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之間雖然停火了,但矛盾卻并沒有消失。隨著印度7隊人馬走出國門,印巴新一輪較量拉開了序幕。
1.印度出動全球宣講團,打一場輿論戰?
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聲勢浩大地派出了七支全球宣講團,將訪問32個國家和歐盟總部。這次行動,表面上看是一場普通的外交活動,但實際上卻是印度精心謀劃的“輿論反擊戰”,矛頭直指巴基斯坦。
(印度全球宣講團到達日本)
據悉,這個全球宣講團有50多名參與者,其中不僅有國會議員,還有前部長級別的人物坐鎮。這群人將兵分多路,在全球進行所謂的“真相宣講”,試圖向世界傳達印度是被逼無奈,是被動防御,而巴基斯坦則是在南亞地區“培植恐怖主義”的幕后黑手。
口說無憑,印度宣講團還帶上了150頁的“鐵證”,力圖揭露巴基斯坦的“罪行”。
此外,此次宣講團到訪的32個國家也是精心挑選過的,不僅有日本、阿聯酋這些傳統盟友,還有美國、英國等在印太戰略上舉足輕重的國家。通過分區域的團隊配置,印度打算在全球多個角落掀起一場支持潮。
2.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巴方反擊不簡單
印度忙于全球“宣講”的同時,巴基斯坦迅速作出反應,派出了名為“和平主張”的代表團,帶頭的是擁有豐富政治經驗的人民黨主席比拉瓦爾。這次行動可以說是巴基斯坦的一次全面反擊,目標是揭露印度所謂的“真相”。
巴基斯坦此舉可謂準備充分。首先,他們提出了三大核心矛盾:克什米爾主權爭議、印度跨境恐怖主義支持以及水資源分配問題。這些都不是新問題,但在當前的緊張局勢下,重新提及無疑將引發廣泛關注。
(巴基斯坦將軍事行動定性為自衛反恐)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還在法律層面上做足了功課。他們援引了聯合國憲章第51條,將自己的軍事行動定性為自衛反恐,試圖通過法律框架來贏得更多同情。而對于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行為,巴基斯坦正考慮向國際法庭提起訴訟,希望借此制約印度的單邊行動。
當然,單靠法律和輿論不足以真正扳回一城。于是,巴基斯坦還在積極爭取戰略伙伴的支持,其中就包括中國。
3.巴官員到訪中國,解決后顧之憂
對于巴基斯坦而言,中國一直是值得信賴的戰略伙伴。尤其是此次印巴沖突中,中式裝備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巴軍有力的捍衛了國家利益。近期,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已經到了中國,達爾向中方介紹了印巴局勢的最新情況,并感謝中方主持公道。在外界看來,中巴高層的互動,能有效打破印度單方面塑造的“勝利敘事”。
值得一提的是,達爾訪華期間,王毅與達爾和阿富汗代理外長進行了會晤,會后三方在多個領域達成了共識。中國、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三方的緊密合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印度施加影響力的范圍。隨著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關系緩和,巴基斯坦能夠更加專注于應對印巴邊境的挑戰,而印度原本希望利用巴阿矛盾牽制巴基斯坦的策略顯然要失效了。
(中阿巴三方達成共識)
隨著中巴阿合作深化,印度在南亞地區的主導權或被削弱。更重要的是,這一合作框架營造出一種新的穩定態勢。中巴阿三方合作不僅僅停留在經濟層面,其在反恐領域的協調可能也使得印度借“跨境反恐”之名進行動作的空間越來越小。總的來說,中國的戰略支持已經成為巴基斯坦在外交棋局中的一張王牌。
4.印度可能的舉動,中巴都要小心
面對中巴緊密合作帶來的壓力,不排除印度將戰略重心轉向“印太戰略”,通過加強與美國和日本的關系,扭轉局勢。
印度積極推進所謂的“香料之路”基建計劃。這一計劃旨在重新連接古代貿易路線的輝煌,打造通往東非、中亞和東南亞的現代物流樞紐。通過這樣的努力,印度不僅希望提升自身的經濟影響力,還寄望于與周邊國家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以此擴展其在印太地區的整體影響力。
(印度或籌謀更大的報復)
此外,印度也在謀劃提升區域內的話語權。通過參與“四國安全對話”,印度與美國、日本及澳大利亞等國進一步深化合作。這一平臺被視為制衡中國在印太地區影響力的關鍵工具。這種合作框架下,印度希望能夠在美日的支持下,挽回其在南亞的部分失地。
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中,一場又一場暗中較量正悄然展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