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近日,在經歷了一次破裂的談判后,俄烏之間的戰火再度全面升級。
烏克蘭出動大量無人機對俄羅斯本土展開襲擊,范圍之廣、密度之大,甚至讓俄羅斯12個州在短短72小時內連續遭到打擊。
與此同時,俄羅斯也不再按兵不動,普京親自下令,調動兩大軍區主力部隊發起反攻,蘇梅州這個直通基輔的門戶城市成為新的戰場中心。
烏克蘭襲擊
烏克蘭這次出手極為猛烈。
數百架自殺式無人機密集起飛,對莫斯科、庫爾斯克、奧廖爾、圖拉等多個州展開攻擊,連莫斯科本身都成了無人機穿透的目標。
俄國防系統盡管號稱高效,但在面對這種蜂群式突襲時,反應顯得疲態盡顯。據報道,僅在一天之內,俄羅斯就攔截了159架無人機,總數高達近500架。
無人機雖小,但目標精準,圖拉地區的軍火廠、奧廖爾的半導體配件廠接連中招,給俄軍后勤體系造成了直接破壞。
這些工廠本是俄制導彈、溫壓彈、坦克火控系統等裝備的技術依托,被摧毀后勢必影響一線部隊的戰斗力。
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的戰術思路已經發生變化。
正面戰場上,烏軍并不占優勢,因此開始借助成本低廉的無人機發動持續性騷擾攻擊,目的不在于摧毀所有目標,而是以極低成本迫使俄軍高額投入反制力量,制造“經濟消耗戰”。
每發防空導彈的成本從幾萬美元到上百萬美元不等,而烏軍無人機的造價僅為幾千美元。
這種打法對俄方財政與軍工產能的壓力正在迅速積聚,尤其是在長期沖突的背景下,持續消耗本身就是一種戰略打擊。
而俄羅斯顯然意識到了僅靠防御無法改變被動局面,必須重新奪取主動。普京直接下令啟動大規模進攻,蘇梅州成了這場攻勢的核心。
該地地理位置十分關鍵,既臨近俄烏邊界,又是通往基輔的重要通道,被稱作“基輔東大門”。
俄軍此次調動列寧格勒軍區的第18與第72摩步師,東部軍區的83空降旅,以及多個總部直屬摩托化步兵團,同時還有里海艦隊的第177海軍步兵團與特種部隊參與,顯示出俄方一改此前分兵牽制的策略,準備在蘇梅打一場決定性戰役。
俄軍的戰術目標不僅是建立所謂“安全緩沖區”,更是通過控制蘇梅切斷烏軍東部戰線的交通補給線。
蘇梅作為交通樞紐,是哈爾科夫防線與烏東各戰區的聯絡要點,一旦失守,將大幅削弱烏軍后勤運轉能力。
奪取蘇梅戰略
目前俄軍已采用三線推進戰術,從東、中、西三個方向對蘇梅外圍展開鉗形攻勢,試圖快速形成合圍之勢。
若該戰略得手,不僅將迫使烏軍主力在此死守,也可能為后續再次進逼基輔打開通道。
而烏克蘭方面也沒有坐以待斃,在蘇梅州迅速部署了由外籍志愿兵組成的“英國軍團”進行阻擊,還從北約國家調集兵力前往前線補位,試圖封堵俄軍打開的缺口。
同時,為了增強無人機反擊能力,烏方在國內發起全民動員,民眾在社區組裝廠參與生產和組裝無人機,極大地壓縮了制造周期。
西方國家也趁機向烏克蘭加碼援助,挪威等國提供了大筆資金用于軍事采購和防御設施建設,歐盟方面更是比美國還要積極,試圖維持烏方的抵抗能力和談判立場。
俄軍這次行動的政治色彩也不容忽視。普京政府一方面強調設立緩沖區的軍事合理性,另一方面卻公開談及“蘇聯仍存在于法律意義上”的論調,試圖將俄軍對烏境內行動包裝為“內部事務”,為戰爭合法性尋找歷史依據。
這種說法不僅是對外戰略話術,也是對內凝聚輿論、壓制反戰情緒的重要工具。可以看出,克里姆林宮已經在為戰爭長期化和領土擴張準備更多政治空間。
當前的戰局正在走向一個關鍵轉折點。
俄軍打破僵局的迫切性日益明顯,而烏克蘭則希望通過持續騷擾和西方援助延長戰線、削弱俄軍耐力。
如果蘇梅之戰成為俄軍新的突破口,那么烏克蘭東部甚至首都方向都將陷入更大危險。但若俄軍在攻勢中再陷泥潭,消耗的將不僅是兵力和裝備,更是整個俄方的戰略信心。
隨著雙方都不愿在談判桌上讓步,戰場仍將是主要的解決方式。
俄烏沖突已進入第五個年頭,這場戰爭不再是單純的領土爭奪,而是兩種戰略意志的生死對抗。
蘇梅,只是這場博弈中的一個環節,但也可能成為決定戰爭走向的關鍵點。在無人機蜂群轟鳴與密集炮火之下,這場大國之間的較量,遠未到終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