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學徒到行業大師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吳鐸思 通訊員 李毅
“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這是黃新民對待工作的堅持,從業29年來,他始終扎根繼電保護一線,致力于新疆電網繼電保護事業的創新與發展。他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先進個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道德模范等稱號。5月23日,黃新民被授予第九屆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范稱號。
從初出茅廬時面對復雜設備的茫然無措,到如今憑借“望聞問切”絕活精準診斷故障,黃新民用29年的堅守詮釋了什么是“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
把變電站當課堂,啃透“洋設備”攻克技術壁壘
1996年,黃新民初入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繼電保護班時,面對全英文的進口保護裝置說明書,如同“看天書”般茫然。他回憶起這段“窘迫”的起點,手中的鉛筆在筆記本上反復描摹著陌生的英文詞匯。
上世紀90年代末,新疆電網發展駛入了快車道,各種新型設備層出不窮。1998年9月,烏魯木齊電網首次引進了一批先進的國外繼電保護裝置,2000多頁全英文資料成為橫在團隊面前的“攔路虎”。“當時外國專家不在現場,無法提供指導,面對一堆‘洋設備’和滿紙外文,大家連接線端子都對不上號。”黃新民向班長主動請纓承擔翻譯任務,白天帶領小組成員研究設備接線,晚上捧著英語詞典逐詞逐句破譯。
黃新民與同事共同研究變電站設備保護參數。王晉魁 攝
他在宿舍的臺燈下支起小書桌,左邊擺著裝置說明書,右邊攤開筆記本,鉛筆尖在英漢詞典里來回游走。由于當時缺乏專業類的翻譯書籍,在遇到電氣相關的專業術語時,他常常要查閱三四本資料才能確認準確譯法。
憑借這股“螞蟻啃骨頭”的勁頭,他用1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全套資料的翻譯和整理,編寫出一套中文版安裝及操作技術手冊,甚至標注了80多處操作易錯點。當外國專家回訪時,看到工整的中文筆記和調試記錄,豎起大拇指說:“這是我見過最專業的本土技術團隊。”
直到2006年,這套翻譯成果仍在220千伏鋼東變電站綜自改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今,黃新民的家里還珍藏著那本泛黃的英語詞典,書頁間夾著當年翻譯時用的便簽紙。“技術封鎖從來難不倒肯下笨功夫的人,只有把設備吃透了,咱們的電網才能更可靠。”他說。
鉆研技術創新,做電網安全的“硬核把關人”
入行多年,黃新民堅持每天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不論是自己還是同事經手處理過的設備出現哪些故障、什么原因、消缺過程、注意事項等內容,他都一一記錄在案。
黃新民與同事摸排變電站地下電纜設備。王晉魁 攝
2024年4月,新疆電網220千伏三宮變電站實施綜自改造。在對電纜進行摸排時,黃新民發現該變電站有100多根電纜且走向復雜,對側連接的端子標識老化不清晰,不理清電纜兩端的具體明細在改造時就容易發生端子改造遺漏的問題。但若按傳統逐根電纜摸排的方式,則至少需要十幾天才能完成清冊梳理,嚴重制約改造進度。
黃新民一頭扎進電纜溝,逐個比對電纜標識,在端子排前一蹲就是數小時。他創新提出“可視化電纜清冊圖”工作法,以間隔為單位,用不同顏色標注電源回路、信號回路、控制回路,在圖紙上精確標注每根電纜的起點、終點、芯線功能及端子排編號。
憑借近30年深耕繼電保護的經驗積淀,他僅用3天就完成了電纜摸排工作量,繪制出了50余份變電站“間隔級”清冊圖。改造期間,施工人員參照他繪制的圖紙精準作業,變電站二次回路接線正確率從75%提升至100%,并大大縮短了整體工期。這項工作創新還在烏魯木齊電網3座變電站改造中得到推廣應用。
多年鉆研技術創新,黃新民已成長為新疆電網繼電保護專業的“定海神針”,他先后組織實施科研項目30余項,取得國家專利15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表論文25篇,多項科研成果被評為國內領先。
傳承工匠精神,帶動更多青年技術人才快速成長
從學徒到行業大師,黃新民在繼電保護領域摸爬滾打近三十載,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成為當之無愧的“電網工匠”。
回顧成長歷程,他始終記得師傅的教誨:“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在他看來,職業道德的核心不僅是個人對技術的精益求精,更在于將知識傳承給更多人,讓匠心在傳承中發揮更大價值。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一批青年技術隊伍快速成長。2011年,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成立“黃新民(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后開展百余項技術創新項目,他帶領的青年團隊“探索發現”QC小組連續三年斬獲“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成為電網技術攻堅的標桿團隊。
創新工作室既是技術攻堅陣地,更是人才孵化搖籃。黃新民將自己掌握的電磁、晶體管、集成電路、智能化等多代繼電保護技術傾囊相授。如今,工作室成員中已涌現出6名新疆電力“雛鷹”人才、2名“首席員工”、32名行業專家。
這些年,黃新民的足跡遍布天山南北,他打破傳統“師徒制”邊界,創新“工培一體”“勞模講堂”“工程大練兵”等培訓模式——把工作現場變為課堂,讓徒弟在實操中積累經驗;通過“勞模講堂”分享心得,激發學習熱情;以實際工程項目為“練兵場”,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他還將多年實踐經驗凝結成8部繼電保護教材、3部專著及25篇論文,推動實踐經驗上升為行業標準。
“我要不遺余力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更多年輕人,將工匠精神傳承下去。”黃新民說。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