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各種真真假假的消息可以說滿天飛,近兩天就有所謂的垂直起降版殲-20試飛的畫面畫面曝光。“垂直起降版殲-20”整體布局不變,但設置了中置的升力風扇,尾部設置類似于F-35B戰斗機的開口,發動機數量削減為一臺且采用了可向下偏轉的設計。
試飛階段飛機不可能噴涂淺灰色涂裝,像素再差的手機也不至于差到這個地步。況且殲-20、殲-35、殲擊-36沈六代都用親身經歷證明,首飛根本攔不住,不可能只有一個角度的照片。因此所謂的“垂直起降版殲-20”顯然是假的,但垂直起降版小殲-20完全可以是真的,并且中國海軍也真的需要垂直起降戰斗機。
文章很長
又是游戲截圖糊弄人,但“垂直起降版殲-20”可以是真的
軍武次位面和第一軍情已經扒拉出來了,所謂的“垂直起降版殲-20”,是親屬遨游外太空的gaijin公司旗下《現代戰艦》游戲中,天津號航空母艦上的殲-26精衛垂直起降戰斗機。都已經被證明是游戲解除糊弄人的自然也就沒什么分析的必要。
假設不知道這款飛機是游戲截圖,通過“垂直起降版殲-20”此前已經秘密試飛的假設,來解釋為什么沒有黃皮機狀態之后,也能很從容的分析出,所謂“垂直起降版殲-20”為假的結論。
全中國能造戰斗機的也就那么幾個廠子,無非就是沈陽的沈飛,成都的成飛,西安的西飛(殲轟-7),貴陽的貴飛(山鷹、FTC-2000G、殲-10),江西的洪都(L-15和強-5)而已。沈飛和成飛在忙著搞6代機,西飛忙著搞轟-20,哪里有功夫搞垂直起降戰斗機?
此前一直抱著的教練機苦苦掙扎的貴飛和洪都(現階段已經接手殲-10戰斗機生產線的貴飛鼻子都笑歪了)倒是有非常充足的動力,想研發一款垂直起降戰斗機以改變艱苦求生的狀態。問題是他倆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搞垂直起降戰斗機,但實在是沒那個技術。
并且殲-20/殲-20S/渦扇-15版殲-20、FC-31/1.0/2.0/3.0/殲-35,殲-36、沈六代,也都用實際經歷證明,這年頭戰機首飛的消息根本瞞不住。上午10點首飛的,11點就能在抖音上看到了,12點的時候國內外各路文章與分析視頻就滿天飛了。如果垂直起降戰斗機真的,首飛的消息自然不可能這么少。
并且殲-20戰斗機的主彈艙位于中部,設置中央升力風扇之后可就沒地方設置主彈艙了,一款只擁有兩枚格斗彈的飛機性能是不是差勁的過分了點?因此以殲20的整體布局為基礎,直接研發垂直起降戰斗機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中國海軍真的需要垂直起降戰斗機,垂直起降版殲20完全可以是真的。
076可能有6艘甚至8艘,垂直起降攻擊機真的可以必不可少
當擁有電磁彈射器的076型超級兩棲攻擊艦下水之后,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已經不需要垂直起降戰斗機。
擁有彈射器的076完全能夠執行閃電航母所能執行的一切任務,閃電航母不能執行的任務076型超級兩棲攻擊艦也能執行。在有需要時076完全可以搭載殲-35甚至空警-600承擔中型航母使用,威懾力遠超美式兩棲攻擊艦。
關于076型的性能猜測說的確實很對,076的綜合效能確實遠超常規的兩棲攻擊艦,問題是成本呢?超級兩攻固然性能強大,但航母同款起降輔助系統、需要硬抗艦載機起降沖擊的甲板,076的價格注定便宜不到哪里去,至少也得10億美元起步,大概率超過15億,昂貴的價格注定07的產量不會太多。
075型兩棲攻擊艦的配置很寒酸,雷達配置與054A型護衛艦看齊,防空系統和電子戰系統是052D驅逐艦的同款。如此配置可以肯定075型兩棲攻擊艦的造價要低于052D型導彈驅逐艦。低廉的造價也讓075型迅速上量,如今075型4號艦都準備服役了。
同為兩棲攻擊艦075和076應當是搭配使用的,076增產的同時075也只會以更大的比例增產。將來的人民海軍很可能會擁有6艘甚至8艘075型兩棲攻擊艦。面對如此之多的的大甲板水面艦艇,海軍怎么可能不采購一款垂直起降攻擊機,以滿足075型兩棲攻擊艦的對地打擊需求呢?
垂直起降戰斗機是最差勁的戰斗機,卻是相當合適的攻擊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英美海軍都在搞兩棲攻擊艦這一新興艦種,美國海軍在搞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并將未增設彈射器和斜角甲板的埃塞克斯級航母以及護航航母,降級為兩棲攻擊艦使用。兜里沒錢的英國皇家海軍則把阿爾比恩號、堡壘號、競技神號等二戰老航母,拆掉彈射器與助降系統,降級為突擊航母使用。
埃塞克斯級兩棲攻擊艦福吉谷號。
美國海軍在搞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的時候,計劃讓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同時取代航母降級而來的兩棲攻擊艦,以及升級彈射器增設斜角甲板,主要用于搭載固定翼反潛機的埃塞克斯級反潛航母。
美國在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的使用過程中發現,沒有塢艙導致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的水平登陸能力比較糟糕,下一代的塔拉瓦級果斷增設塢艙;沒有彈射器也導致硫磺島級在敵方岸防能力較強時會很被動。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1972~1981年的XFV-12A垂直起降戰斗機方案
但擁有巨量航母美國海軍,并不是給埃塞克斯級兩棲攻擊艦重新裝上彈射器,或者將擁有彈射器與斜角甲板的埃塞克斯級反潛航母,降級為兩棲攻擊艦使用。而是研發垂直起降戰斗機。無非就是美國海軍琢磨了半天也沒琢磨明白,最后放棄了自家的垂直起降戰斗機項目,轉而購買英國的海鷂垂直起降戰斗機而已。
Grumman G-698 V/STO 誕生時代為70年代末,80年代初
兜里沒錢的英國海軍,在發現手頭的半人馬級航母,因飛行甲板尺寸較小,斜角甲板偏小,預算不足、難以有效調度F-4鬼怪等重型噴氣式戰斗機之時,痛下決心將擁有彈射器和斜角甲板的半人馬級航母降級為突擊航母使用。
50年代,身份還是航母的半人馬級阿爾比恩號
在突擊航母化改造的過程中,半人馬級航母取消了斜角甲板的畫線,拆除了艦艏的兩條BS-4型蒸汽彈射器,降級了雷達系統,加強了直升機與陸戰人員搭載能力,搖身一變成為突擊航母。降級使用的半人馬及突擊航母擁有8個直升機起飛點,能夠搭載大量直升機,以執行垂直登陸作戰任務。
作為突擊航母使用的半人馬級航母阿爾彼恩號
但是英國海軍在使用過程中也發現,作為突擊航母使用的半人馬級只適合虐菜,當敵方擁有較強制空作戰能力之時,半人馬級航母會成為敵方戰機的靶子。如此問題確實比較要命,突擊航母上可有幾千人呢?這被一枚導彈全送海里實在是扛不住啊!
作為突擊航母使用的半人馬級堡壘號
英國皇家海軍尋思了半天,發現給英國皇家空軍研發的鷂式垂直型戰斗機還挺適合突擊航母的小甲板使用。至于問題么,還是先解決了有沒有再說好不好吧?1966年8月31日首飛的鷂式垂直起降戰機開始研發海軍型。
競技神號航母
為了搭載海軍型的鷂式戰斗機,正在建造的無敵級全通甲板反潛巡洋艦也在1976~1977年間,修改設計增設7度滑躍甲板。在70年代中期拆除彈射器、攔阻索,放棄斜角甲板,降級雷達的半人馬級競技神號,也在1980至1981年間,增設7.5度滑躍甲板,以搭載海鷂垂直起降戰斗機。
1975年競技神號突擊航母
等垂直起降戰斗機在兩棲攻擊艦/輕型航母上起降之后,英美兩國不約而同的發現,垂直起降戰斗機這種玩意在陸地上它確實比較雞肋,但是在兩棲攻擊上完全算得上真香。
與同時代的常規起降艦載機相比時,垂直起降戰斗機存在作戰半徑偏短、機動性差、載彈量差、飛行速度慢、維護成本高昂、駕駛難度高等等一系列的缺點。
但也得看和啥比啊!與戰斗機相比時垂直起降戰斗機的性能相當糟糕,但是在和武裝直升機相比時,垂直起降戰機那些缺點真的不存在。甭管是速度、機動性、載彈量還是作戰半徑。直升機都比不過垂直起降戰斗機。
20世紀90年代就是海鷂戰斗機的價格在2000萬美元左右;1998年服役的黃蜂級好人理查德號兩棲攻擊艦造價約為11億美元。泰國海軍不到萬噸的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輕型航母;價格約為3.6億美元。
同時代阿里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的價格約9億美元(1998、1999年美國海軍分別提出了28億和27億美元的預算,以建造6艘阿里伯克級驅逐艦)換言之一艘滿載垂直起降戰斗機的4萬噸級兩棲攻擊艦,價格也不過就是與兩艘驅逐艦相當而已,如此價格還是相當有競爭力的。
裝備兩條C-13-3型蒸汽彈射器,以及4條液壓攔阻索的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造價為29億美元(約185億法郎)戴高樂號雖然是核動力航母,但只搭載了兩臺潛艇同款的K-15反應堆,同水平的4萬噸級常規動力航母,價格不太可能低于20億美元。
對比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以及假想的4萬噸級常規動力航母,發現配套完善的4萬噸級兩棲攻擊艦的價格似乎不比同噸位的航母便宜多少?但是航母的配套價格真的很貴,彈射器與攔阻系統的維護成本真的相當高啊。
STOVL艦載機的選擇空間很小,最多換一茬,航空母艦的艦載機能換幾輪,那可真就是沒準兒了。
更關鍵的是,兩棲攻擊艦的造價很便宜,很適合上量。用相當于兩三艘驅逐艦的價格就能得到四艘甚至更多的兩棲攻擊艦。(選擇的是更適合中美橫向對比的八九十年代而非現代。)
當海軍需要更多的航母,卻因預算的限制而不讓造的時候,看著海軍作戰序列之中現役的五艘甚至更多的兩棲攻擊艦,飛行甲板只用來起降直升機,很難不產生給這玩意配套垂直起降戰斗機的想法。
作為突擊航母使用的半人馬級航母阿爾彼恩號
60年代的美國兩棲攻擊艦和英國突擊航母都只打算搭載直升機;70年代的美英開始考慮給自家小平頂配套垂直起降戰斗機;80年代的英美更是已經進入了真香階段,各種輕型航母項目,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
作為突擊航母使用的競技神號
曾經的英美海軍是如此,那么如今的中國海軍呢?人民海軍真的能忍住剁手,不給四艘甚至更多的075型配套垂直起降攻擊機嗎?答案很簡單,根本忍不住。如果真的能忍住的話,成飛怎么會垂直起降戰斗機項目的預研,更不會有雙發串聯式垂直起降戰斗機方案的專利的曝光。
因此人民海軍需要垂直起降戰斗機是個不爭的現實,只不過垂直起降戰斗機的研發優先級非常的靠后。
當下075的主要任務還是登陸,在解決一道海峽的問題之后,075才會更多的承擔輕型航母與反潛航母的職責,屆時人民海軍才會需要一款適合于美國及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打擂臺的輕型航母。距離海軍采購垂直起降戰斗機的時間還早的很,可不是不著急研發嗎?
鴨式布局雙垂尾、DSI進氣道的小殲-20,F-35差點就長這樣,垂直起降版殲-20完全可以是真的
20世紀90年代之時,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競標空軍與海軍陸戰隊通用的ASTOVL/SSF/CALF的垂直起降/常規起降戰斗機項目之時,掏出的就是一款采用了鴨式布局雙垂尾設計的隱身戰斗機。
F-35部分演變方案
只不過ASTOVL/SSF/CALF與JSAT項目合流之后誕生的JSF項目,要求能夠同時滿足美國海軍、美國空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需求,三者的需求存在著極大的差別,為了降低技術風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不得不選擇了更加保守的方案而已。
洛馬CALF競標案用實際案例展示,當中國海軍真的決定采購垂直起降戰斗機之時,國產垂直起降戰斗機真的可能長成小殲-20的模樣。
最后,所有人都是加錢居士,看著平甲板就會琢磨能不能搭載戰斗機,不僅是軍迷的愛好也是海軍的愛好,隨著中國兩棲攻擊艦家族的不斷發展壯大,一款國產垂直起降戰斗機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洛馬的CALF競標案,直接改名字就行
洛馬的CALF競標案也用實際行動證明,國產垂直起降戰斗機完全可能是小殲-20的模樣。只不過戰斗機比較看重機動性,國產垂直起降戰斗機叫殲-XX之時必然會被看低,叫成殲轟-XX就沒問題 ,戰斗轟炸機機動性差點、速度差點真的都是可以接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