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只有6天。從本月21日上午離開造船廠并出海,到27日中午返回造船廠,國產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此輪海試的持續時間,僅為短短6天。相比起此前的7輪海試,剛剛結束的第8輪海試工作,乃是迄今為止所有海試中,耗時最短的一次。很顯然,事情并不尋常。
海事局網站發布的相關消息
仔細想來,如果此輪海試如之前的7次海試那般順利,那持續時間很短的原因大概只有一個,即重要程度最高、復雜性最強、難度最大且耗時最久的數個測試科目,基本都已在此前的海試中完成并通過,故第8輪海試只是對一些“零七碎八”的非重點小科目進行“收尾性測試”。一種可能性在于,這或許是“福建艦”服役前的最后一次海試,抑或是還有一輪同樣短促的第9次海試。總之,相信我們很快就能看到該艦再度走上船廠船臺,以清理艦底和完成艦底補漆等工作,然后就能以嶄新的面貌進入海軍裝備序列。
“福建艦”已返回港口碼頭
基本上,“福建艦”當下的狀態已極度接近服役,而真正讓該艦至今仍處于“待服役”狀態的一大原因,恐怕并不在于其自身,而是在航母艦載機這里。說白了就是,我們在等的并不完全是航空母艦“福建艦”,而是與之相配套的艦載機。“福建艦”應以艦載機滿編的狀態服役,當下可能仍有部分艦載機尚待到位。
“黃皮”殲-15在“遼寧艦”上完成首次放飛
確實,與人民海軍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于13年前舉行服役儀式時不同,如今我們有充足的能力,讓“福建艦”從容地以裝備和人員滿編的狀態,實現一步到位式的服役。回想當年,萬事皆處于艱難摸索推進的國內造艦業和解放軍海軍,甚至沒能為剛剛服役的“遼寧艦”配齊數量達到滿編的殲-15艦載機。就連“遼寧艦”首次完成艦載機的放飛和著艦作業之時,登上該艦的殲-15都還噴涂著試飛機使用的黃色涂裝,這就是典型的萬事開頭難。
“遼寧艦”服役之初未能配齊全部艦載機
但現在,中國已在航空母艦研發、建造和實際運用之路上,摸爬滾打了13年,獲得了大量成功經驗,各類國產新型艦載機的開發和批量生產更是不在話下。這樣想來,“福建艦”服役之時,大概率無需再像“遼寧艦”那樣,以“尚未湊齊全部艦載機”的不完整狀態進入海軍裝備序列
殲-15T艦載機
而從于去年舉辦的珠海航展來看,殲-15系列艦載戰斗機中的殲-15T,即彈射型殲-15,以及主打電子戰的殲-15D均已現身。它們的產量提升,并不是什么難事。在空軍型中型五代機殲-35A開始服役并交由試飛大隊展開試裝和試訓的情況下,相信海軍艦載型殲-35也已投入小批量生產,只不過尚需一段時間完成產能爬坡。另外,以國內互聯網上流出的試飛照來看,空警-600艦載預警機的現有總量尚不明朗,“福建艦”恐需要搭載3~4架該型機,這可能會需要再花費一些時間來完成。
完全體“福建艦”預想圖
可以想象,唯有“服役后就有滿編的艦載機聯隊”,才能讓“福建艦”在最短時間內快速生成完整戰斗力,殲-15T、殲-15D、殲-35、空警-600、直-20J和直-20F等各類艦載機,都將出現在該艦的飛行甲板上。“服役就是完全體”,這大概就是“福建艦”交付部隊時的最好狀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