瞬間,煩惱好像也跟著蒸發了;晨讀后的朗朗書聲,能讓心情變得清亮起來。科學研究表明,運動時大腦會分泌 “快樂激素” 多巴胺,睡眠充足時思維會更清晰 —— 健康的身體,是心靈陽光的最佳載體。每天課間和朋友一起跳繩、周末和家人去公園散步,這些微小的行動,都在為我們的心靈充電。
從古至今,那些在人生路上登上高峰的人,都曾在迷霧中守護過心中的光: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用樂觀驅散困境的陰霾;現代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后,在《我與地壇》中寫道:“太陽,它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用文字照亮生命的意義;我們身邊那個曾經內向的同學,主動報名校園各類比賽并捧回獎狀變得越來越自信。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沒有永遠的迷霧,只有不肯發光的自己。當我們把心理韌性煉成翅膀,終能像李白筆下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同學們,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每天對鏡子笑一笑,說一句 “我很棒”;睡前寫下一件讓自己驕傲的小事;課間和朋友約一場操場散步。這些微小的光,終將匯聚成照亮青春的星河。
“少年何妨夢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 愿我們都能做自己的小太陽,穿迷霧而不迷茫,凌絕頂而不自滿,讓健康的心靈成為青春最亮的底色,讓青云之志在陽光中肆意生長!
謝謝大家!
初審/劉鑫 編輯/吳建序 復核/余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