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熱心市民稱,已經用長焦鏡頭捕捉到市區九山湖里那條鱷魚的清晰畫面。專家確認其為鱷魚,呼吁盡快實施捕捉以保障生態與人身安全。相關部門部署人員開展誘捕,卻因鱷魚警覺、環境復雜暫未成功。
此前,九山湖出現疑似鱷魚的消息引發市民廣泛關注,而網友拍攝的照片模糊難辨。
昨天下午,鱷魚現身九山湖荷葉區 曾于愷/攝
市民:蹲守三小時,拍得清晰真容
5月27日,溫州都市報刊發《鱷魚現身九山湖?》,報道了九山湖里出現一條疑似鱷魚的生物,但因網友拍攝的照片較為模糊,看不清細節,無法確定其真實身份及物種屬性。
此次提供清晰照片的熱心市民叫曾于愷,18歲。家住甌海新橋的小曾平時熱愛攝影,這幾天正居家休息。談到拍攝初衷,小曾說,昨天上午刷到這條鱷魚傳聞的報道后立馬來了興致,“網上照片如此模糊,或許用我的相機能拍到更清楚的照片,還能幫大家弄明白究竟是不是鱷魚呢!”
說干就干。吃完中飯后,小曾就扛著設備直奔九山湖,找到網友之前拍攝的位置,開啟蹲守模式。3個小時過后,他觀察到荷葉區冒起了氣泡,“不會是鱷魚要出現了吧?”小曾屏氣凝神地等待著。到了下午4點10分,鱷魚終于在荷葉區“露臉”了!小曾立馬將鏡頭鎖住目標,將鱷魚全身清晰拍攝下來?!耙沁@鱷魚早十分鐘出來的話,拍攝像素會更清晰?!毙≡f,剛一拍完,自己就被附近的人圍觀了,“先是旁邊的小孩子興奮地叫了起來,不一會兒,大家都湊過來,激動地用手機拍他相機里的照片?!?/p>
工作人員乘船誘捕鱷魚 松臺園林管理所供圖
部門:捕捉難度大,決定增設誘捕網
記者就此事再次聯系鹿城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松臺園林管理所所長葉蓋宇。葉蓋宇告訴記者,近兩日,他們派工作人員前往視頻拍攝的區域開展巡查。26日下午5點多,工作人員第一次發現疑似鱷魚的蹤跡,當他們試圖駕船靠近觀察時,該生物警覺性高,迅速溜走?!爱斖砦覀冋偌嚓P人員緊急制定誘捕方案,并采購魚鉤、魚線及誘餌設置誘捕陷阱?!比~蓋宇說。
昨天下午,在九山湖巡查的工作人員與拍攝者小曾一起,發現鱷魚的蹤跡,試圖再次捕撈。但由于該鱷魚體型較小且棲息區域荷花密集、藏身環境復雜,最后還是無功而返。
“考慮到該鱷魚誘捕難度極大,我們咨詢了溫州動物園動管所后,在現有誘捕陷阱的基礎上增設誘捕網,決定第二天清晨在周邊水域進一步部署。”葉蓋宇表示,根據工作人員的連日觀察,他們發現鱷魚僅在下午爬到荷葉區域曬太陽,活動范圍集中在當前水域,暫時不會擴展到其他區域。他再次呼吁市民切勿隨意向自然水域投放外來生物,共同維護城市生態安全。
專家:盡快捕獲,保障生態與人身安全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有關專家看到小曾的照片后,確認九山湖中出現的生物是鱷魚。對于其品種,他推測可能是泰國暹羅鱷,“這種鱷魚生長速度緩慢,但仍具有較強的攻擊性。該生物的出現無疑屬于外來物種入侵,不僅破壞生態系統,還會對周邊人群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p>
溫州大學生環學院張永普教授看到該照片后,也確認該生物為鱷魚,推測是暹羅鱷或是暹羅鱷與尼羅鱷的雜交種。張永普還觀察到該鱷魚右前肢曾受傷。他推測,由于九山湖此前從未出現過鱷魚,該鱷魚的出現大概率是人為放生或寵物逃逸所致?!睖刂菔袇^并沒有鱷魚養殖場,因此有可能是私人養殖愛好者在飼養時不慎讓鱷魚逃逸,或是不愿繼續飼養而將其隨意放生?!?/p>
張永普表示,從生態角度來看,鱷魚作為外來肉食性爬行動物,以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作為溫州地區未見自然分布的外來物種,它的入侵將對九山湖的漁業資源造成直接影響,破壞當地的食物鏈平衡,導致水生生物種群數量減少,威脅生物多樣性。鑒于鱷魚對生態系統的潛在危害,張永普建議必須盡快將其捕獲處理,避免對九山湖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資料鏈接>>> 暹羅鱷
別名泰國鱷、暹羅淡水鱷,是鱷科鱷屬的中型淡水鱷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CR)物種。
形態特征
體型:成年雄性體長3~4米,雌性一般不超過2.5米;幼體孵出時長約25厘米,體色金褐色,尾部有黑色條紋。
頭部特征:吻部寬短,兩眼眶前端有一對尖銳棱嵴,鱗骨突出成高嵴,喉部鱗甲橫排。
體色:成體上體呈暗橄欖綠色或淺棕綠色,帶黑色斑點,腹部白色或淡黃白色。
棲息環境
主要分布于東南亞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淡水水域,如沼澤、緩流河流、湖泊,也能適應咸淡水環境。野生種群現僅殘存于柬埔寨、老撾等地的湄公河流域。
生活習性
食性:以魚類為主,兼食兩棲動物、爬行類及小型哺乳動物。
繁殖:每年4-5月交配,雌鱷筑巢產卵20~50枚,孵化期約80天。雌性會精細輔助幼鱷破殼,10歲左右性成熟。
行為:具領地意識,通常不主動攻擊人類,但受威脅時會反擊。
瀕危與保護
瀕危原因:因棲息地破壞、過度獵?。ㄆじ镔Q易)及雜交養殖導致野生種群銳減,全球野生個體估計不足5000條。
保護措施:被列入CITES附錄Ⅰ,中國人工養殖量達20萬條,主要用于皮革和肉制品,但需警惕與灣鱷雜交問題。
注意:在中國出現的暹羅鱷多為養殖逃逸或非法放生,需避免野外接觸并上報相關部門。
來源:溫州都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