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7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中心2025發布會在楊浦舉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常務副校長潘偉賢,協理副校長陳新安,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上海市人才工作局局長潘曉崗,楊浦區委副書記、區長周海鷹出席。
繼續發揮港中大自身優勢,促進校地合作共贏
盧煜明表示,滬港兩地的合作歷史悠久、成果豐碩。香港中文大學早在上世紀90年代,已開始與上海的高校及研究機構簽訂協議,在研究和教育多個層面建立合作關系,擁有深厚的合作淵源并持續保持緊密聯系。近年來,上海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企業活力、市場潛力和人才資源日益集聚,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產業轉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區校攜手合作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中心作為大學在上海的聯絡樞紐,積極發揮創新高地的作用,期望上海中心能繼續發揮港中大的自身優勢,進一步推動兩地的科研合作,促進校地高新技術成果孵化、轉化方面的合作共贏。
持續推動學術前沿探索與產業技術空間的深度融合,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潘曉崗表示,今年是中國博士后制度實施40周年,博士后制度已經成為培養高層次青年創新人才的重要制度。香港中文大學在醫學、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領域走在全球前列,在0-1基礎研究方面積累了眾多最新成果。上海有健全的產業配套、豐富的應用場景,在鏈接、帶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前景。未來,希望兩地借助優勢互補的創新生態,在人才聯合培養、技術應用落地實踐等方面探索更大的合作發展空間,持續推動學術前沿探索與產業技術空間的深度融合,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進一步激活教育“源動力”、點燃科技“新引擎”、筑牢人才“蓄水池”
周海鷹表示,從香江之濱到浦江之畔,一直以來,楊浦與香港中文大學情誼深厚、往來密切。當前,楊浦正以建設楊“數”浦新質秀帶創新區為抓手,持續深化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學城、產城、創城“三城融合”,以完善產業和研發供需兩端的鏈接機制為著力點,著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主導的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此次入駐的項目與楊浦的未來產業發展高度契合,楊浦衷心希望與港中大共同攜手,進一步激活教育“源動力”、點燃科技“新引擎”、筑牢人才“蓄水池”,更好地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共同演繹滬港合作精彩故事。
現場,盧煜明、潘偉賢、陳新安、潘曉崗一同啟動上海市人才工作局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后項目。該項目將聚焦于集成電路、生物醫學、人工智能、數學、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等前沿領域,支援博士后研究人員在港中大開展科研工作,助力其在科研道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發布會還舉行了港中大創博港上海基地(InnoPort@Shanghai)6家初創企業入駐儀式。這些企業的加入充分展現了港中大在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的積極作為。連同2023年首批落地的5個科研轉化項目,目前已有11個項目進駐基地,為滬港兩地的創新群體提供交流與協作的平臺,凝聚并拓展兩地的創新創業力量。
會前,區校雙方領導就進一步深化區校合作進行交流,一同參觀了港中大創博港上海基地。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秦麗萍,副區長劉晉元參加。
文字 |封辰霏
圖片 |王修遠
編輯 |李熙陽 鄭瀟萌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