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占全
(北京,2025年5月26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發布報告,決定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A1”不變,同時維持負面展望。對此,財政部有關負責同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決定是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的正面反映,體現了對中國政府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成效的認可。
一、經濟回升向好獲國際機構肯定
財政部負責同志指出,自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一攬子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向好態勢。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全國企業銷售收入增速較2024年三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制造業、新興產業等關鍵領域表現突出。其中,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7%,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6%,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6%。這些數據印證了市場預期和信心的穩定,以及債務中長期可持續性的增強。
在全球經濟面臨動能不足、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等多重挑戰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勁韌性。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0%,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8%,設備購置投資增長18.2%,制造業投資增長8.8%,均顯著高于整體增速。消費市場同樣表現亮眼,4月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5.2%,1-4月累計增長4.8%,顯示生產和消費需求穩中有升。
二、全球風險下中國經濟韌性凸顯
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顯著增加,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沖突外溢效應等因素對各國經濟構成壓力。穆迪報告雖維持負面展望,但中國經濟的穩定性與協調性持續增強。財政部負責同志強調,中國經濟實現良好開局,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經濟運行穩定性、協調性持續增強,充分展現出蓬勃活力。
對比國際機構預測,穆迪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相對保守。穆迪預計2025年中國GDP增長4%,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機構則分別預測為4.6%和4.5%,并上調了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這種差異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中國政策效果和增長潛力的不同評估,也凸顯了中國經濟在復雜環境下的抗壓能力。
三、政策協同發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針對穆迪報告中提及的房地產和地方債務等問題,財政部負責同志表示,中國已采取系統性措施應對挑戰。在房地產領域,1-4月重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0.1%和2%,市場逐步回穩。政府通過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優化土地政策等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地方債務方面,中國正通過債務置換、盤活存量資產等方式化解風險,2025年新增政府債務規模11.86萬億元,重點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民生領域。
下一步,中國將繼續推動增量政策與存量政策協同發力。財政部明確,將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有效投資,支持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兩新”政策,同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等領域的支持。這些政策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四、堅定信心辦好自己的事
財政部負責同志強調,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國際評級機構的評估是市場參考的一部分,但中國經濟的長期向好趨勢由自身基本面決定。正如財政部所言,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優化政策組合,增強經濟韌性,以實際行動回應國際社會關切,為全球經濟穩定作出貢獻。
注:本文綜合穆迪報告、財政部回應及國家稅務總局、統計局、財聯社、新華網等權威數據。
責編:李影
審核:劉坤
監制:王占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