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現蘭州黃河鐵橋新史料:
消失近百年的設計公司,居然還存在
5月25日下午,老王應邀參加了甘肅省政府外事辦組織召開黃河鐵橋史料分享交流會。期間,甘肅省政府外事辦介紹了一最新消息,經過省外辦同志們的努力,美國發現了蘭州黃河鐵橋的新史料,黃河鐵橋歷史研究有了新突破。
蘭州黃河鐵橋,又名中山橋,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正式開工建設,宣統元年(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車。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名“中山橋”。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0月,代表甘肅地方政府的彭英甲同德國商人喀佑斯簽訂了修橋合同。合同對材料的運輸、鐵橋的施工、質量的保證、付款方式、驗收程序,做了嚴格規定。合同規定,鐵橋自完工之日起計算,保固期80年,到1988年止。整個修建黃河鐵橋費用共計三十余萬兩。
黃河鐵橋是也是國際合作修建的典范。在修建過程中有各國技術人才參與。黃河鐵橋的總承包商是德國的泰來洋行,由美國的橋梁設計公司,還有比利時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其中。在現場,負責技術的是美國工程師滿寶本,負責現場施工的是德國工程師德羅,工程隊隊長天津人劉永起。同時從天津、上海等地招募60名中國技工,蘭州石匠們開鑿了大量石料。
這是一座見證了中國百年近代史的鐵橋。1906年,德國商人喀佑斯,自天津來蘭州旅游。甘肅洋務道彭英甲同喀佑斯協商,商定修橋費用初步定為16.5萬兩白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0月,雙方簽訂修橋合同。至今,修橋的全套合同仍舊保存在甘肅省檔案館。
自從有了黃河鐵橋,蘭州就有了一種橋的情結,盡管今天的“橋子橋孫”已經不可勝數了,但人們津津樂道的依舊是黃河鐵橋。黃河鐵橋的修建則代表著一種觀念,是進步與落后,開放與保守之間較量的結果。
近數十年來,黃河鐵橋的設計者:美國紐約橋梁公司及負責現場是公共的美國工程師滿寶本,一直被塵封的歷史所隱藏。據已經遺失的黃河鐵橋銘牌顯示:其最上方是 1908,最下方是1907 ,中間英文內容是“美國紐約橋梁公司”(見鐵橋銘牌圖)。
近半個世紀以來,黃河鐵橋的歷史研究中,對:“美國紐約橋梁公司及美國工程師滿寶本”的研究挖掘非常鮮見。
近年來,省外辦對黃河鐵橋修建中的外籍人士,進行了研究,通過收集挖掘,已經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他們依據甘肅省檔案館提供的黃河鐵橋檔案資料,通過簽名,辨識出美國工程師滿寶本的英文簽名。同時,通過省檔案館提供的珍貴的英文書信往來資料及有關歷史檔案,佐證了美國橋梁公司和工程師參與蘭州黃河鐵橋的設計與建設。
目前,省外辦已與參與建造黃河鐵橋的美國工程師羅伯特?考特曼(中文名滿寶本)的后裔及參與橋梁建設的美國紐約橋梁公司取得了聯系。目前,正在進行進一步溝通聯系及史料收集工作。
河隔斷了東西,橋連接了南北。現代化的橋梁,不僅代表著物資的運輸便捷,人員往來的便利,更是將新觀念、新思維帶給人們。
蘭州是黃河惟一穿城而過省會城市。古往今來,黃河蘭州段的橋梁毀而復建,建而復毀。蘭州地域是黃河橋梁史的見證,是黃河橋梁天然博物館。如今黃河鐵橋,早已成為蘭州的地標性建筑,游客們的打卡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