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已過,夏天的熱浪蓄勢待發,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蚊子,防蚊同時更要防治登革熱。下面藥師手把手教您“破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通過蚊子叮咬而傳播,屬于乙類傳染病。在我國,其傳播媒介主要為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每年的5月到11月份是登革熱發病的主要時間,高峰期為7到9月份。
一、登革熱的常見癥狀
潛伏期一般為 1~14 天,多為 5~9 天。多數病例癥狀較輕,少數為重型登革熱。
1、典型輕癥癥狀:
(1)發熱。發熱為其首發癥狀,部分病例發熱3~5天后體溫降至正常,1~3 天后再度上升,稱為“雙峰熱”。可伴有頭痛、肌肉痛、關節痛。
(2)皮疹。四肢的針尖樣出血點及“皮島”樣表現(融合成片的紅色斑疹,其中可見散在小片正常皮膚)。
(3)消化道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癥狀。
2、少數重型癥狀:
(1)休克:在持續發熱或退熱后病情突然惡化并出現休克表現,可出現寒戰、皮膚濕冷、煩躁不安、口唇紫紺、脈速、脈壓差小于 20mmHg,血壓下降甚至不能測出等。
(2)出血:可表現為全身出血、栓塞、全身多功能衰竭。
(3)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以腦病、腦炎為主,表現為嗜睡、煩躁、行為異常、譫妄、昏迷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和腦膜刺激征。
(4)心臟、腎臟、呼吸系統受累。
二、登革熱的診斷
具有登革熱臨床表現,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
1、登革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2、培養分離到登革病毒;
3、血清登革病毒 IgG 抗體陽轉或恢復期較急性期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
三、治療
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下是對癥治療:
- 以物理降溫為主:高熱不退者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藥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G6PD缺乏癥者應避免使用解熱鎮痛類藥物,防止出現溶血。
- 補液:輕癥患者口服補液為主。適當進流質食物,對頻繁嘔吐、進食困難或血壓低的患者,應及時靜脈輸液。
- 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藥物。對于繼發的細菌感染者,應根據病原菌及感染的部位,可經驗性抗菌治療。
結語
預防登革熱的有效途徑是防蚊滅蚊,切斷登革熱的傳播途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清理蚊蟲孳生地,清理積水;開展滅蚊行動,殺滅蚊子;避免蚊子叮咬,家里安裝紗窗、使用蚊帳。
一審: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科技服務站 陳藝丹
二審: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科技服務站 吳蘭芬
作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科技服務站 劉曉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