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康熙九年,濟南的趵突泉發生一起泉水暴漲事件,很多文人都記錄了這樁怪事。但有趣的是,本地文人記錄的都比較平實,只是在詩文中用“蛟龍”做了一些文學性的修辭,而越是在時空上遠離事件中心的人,筆下就越神奇,最后這事變成了有龍從趵突泉中飛出,而且龍頭都伸進窗戶里了,就好像他們親眼看到一樣。
這可以說是傳播學上的一個經典案例,信息會在傳播中失真,到了網絡時代這一效應更加明顯了。每當一些網絡熱點出現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隨著事件發酵,網絡上會出現越來越多“細節”,往往發酵的時間越長,“細節”也就越離譜,而越是離奇的謠言,也就越有傳播性。
2024年,重慶發生男生“肥貓”因失戀自殺事件,“肥貓”姐姐指譚某以戀愛為名詐騙,此事迅速在網上引發巨大反響。重慶警方成立了專案組,輾轉多地調查,將雙方的財務往來做了詳細梳理。調查證實,譚某并不存在詐騙行為,而此事能造成如此大的影響,一開始是“肥貓”姐姐購買流量,刻意擺拍引導,當流量起來后,一批自媒體為了蹭流量,又編造謠言博眼球,加劇了事件的發酵。不但大量社會資源被浪費,甚至有人威脅譚某人身安全。
互聯網的復雜性就在于此,這些信息并不都是“一眼假”,一部分事實夾雜網友的“腦補”臆測,再加上別有用心者的謠言煽動,使人們難以辨別。而輿論熱點一旦發酵成勢后,人們就很難接受與先入為主觀念不同的事實。警方的調查公布后,一些人甚至將矛頭對準警方,還編造出警察與譚某有不正當男女關系的離譜消息。
隨著社交媒體商業化模式日漸成熟,流量也就意味著利益,一些人有了流量后就急吼吼地收割變現,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因為發布“打假三亞海鮮市場”等視頻,網絡博主“鐵頭懲惡揚善”獲得數百萬粉絲關注,于是他開啟直播帶貨,進行商業變現。嘗到“甜頭”后,他開始挾流量以搞事情,甚至以曝黑料相威脅,向某帶貨主播索要黃金,最終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依法立案偵查。
分析這些亂象不難發現,流量尤其是能帶來利益的流量,是催化這一切的關鍵要素,所以管住這些亂象的要害就在于管住流量本身。2023年至今,中央網信辦先后發布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開展“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啟動“清朗·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取得了明顯效果。除了職能部門積極作為,社交媒體平臺在這方面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近日,抖音在有關部門指導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制定了《抖音社區熱點信息和賬號治理規則(試行)》,重點針對爭議熱點事件傳播、熱點當事人賬號提出管理方案,比如以熱點事件當事人或當事人親朋好友身份發布內容,平臺會要求其提供證明材料。在流量激增期,對存在不當行為或爭議的事件當事人啟動適度降熱和“冷靜”管理。這一規范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事實不清的爭議熱點事件過度發酵,爭議事件當事人以“爭議流量”趁熱變現等操作。當流量這把“雙刃劍”被管起來后,“流量傷人”現象才能被控制住,賺快錢的模式才能逐漸轉型為長期主義的變現方式。
我們“上網”已經很多年了,但放在人類社會治理的維度上看,網絡對于人類其實還是個新生事物,它將以何種方式妥善地融入社會生活,在增加了網絡這一變量之后,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則將發生哪些變化,其實都還在探索之中,尤其是網絡形態的快速更迭,更對我們提出了挑戰,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這次抖音新規在制定過程中聽取、吸納了來自法學、傳播學、媒體行業等多方專業人士意見,網絡日益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網絡治理同樣需要各方參與共治。這一規范在實際運行中還需要持續優化和完善,但此舉無疑是網絡治理,尤其是短視頻領域治理的一次有益嘗試和探索。
網絡越深入融入生活,網絡世界的準則越應該細膩、可量化,一個清朗的網絡環境,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文/于永杰)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