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丨文軒圖庫
曾經中國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園債務重組再生新變化。
5月26日,考慮到債務規模和涉及的債權人數量,香港高等法院法官陳靜芬將針對碧桂園的清盤呈請聆訊押后至8月11日,并表示希望在下次聆訊上看到“積極可行的進展”。
碧桂園早前在公告表示,截至5月23日,目前債務重組計劃已獲得逾70%持有人支持。而據媒體披露,截至5月22日,銀行債權人尚未簽署該計劃。
碧桂園和債權人要求將聆訊押后六個月,而銀行債權人則要求推遲三周。
按照規則,碧桂園需要獲得持有全部債務四分之三的債權人支持和各債務持有人小組中的多數同意,方可通過“安排計劃”程序批準該重組方案。
自碧桂園2023年底出現境外債務違約以來,碧桂園持續與債權人就債務方案進行協商,由于各方利益難以平衡,進展緩慢。
一推再推的延期表明,在與債權人拉鋸式談判當中,碧桂園試圖避免被強制清盤的極端情況發生,進而誘發結構性危機,徹底崩盤。
碧桂園曾以高周轉模式迅速擴張,做大做強,名震行業。但2022年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公司銷售額大幅下滑。2023年,碧桂園權益銷售額同比下滑約50%,2024年一季度銷售數據仍未明顯改善。銷售回款減少,直接導致其償債能力惡化。
2023年10月,碧桂園未能如期支付一筆境外債券利息,構成實質性違約。隨后,公司啟動境外債務重組,涉及約110億美元的境外債。2024年4月,碧桂園提出新的重組方案,擬通過“債轉股”、延長還款期限等方式緩解壓力,但部分債權人仍持觀望態度。
相較于境外債,碧桂園境內債務通過展期暫時避免了違約。2023年,公司成功展期多筆境內債券,并加快資產出售,包括拋售部分酒店、商業物業及股權,以換取現金流。然而,市場環境不佳,資產變現速度及價格均不及預期。
與恒大不同,碧桂園未被列入“白名單”房企,獲得政策性銀行直接支持的可能性較低。其債務重組更多依賴市場化方式,如與債權人協商、資產出售等,進展相對緩慢。
在各方壓力下,碧桂園2023年提出“保交付”作為核心任務,全年交付約60萬套房產。但大量資金用于項目建設,進一步擠壓償債資源。如何在“保交付”和“化債”之間平衡,成為管理層最大難題。
有行業觀察者評價稱,碧桂園楊氏父女,早在五年前就已安排好后路。在過去的五年中,碧桂園的楊氏父女悄然為自己的未來鋪設了一條精心設計的道路,面對危機楊氏父女果斷采取行動,一系列舉措和調整,確保在負債累累的市場中仍有喘息的機會。
然而,市場或許并不會給碧桂園太多時間。中國樓市依然持續低迷,多重結構性難題疊加,復蘇漫長。多家評級機構認為,碧桂園再融資能力幾乎喪失,銷售回血幾乎難以滿足其資金需求。
殘酷的現實面前,成功實現債務重組成了碧桂園活下去的唯一機會。
若部分債務重組失敗,碧桂園可能選擇對某些子公司實施破產重整,以切割風險,保留核心開發業務。類似華夏幸福、融創的模式,通過“斷臂求生”維持運營。
若銷售持續惡化,且債權人拒絕讓步,碧桂園可能面臨全面重組甚至清算風險。由于其項目多位于三四線城市,資產流動性較差,清算價值可能大幅低于賬面值,對金融市場沖擊較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碧桂園與債權人達成一致的可能性極低,如是,那無疑是一場豪賭,所有人都只能寄望中國樓市快速復蘇,用未來5-10年,甚至更長時間去還債,去撫慰那些被碧桂園重傷的人們。
聲 明
個人言論,文責自負,與任何第三方無涉。受限于數據與認知局限,無法保證內容的絕對準確客觀,所有信息數據僅供參考。歡迎互動交流。電郵:wx@wenxuan.new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