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鄭理
來源 | 獨角金融
申萬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申萬菱信基金”)一只偏債混合型基金發布清算公告,這也是該公司半年以來第4只被清算的產品。
成立于2022年2月22日的申萬菱信雙禧混合發起式A和C,因資產規模低于2億元,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條款,自2月22日無奈進入清算程序,5月26日發布的清算報告可知,截至清算前,該產品規模4405.92萬元,成立初期規模為2.11億元,三年規模縮水1.6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資產配置以偏債混合型為主,截至2024年末債券占比55%,股票占比31%。基金采取量化與固收結合的投資策略,但整體表現未達預期。
在此之前,申萬菱信已經發生3起產品清算事件,而存量產品中“迷你基”數量并不低,權益新品發行也遭遇折戟。截至一季度末,該公司管理資產規模736.61億元,已較前一年下降115.2億元。一系列狀況,無疑給申萬菱信基金的發展蒙上陰影。
1
半年4只基金清盤,
最“短命基”僅存活7個月
獨角金融梳理發現,半年以來,申萬菱信已經有4只產品清盤,其中2只為混合發起式基金。
圖源:獨角金融根據wind數據整理
發起式基金,要求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經理認購不少于1000萬元且最少持有3年,根據基金合同,3年后基金凈資產不足2億元,將自動終止。
從此次公告清算的產品申萬菱信雙禧混合發起式的運作數據看,2024年四季度,它遭遇了1774萬份的凈贖回。與一年前相比,規模銳減近2800萬元,持續的資金流出最終未能逃脫清盤的命運。
2025年2月12日,申萬菱信雙禧混合型發起式發布第一次清盤風險提示:“根據合同約定,基金生效之日起3年后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基金合同自動終止。”
該產品除了成立時凈資產剛達到2億元門檻,此后規模就一路下降,3年大限一到就啟動清算流程。
另一只混合發起式基金,名稱為申萬菱信鑫享混合混合發起式,也在今年3月23日被清盤。
3年前,申萬菱信總計發行了10只發起式基金,而其余8只未清盤的發起式基金,同樣規模低于5000萬元,如果申萬菱信不采取自購或者其他措施挽救,可能最終也逃不掉清盤命運。
2025年進入清算程序的還有申萬菱信樂研混合,和申萬菱信添利六個月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最"短命基"則是申萬菱信樂研混合,該產品2024年4月25日成立并運作,2024年12月17日,因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根據約定終止《基金合同》,2024年12月18日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2025年2月13日為最后清算期。
尷尬的是,申萬菱信今年還有一只產品募集失敗。3月15日,申萬菱信基金發布公告,旗下申萬菱信遠見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于2025年3月14日募集期限屆滿,因未滿足備案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該基金為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倉位范圍是60%-95%。
申萬菱信遠見成長2022年10月8日獲批。根據監管規定,基金獲批后需在6個月內啟動募集,但直到2024年12月16日才開始發行,最終發行失敗。
從歷年發行數據來看,申萬菱信基金此前的發行情況尚可。例如2021年和2022年各發行8只混合型基金,募集資金分別為51.5億元和22.14億元。
究其產品發行失敗原因,一方面,該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為龔霄,實際投資管理經理僅一年有余。從其工作履歷來看,龔霄在基金管理方面經驗并不是很豐富,2019年起從事金融相關工作,2021年11月加入申萬菱信基金,目前在管基金產品2只,其中1只產品管理時間剛1年,另1只管理時間半年。另一方面,該基金募集期長達3個月,卻未能調動足夠渠道資源推動銷售。
這也是2025年以來第三只發行失敗的公募基金產品,就在申萬菱信遠見成長混合募集失敗的同一天,信達澳亞基金發行的信澳通合進取三個月持有A也發行失敗了,該產品為混合型FOF基金。在此之前,興華基金發行的興華興盛純債A是2025年首次發行失敗的產品。
A股回暖之下,偏股混合基金募集失敗可能有多方面因素,包括基金公司品牌號召力、基金經理管理能力、發行時機等。
圖源:罐頭圖庫
2025年以來基金發行市場整體呈現復蘇趨勢,新發基金總規模超過了1600多億,股票型基金發行規模激增,在這種情況下仍有個別基金因達不到最低募資門檻而黯然離場。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基金產品發行失敗主要是不符合投資者需求。2025年以來權益市場呈現偏強態勢,而債券市場則出現了調整,今年偏股型的基金相對來說更加好賣,偏債型的基金認購情況相較以往可能會差一些,還有一些混合型FOF基金,如果品牌號召力不太強的話,對投資者吸引力不足,也存在發行失敗的風險。
2022年申萬菱信基金曾發行10只發起式基金,如今除了2只已經清算,其他8只也面臨清盤風險。截至2024年末,這10只發起式基金規模全部在2億元以下。
基金規模的變動與業績有較大關聯,10只基金中只有3只同期回報跑贏業績基準。
此外,有6只產品出現基金經理變動情況。根據獨角金融梳理,申萬鑫享穩健混合發起式A兩度變更基金經理,“發起式”基金的利益綁定機制實際已失效。
表 2022年申萬菱信基金發行的10只發起式基金(A類份額)
來源:獨角金融整理
2
老牌公募能否“借勢”突圍?
申萬菱信基金是一家老牌“券商系”基金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總部位于上海,注冊資本1.5億元,申萬宏源證券持有67%股份,日本三菱UFJ信托持有33%股份。
圖源:罐頭圖庫
在2015年二季度末,申萬菱信基金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曾進入千億隊列,達到1024.92億元的峰值,隨后大幅縮水,2015年三季度末降至419.69億元,直到2020年后有所增長。目前,申萬菱信基金管理規模處于中上游水平,不過已經連續兩個季度資產凈值下滑。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申萬菱信基金資產凈值合計736.61億元,較2024年一季度末的851.81億元,降幅達13.52%,2024年年末為847.57億元,2024年三季度末A股回暖之際,該公司規模達到高光時刻,達886.26億元,可見其規模擴張壓力不小。
圖源:wind
從申萬菱信基金發行的基金產品類型來看,債券基金占比最高,截至一季度末,貨幣型、債券型、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資產凈值分別為94.02億元、442.97億元、125.88億元、73.95億元。
2024年申萬菱信基金共有5只產品清盤,除了申萬菱信樂研混合,還包括申萬菱信添利六個月持有期混合A、申萬菱信安泰鑫利純債一年定期開放債券、申萬菱信安鑫優選混合A、申萬菱信價值臻選混合A,其中有3只成立時間不足1年。
進入2025年5月末,申萬菱信紅利量化優選已經連續50個工作日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此外,包括申萬菱信碳中和智選在內的21只基金產品規模不足5000萬元,占公司基金總數約25%。
圖源:罐頭圖庫
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產品清盤現象逐漸增多,根據Wind數據,2024年基金清盤數量為272只,創近5年新高。
楊德龍認為,基金清盤數量增多主要受行情影響,2024年“924”行情之前很多基金凈值及規模跌幅較大,面臨著較大贖回壓力,基金規模大幅下降,成為小微基金之后維護成本很高,有些公司就選擇了清盤,這是基金行業正常的優勝劣汰。
海南縱帆私募基金合伙人王兆江認為,很多基金公司在2019-2021年三年普漲牛市中,以及2022-2023年結構性牛市行情中,發行了太多同質化基金,比如消費,醫療,新能源等主題基金,導致這幾大板塊投資過度飽和。當行業景氣度下滑,熊市來臨時,這些原本熱門的投資賽道就會發生資金撤離,進而導致基金產品凈值急劇下滑,最后引發投資者贖回潮,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產品清盤。
目前申萬菱信基金董事長陳曉升就來自大股東,此前任申萬宏源證券總經理助理,曾任研究所所長長達15年。除此之外,公司其他高管也有很多為大股東派駐,包括現任副總經理史莉珠、督察長王菲萍等,且基金經理團隊證券公司背景突出。
圖源:罐頭圖庫
不過大股東加持之下,申萬菱信基金的經營業績并未見明顯優勢。2024年國內公募基金總規模增幅超過18%的情況下,申萬菱信基金規模卻只增加了7.38%。
在加碼新基發行時,5月16日,申萬菱信基金旗下兩只新發基金產品開始認購,包括申萬菱信中證紅利指數和申萬菱信行業精選,前者由任職年限接近5年的王赟杰掌舵,后者是來自招商基金的基金經理賈成東履新后發行的首只基金產品。
賈成東在招商基金任職期間,管理的產品包括招商行業精選、招商優質成長等多只產品,并成為基金圈的“香餑餑”。從產品業績來看,招商行業精選和招商優質成長,任職回報分別為192.09%和140.27%,年化收益率為15.45%和13.41%。
2024年12月,賈成東正式加盟申萬菱信基金,2025年3月升任公司副總經理,接棒轉投海富通基金的周小波的職位,完成從基金經理到公司管理層的角色躍遷。
此外,權益投資部負責人兼研究部負責人付娟、王赟杰、廖明兵等基金經理,也在權益投資、指數投資等領域展現出各自的專業優勢與投資能力。他們為申萬菱信基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增添過一抹亮色。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以及公司發展面臨的諸多挑戰,基金經理如何提升投研能力,與公司攜手共進,走出一條適合申萬菱信基金發展的創新之路,實現產品規模的增長?評論區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