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 前不久,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蘭多通電話,就中美關系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交換了意見。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
中美的新聞稿內容都非常簡單,中方的通稿中,只談到了雙方就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交換了意見,同意繼續保持溝通。美方的通稿中基本上只有一句話:雙方廣泛討論了共同關心的議題,并一致認為雙邊關系對兩國以及全世界都至關重要,將繼續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中美關系何其重要,當下更是關鍵節點,但這次難得的通話中,雙方通稿只有寥寥幾句話。正所謂字少事大,雖然通稿信息量有限,但結合其中的關鍵詞和近期中美關系的走向,依舊能夠解讀出不少重要信號。
特朗普(資料圖)
過去一周,中美在外交領域的互動很頻繁,單是官方發布的已經是第四次了。另外三次互動,分別是馬朝旭副部長會見剛上任的駐華大使龐德偉,美國前駐華大使博卡斯和他帶領的學生訪華團,以及王毅外長會見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康京和。這些會面的官方通稿都是,就雙方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交換意見,只有王毅外長在和康京和的會面,提到特朗普政府近日,試圖對中國芯片進行全面封殺的具體問題。這些美方政客、官員和民間代表,很明顯,都是圍繞中美關稅戰和貿易戰來的。
在外交部舉辦的吹風會上,亞洲司副司長梁建軍的一番講話釋放出高度一致的戰略判斷。他指出,特朗普政府歷來反復無常,變化莫測,中方對此并不抱有任何幻想,也不認為一次接觸就能解決結構性矛盾。對于這場中美之間愈演愈烈的關稅對抗,中國已經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只有斗爭才能贏得尊重。這不僅是對美國極限施壓策略的正面回應,也表明了中方未來對美政策的基調——有溝通,但不妥協;愿對話,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勒索。
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蘭多(資料圖)
前不久,美中央情報局副局長埃利斯公然放話稱,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脅”。CIA新一屆領導層,首要任務是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尤其是幫助美國企業,在AI、芯片、生物技術、電池技術等美方占優的領域,繼續保持領先。與此同時,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在五角大樓與億萬富翁馬斯克會面,目的是加強與AI行業的頂級商業精英合作,確保美國作戰人員有能力應對“21世紀的威脅”。五角大樓口中的“21世紀威脅”,顯然指的是中國。
據北晚在線援引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美國新能源車企特斯拉的老板、億萬富翁馬斯克,近日表示,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有兩件事做得很好,其中一件更是令他相當“欽佩”。馬斯克表示,中國擁有強大的發電能力,不僅建設了大批的發電站,而且還會建設更多。他打比方說,中國的發電量就好比飛出地球軌道的火箭一樣迅猛,但美國在這方面則幾乎沒有變化。馬斯克之所以對中國的發電能力如此關注,不僅是因為他的企業特斯拉賣新能源車,還因為他正在進軍人工智能領域。
馬斯克(資料圖)
此前,馬斯克要在5月底離職,特朗普只是象征性的挽留了一下,便允許這件事發生;在競選時,馬斯克為了特朗普上臺,砸了差不多3億美元,但現在馬斯克說他要減少政治捐款,特朗普的最大金主已經萌生退意;特朗普在社交平臺減少了提到馬斯克的次數,最近一個月幾乎沒提到馬斯克了。既然關系出現了裂痕,馬斯克就能放下一些顧慮,如果有更多美企出于對用電穩定性的考慮,選擇搬到中國來,馬斯克在中國的特斯拉工廠,也就不會那么吸引美國政客的關注了。
馬斯克的警告,其實揭穿了美國對華戰略的最大盲點——低估中國韌性,美國政客總愛用冷戰思維看中國,以為封鎖、施壓就能遏制崛起,但中國根本不吃這套,貿易戰沒贏,芯片戰也沒占便宜。全球化時代,科技脫鉤是雙輸,比如AI發展,中美本是全球雙引擎,硬要割裂只會拖慢人類進步,馬斯克作為商人,深知合作比對抗更有利,可惜,美國政治已被意識形態綁架,理性聲音難被接納。未來,若美國持續“閉眼狂奔”,恐將加速自身衰落。而中國只要秉持戰略定力,時間終會證明誰是最后的勝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