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印度有機構宣布,印度GDP已經位居世界第四。消息傳來,很多中國網民對此表示不相信,認為又是印度在吹牛。最近,因為印巴空戰,國內對于印度的關注又多了起來。還有專家發文說,不要小看印度。我這些年寫過不少關于印度的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在今天的文章里,我主要聚焦兩個問題:第一,印度未來的發展前景到底如何?第二,印度跟中國相比到底差在哪里?
(2023年2月7日)
(2023年6月14日)
(2023年12月28日)
(2024年1月4日)
2)我對于印度未來發展前景的觀點比較明確,在上面的文章里都寫過。雖然一些朋友不太理解,但是,我依然要在這里再重復一下:如果未來印度不發生“國運逆轉”級別的大事件,印度GDP一定會成為僅次于中國和美國的世界第三,而印度的綜合國力也大概率會躍居世界第三,超過日本、德國,還有法國和英國。在全球南方國家中,印度會成為僅次于中國的大國,領先巴西、印尼和土耳其等國。要理解這一點并不難,因為,數字不會撒謊。2025年,印度GDP大概率會超過4萬億美元,按年均5%的增長率計算,最遲15年后,印度GDP就會翻一番,接近9萬億美元。由于日德英法等國的GDP已經相當成熟,后面不萎縮就不錯了,很難有大的增長,因此,印度GDP一定會成為世界第三,而且,印度這個世界第三還會把后面的國家拉開很大一段距離。
3)不過,盡管印度GDP會升至世界第三,但是,由于印度人口眾多,其人均GDP目前在2000多美元,15年后,即便印度GDP總量翻一番,其人均GDP也不過四五千美元,也就跟今天的越南、泰國差不多,跟傳統發達國家差距非常大,跟今天的中國(人均GDP在13000美元左右)差距也很大,跟那個時候的中國差距就更大了。所以,到了那個時候,印度整體上看,還是“大而不強”“大而不精”。但是,由于綜合國力主要看總量而非人均量,因此,印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在軍事、科技等方面的國力不容小覷。
4)中國網民不大看得起印度,覺得印度是“又菜又愛玩”。還有人認為,印度沒有完成土地改革,沒有進行徹底的社會革命,不可能發展起來。這些都是事實,但是,這些因素也許會在未來決定印度發展的上限,但是,在那個上限到來之前,印度的GDP規模和綜合國力還會繼續向前發展很長一段時間。
5)在很多方面,印度跟三十多年前的中國有相似之處。一些年輕朋友可能不理解,但是,很多我們今天看不慣印度的地方,比如貧窮、落后和愚昧等,在三十多年前西方人看來,中國也在相當程度上存在過。我們現在看不起、看不慣印度,只是因為我們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把當年的很多問題解決了。
6)印度今天存在的很多問題,都是一個傳統的、前現代化的國家在向工業化、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不得不面對、不得不處理的問題。印度的很多問題,具有歷史發展的階段性。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前現代化國家,在其向工業化、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面臨這些問題。既然是具有階段性,那么,印度現在面臨的很多問題,比如文盲很多、底層民眾不講衛生、愚昧落后等,這些隨著印度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會逐漸有所改善。我們看待印度,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我們不要拿今天的印度跟今天的中國相比,而是要看今天的印度跟十幾年前的印度相比是否有了很大的進步,如果有,那就說明,印度整體處在一條向前發展的道路上,假以時日,今天我們很多看不慣印度的地方,都會得到改善。
7)與此同時,我也認為,印度跟中國相比,有兩個明顯的差距。第一,印度在文化上,相比中國有很多劣勢。印度這樣一個“散裝國家”,其文明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遠遠不如中國這樣一個有著2000多年“大一統”傳統的國家。印度也缺乏中華文明中儒家那種“以天下為己任”“拯救黎民蒼生”的精神動力和追求。中華文明幾千年不斷絕,與這種“大一統”的傳統,以及儒家文化那種“天行健,君子應自強不息”的精神有很大的關系。印度今天在文化上缺少中華文明的那種韌性。
8)第二,印度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這就是它的“選票政治”。印度從一個前現代化社會,在1947年獨立后,直接照抄照搬英國的資產階級議會政治,印度并沒有進行深刻的、廣泛的社會革命。我們現在看到印度沒有進行土地改革、依然存在的種姓制度等,都是缺乏一場深刻的、廣泛的社會革命所致。不僅如此,資產階級議會政治發展到現在,已經越來越異化成了“選票政治”。政客為了撈取選票,無所不用其極。比如,印度總理莫迪為了撈取選票,就大打“印度教民族主義”大旗,這反而激化了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民眾之間的矛盾。中國歷朝歷代都很重視化解和緩和民族矛盾,但是,在印度“選票政治”的刺激下,印度政客不僅沒有想著化解和緩和民族矛盾,反而還會故意激化民族和宗教矛盾,用以完成選舉動員和爭取選票。這在未來有可能讓印度陷入持續的動蕩和不穩定之中。
9)如果印度未來出現“逆轉國運”級別的事件,也跟印度相對于中國的上述兩個“短板”有關系。如果印度政客為了撈取選票,不斷刺激、激化內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印度社會就會出現撕裂,這就有可能逆轉印度的現代化進程。與此同時,印度由于在文明的積淀上不夠,從大英帝國那里繼承了資本主義對于“叢林法則”的迷信、對于機會主義的操弄,一直缺乏大國政治和大國外交的智慧,這也會在未來給印度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10)有朋友認為,等到印度發展壯大了,美國也會反過來遏制印度。其實,這是一種用靜態的視角去看待問題的方式。15年后、30年后,真正決定印度國運的,肯定不是美國,而是中國。到了那個時候,美國國力衰退,還能不能撐起自身作為超級大國的門面都不一定。一個身處霸權衰落期美國,聯合印度抗衡中國還有可能。說美國為了維護自身霸權而去遏制印度,則幾乎沒有可能。從中華文明的傳統來說,中國不會故意堵死印度的發展之路,但是,印度由于缺乏大國智慧,喜歡一味蠻干,還動不動喜歡跟中國“扳手腕”,甚至,一些印度政客為了刺激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情緒而故意挑釁中國,這在未來會讓印度的發展面臨很大的阻力。其實,在2020年中印加勒萬河谷沖突之前,中國曾經試圖把印度視為可以信任、可以攜手發展的發展中大國“兄弟”,但是,印度卻挑起加勒萬河谷沖突,并在國內大肆宣傳反華情緒。此后,中國明顯在支持印度工業化方面加大了警惕,并留有后手。印度的那些“精英”可能都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考慮過問題,也從來沒有想過他們刺激和挑釁中國讓他們失去了什么。未來,如果中國解決了中美博弈的問題,到了那個時候,印度還“不知死活”再來挑釁中國,中國必定堅定反擊,印度到時候不僅會再次吃一個大敗仗,還有可能喪失穩步推進現代化的大好時機。印度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它能不能很好地處理跟中國的關系。如果我是一個有志于推動印度實現民族復興的人,我一定會去研究中國的傳統哲學和中國在中美博弈中體現的斗爭智慧。如果印度不懂“韜光養晦”、不懂“避其鋒芒”、不懂“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未來,它還會在中國這里吃苦頭。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