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在所有影迷朋友們的見證之下揚帆啟航。一年的光景里,我們共同定格下無數難忘的光影瞬間。
本月,江南分館一周年特別放映精彩放送,與大家共度一周年盛典。另外,影以載道——銀都作品回顧、特別策劃:巡禮電影之城、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系列策劃、特別策劃:致敬影人、大師回顧:埃里克·侯麥、主流作者:是枝裕和、經典重現等新老專題,在這一周年的重要時刻相繼登場。我們期待與影迷朋友們繼續攜手、共赴下一個銀幕春秋。
江南分館一周年特別放映
影戲江南,夢駐姑蘇。一周年之際,6月6日至9日,我們將集中呈現“江南分館一周年特別放映”,從修復經典、珍稀館藏、影人合作、新作推薦、國際交流等角度精選多部佳片,邀大家共鑒江南分館成立以來在電影美育、檔案開發、產業促進等方面的累累碩果。
作為最新修復成果的重磅代表,《勞工之愛情》(1922 4K)和《盤絲洞》(1927 4K)兩部國寶級影片4K全新修復版將在同場連映。
《勞工之愛情》
《勞工之愛情》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本次放映版本為蘇州交響樂團配樂的4K修復版。《盤絲洞》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西游記》改編電影,本次放映為中國電影資料館最新完成的4K修復版本,同時我們特別安排了一場默片配樂活動,獨立音樂人ZIP將與旅美鼓手飛機合作,使用合成器與中國大鼓等多種器樂,用超越傳統的實驗電子和中國民樂元素來重新敘述經典。
6月7日,讓我們共同現場感受這場歷史與現代碰撞的視聽盛宴!
《盤絲洞》
6月9日恰逢國際檔案日,極其難得一見的石揮銀幕首秀《返魂香》(1941),將作為珍稀館藏檔案的重要成果展現,本片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重見天日”并獲得學術界廣泛關注。一支沉香鐲,交織兩位女性波瀾起伏的人生命運,可謂彼時的“時裝哀艷奇情巨片”,英茵、黃河、丁芝、石揮等人出色演繹。
本場映后,香港資深電影研究學者何思穎與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將展開深度交流。
《返魂香》
演員孫陽于2024年6月獲聘為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及江南分館藝術電影青年大使,在影人合作方面,我們特選取他的代表作、講述異色青春故事的《過春天》(2018)在一周年開館日當天放映,孫陽曾提及出演這部電影堪稱“一段夢幻般的旅程”。本場將搭配映前活動。
《過春天》
新作推薦,精彩放送——
《星星與月亮》(2024)從純真孩童的視角出發,講述一個叫星星的小孩兒相信外星人存在并不斷追尋的故事。本片由馬可·穆勒擔任創意制片人,阿米爾·納得瑞擔任剪輯指導,曾入圍第72屆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新導演”競賽單元,在第八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獲得“最佳導演榮譽”。
6月7日,導演唐永康、監制及主演李珈西將親臨江南分館,與大家暢談電影創作臺前幕后的故事。
《星星與月亮》
《溫柔》(2024)是導演李珈西自導自演的一部關于拍電影的“元電影”,馬可·穆勒擔任本片的監制。影片呈現了女性在劇組中的工作狀態,更進一步探討了女性在社會關系、親密關系中的復雜處境。
6月8日,導演李珈西將到場與觀眾朋友們一同回溯影片的創作歷程與心境感受。
《溫柔》
國際交流方面,亮點多多: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是世界著名鋼琴比賽之一,自1927年起,每隔五年在肖邦的故鄉——波蘭的首都華沙舉行。在近百年的歷史時光中,記錄著現代鋼琴家們的少年風華,成為二十世紀鋼琴演奏史的傳奇見證。在《琴鍵人生:肖賽幕后全紀實》(2023)的鏡頭中,我們將目睹一群天才的集中性失敗,共感于每個普通人生的磨礪與成長。
《琴鍵人生:肖賽幕后全紀實》
殘酷的肖賽紀實,只是冰山一角。我們由此想象著那些未曾入畫的精神煎熬,了解古典音樂之路的陡峭與艱辛。盡管比賽無法抉擇出音樂的勝負,我們卻將臣服于不朽藝術的致命之美。荊棘叢生的榮耀之路,永遠會有人攜帶著他們的欲望與激情前仆后繼。
本場放映活動由波蘭駐華大使館文化處與中國電影資料館共同舉辦,影片的導演雅庫布·皮昂泰克和剪輯烏舒拉·皮昂泰克·克里梅克都將出席映后活動,敬請期待!
今 敏作品《紅辣椒》(2006 4K)將在江南分館開業一周年之際重磅返場。機會珍貴,錯過不再!
《紅辣椒》
影以載道——銀都作品回顧
中國電影資料館聯合銀都機構有限公司、香港電影資料館推出“影以載道——銀都作品回顧”重磅影展。在江南分館開館一周年之際,江南分館將精選9部銀都佳作進行展映,這些作品代表了銀都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創作風格與藝術成就,期待與觀眾朋友們通過大銀幕全面而豐富地回顧銀都的電影史畫卷。本次影展中,每場放映均將配有映前導賞或映后交流活動,期待我們的特邀嘉賓——香港資深電影研究學者何思穎帶來精彩的分享內容!
1950年,原香港長城影業公司改組為長城電影制片有限公司,標志著新中國成立后左派電影公司正式在港確立;1952年,新聯影業公司在港成立;在整合五十年代影業公司和龍馬影業公司的基礎上,鳳凰影業公司也宣告成立。至此,香港左派——“長鳳新”電影體系在港形成。
1982 年“長鳳新”合并而成“銀都機構有限公司”,致力于培育新導演,積極與其他公司合作,是現存極少數從事制作、發行并經營片廠、影院的電影機構。銀都體系(包括銀都機構及其前身的“長鳳新”)至今制作和出品超過五百部電影,從多方面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在急劇變化的當代社會中如何展現和調整。
長城中堅主創李萍倩尤擅拍攝喜劇,執導公司改組后的首部作品《說謊世界》(1950)以四十年代上海為背景,諷刺為金錢爾虞我詐的眾生相,香港首映隨即引起回響,連滿 86 場,至今仍是香港黑色喜劇電影經典。
《說謊世界》
《新紅樓夢》(1952)是本次影展的開幕影片,也是一部“舊瓶裝新酒”的文藝巨片,“空前偉大、豪華絕頂、艷情巨片”,由岳楓編導,匯集李麗華、嚴俊、歐陽莎菲、龔秋霞、羅蘭、徐立等一眾明星,演繹現代背景下的紅樓夢故事。
《新紅樓夢》
《中秋月》(1953)是鳳凰創業作,導演朱石麟探討香港社會問題,寫出升斗市民的生活與倫常,奠定了公司早期著眼于現實、倫理的創作路線。中秋本是家庭團圓的節日,可是送禮舊俗在功利社會變成了“富人過節,窮人過關”的辛酸局面。本片時間軸濃縮在中秋前一天至當日兩天,小白領為應付送禮弄到焦頭爛額,而與家人團圓不得。
《中秋月》
《同命鴛鴦》(1960)——新科狀元施俏生衣錦還鄉,迎娶名門淑女柳氏,寡母葉氏獲封一品夫人,本是三喜臨門,怎料御賜的“貞節可風”牌匾成了催命符。本片可以說是朱石麟調子最沉郁的悲劇作品,揭示了封建禮教的禍害。
《同命鴛鴦》
《故園春夢》(1964)——根據巴金小說《憩園》改編,夏衍參與編劇。故事以抗戰期間大宅憩園易手開展,沉痛道出封建家庭的禍害。
《故園春夢》
俠義文學是中國特有的文學類型,發展到當代,武俠題材在文學與電影都占據重要地位,銀都體系在八十年代與不同新生代導演合作拍攝武俠片,更引領內地開放以來兩地合拍片的風潮。
杜琪峯初執導筒的《碧水寒山奪命金》(1980 4K)是鳳凰積極采用新導演的首次嘗試,電影在粵北一帶實景拍攝,成為改革開放后于內地取景的首部香港電影。本片上承古典文學及傳統戲劇常見的俠客題材,片中鐘楚紅首當女主角,但已散發著明星風采。
《碧水寒山奪命金》
《父子情》(1981 4K)是新浪潮導演方育平的首部電影作品,繼承了粵語片寫實文藝的電影傳統,平實細膩地描繪了草根階層家庭的父子情。該片入選第三十一屆柏林影展,并榮獲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本片于2023年由香港電影資料館進行4K修復。
《父子情》
《人在紐約》(1990)——銀都投資作品,由關錦鵬執導,罕見集結三大影后斯琴高娃、張曼玉和張艾嘉,飾演來自內地、香港、臺灣的女子在紐約偶遇,細膩刻畫身在異鄉的女性心理。
《人在紐約》
《籠民》(1992)——銀都與張之亮的影幻合作,繼“長鳳新”時代的《喬遷之喜》、《屋》、《泥孩子》,再度關注低下層住屋問題。
《籠民》
以 1950 年長城改組算起,銀都機構已邁向 75 周年。作為在香港具有支柱地位的電影公司,銀都機構在75年的發展歷程中,歷經多次產業變革,創作出了數量眾多、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質量上乘的電影作品。這些作品繼承和發揚了香港愛國進步電影的優良傳統,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始終堅持銀都“導人向上、導人向善”的制片宗旨。
同時,銀都機構也是內地與香港電影界緊密聯系的紐帶,在不同歷史時期對華語電影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長鳳新”和內地以各種形式合作拍攝了多部影片,開辟了兩地電影合作的路徑,是內地與香港電影產業交流互動的橋梁。
75周年的產業和美學經驗是銀都機構奉獻給華語電影的寶貴財富。希望觀眾朋友們能夠通過本次影展對銀都機構有更多的了解。我們也期待未來與銀都機構開展更多的合作,為觀眾朋友們呈現更加豐富的電影節目。
特別策劃:巡禮電影之城
在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之際,本月特別策劃“巡禮電影之城”主題,呼應即將舉辦的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6月13日至22日),向上海這座與中國電影血脈相連的城市致意。同時,也與“銀都作品回顧”專題交相輝映,形成滬港聯動的“雙城故事”。
1896年,徐園“又一村”首次放映西洋影戲,在黃浦江畔投下第一束躍動的光,自此,上海既是光影故事的起點,也始終是銀幕上的亮眼主角。
《新舊上海》(1936)和《日出》(1938)是以都市上海為背景的群像影片,前者聚焦社會動蕩時期公寓樓里的六戶人家,弄堂里的人情世故被生動演繹;后者改編自曹禺同名話劇,由袁美云、陸露明出演,揭開都市生活的黑暗瘡疤。
《新舊上海》
三段體集錦片《藝海風光》(1938)以“戲中戲”的精妙結構,串聯“孤島時期”創作者的藝術堅守。
《藝海風光》
《阮玲玉》(1991 4K)將30年代以阮玲玉為中心的上海影壇傳奇歲月,與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精妙交織,形成跨越時空的悠長對話。
《阮玲玉》
方沛霖導演的《花外流鶯》(1948)展演一段歡喜冤家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周璇在其中一展美妙歌喉;平民喜劇《街頭巷尾》(1948)游走在上海的城市空間,人力車夫的視角下,街頭巷尾的故事自然鋪展開來,在當時一經上映便受到廣泛歡迎。
《花外流鶯》
新中國成立后的銀幕上,鄭君里導演的《我們夫婦之間》(1951)以知識分子與勞動婦女的婚姻故事,折射出社會轉型期的價值嬗變;《不夜城》(1957)里的萬家燈火,見證民族資本家在時代洪流中的命運浮沉;以“南京路上好八連”為原型的作品《霓虹燈下的哨兵》(1964),展現繁華都市復雜環境中戰士們的現實斗爭。
《不夜城》
“七一勛章”獲得者、紡織女工黃寶妹的本色出演的藝術性紀錄片《黃寶妹》(1958),向觀眾展示了這位勞模勤學苦練、大膽創新的勞動業績,片中“七仙女”進工廠的段落極富意趣。
《黃寶妹》
新時期以來,《股瘋》(1993)用輕喜劇的筆觸再現商業浪潮對民眾生活的劇烈沖擊。
《股瘋》
上海故事的書寫未完待續,在時代之流中顯現出萬千氣象,未來我們會陸續將更多“海上韻味”帶給江南觀眾。
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系列策劃
本專題接續5月特別策劃,呼應在蘇州舉辦的第七屆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推出“首屆中國戲劇經典保留劇目展演季——優秀戲劇電影展映”、“致敬影人”等主題放映,助力電影融入江南文藝生活。
(一)首屆中國戲劇經典保留劇目展演季——優秀戲劇電影展映
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承辦的中國戲劇“經典保留劇目展演季”系列之“優秀戲劇電影展映”,已于2025年5月中旬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啟幕。為獻禮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此次展演精選9部兼具藝術突破性與時代影響力的戲劇電影,涵蓋京劇、昆曲、黃梅戲、越劇、紹劇、秦腔、晉劇等7個劇種,以及1部話劇電影,串聯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戲劇電影發展的黃金脈絡。
本月放映的5部影片為:黃梅戲《女駙馬》(1959)、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960)、京劇《李慧娘》(1981)、秦腔《鎖麟囊》(2011)、晉劇《傅山進京》(2013),誠邀大家共鑒戲劇與電影交織的藝術魅力。
6月28日,《鎖麟囊》導演黎濤將蒞臨江南分館與觀眾朋友們進行影片的創作交流。
《鎖麟囊》
同日,《李慧娘》主演胡芝風也將親臨江南分館,這位京劇演員因出演《李慧娘》而飲譽大江南北,同時,蘇州是這位京劇演員藝術生涯的起點,她將與蘇州的觀眾朋友們談談她與戲曲的一世情。
《李慧娘》
(二)“致敬影人”主題放映
本專題精選著名電影導演與重要影人的紀錄片,在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之際,致敬電影人,回望影史的重要時刻。
由戴維·欣頓執導的《英格蘭制造》(2024)紀錄了馬丁·斯科塞斯向他的偶像——電影王牌制作二人組邁克爾·鮑威爾和艾默力·皮斯伯格的深情表白。影片將詳實地展示鮑威爾、普雷斯伯格和斯科塞斯收藏的珍貴電影檔案資料。馬丁·斯科塞斯對電影創作的激情和對迷影文化的愛護,將一次又一次俘獲熊熊燃燒的迷影之心。
《英格蘭制造》
人生朝露,藝術千秋。講述坂本龍一藝術人生的紀錄片《坂本龍一:終曲》(2017)和紀錄坂本龍一最后一場鋼琴獨奏音樂會的《坂本龍一:杰作》(2023)將在6月的最后一個放映日為江南觀眾們聯袂奏響。
《坂本龍一:終曲》
《坂本龍一:杰作》由坂本龍一之子空音央掌鏡,由坂本龍一創作的二十首經典曲目將在影片中接續奏響。一人一琴一燈,樂音流淌,溫柔而熱忱。這些曲目對坂本龍一有著特殊的意義,也與星光熠熠的世界電影史緊密相連。
《坂本龍一:杰作》
尼古拉斯·雷是好萊塢“作者導演”的代表性人物,他對法國新浪潮、德國新電影導演的影響深刻。
尼古拉斯·雷
1979年,尼古拉斯·雷邀請維姆·文德斯共同拍攝一部關于生命終結的電影,他想要拍攝自己的死亡。《水上回光》(1980)記錄了尼古拉斯·雷最后的時光,還有他未能完成的最后一部電影的創作計劃。這部紀錄片很大程度上模糊了虛構與紀實的邊界,拍攝的行進依循著兩位導演共同擬定的“劇本”,年輕的文德斯當時也在尼古拉斯·雷的指導下嘗試了“表演”。
維姆·文德斯與尼古拉斯·雷
影片的最后,文德斯向他的“電影精神之父”尼古拉斯·雷做了最后的告別,他帶著雷的骨灰在哈德遜河航行,這也是兩位導演對生命永恒的詩意祝福。
《水上回光》
《光之幻影》(1995)是一部所有熱愛電影的人都無法拒絕的影片。在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工廠大門》(1895)公映的幾乎同時期,德國的馬克斯兄弟亦使用他們自己發明的老式放映機進行了“電影放映”。
1995年,在紀念電影誕辰100周年之際,維姆·文德斯以搬演的方式重現電影在德國誕生與早期放映的情形,馬克斯的女兒露西亦出鏡“參演”。今年,恰逢電影誕生130年,謹以此次放映向我們所熱愛的電影深情致敬,也將本片獻給那些為電影做出貢獻而默默無聞的電影人們。
《光之幻影》
除以上兩部影片之外,由維姆·文德斯執導的《柏林蒼穹下》(1987)、《樂滿哈瓦那》(1999)、《皮娜》(2011)、《安塞姆·基弗:流年之聲》(2023)都將在本月排映,其中后兩部的放映版本為3D版本,請影迷朋友們不要錯過。
今年是奧遜·威爾斯誕辰110周年,他為世界留下了諸多寶貴的電影遺產,包括《公民凱恩》、《歷劫佳人》等蜚聲國際的影史經典。本月,謹以查克·沃克曼執導的《電影魔術師:奧遜·威爾斯》(2014)的放映,回顧這位“多面天才”的非凡人生。
《電影魔術師:奧遜·威爾斯》
另外,由奧遜·威爾斯導演的《審判》(1962)將與該紀錄片在同天放映,推薦觀眾們兩片連看,深度探究這位傳奇天才獨特的內心世界。
我們將通過《雙雄對談:希區柯克與特呂弗》(2015)、《大衛·林奇:藝術人生》(2016)、《費里尼的世界》(2020 4K),抵達影史幕后,與電影大師們進行一場場美妙的精神碰撞。
《大衛·林奇:藝術人生》
主流作者:是枝裕和
《幻之光》(1995)是是枝裕和的首部劇情長片,綿長的鏡頭從大阪街市行至壯闊寂寥的海岸線,在微寒之處重構自我,體驗生命奧義。
是枝裕和
在是枝裕和開啟長劇情片創作的30周年之際,江南分館傾情呈現其各階段的代表性作品,通過《幻之光》(1995)、《下一站,天國》(1998)、《無人知曉》(2004)、《步履不停》(2008)、《如父如子》(2013)、《海街日記》(2015)、《比海更深》(2016)、《真相》(2019)回顧這位亞洲作者堅實不停的創作步履。
《無人知曉》
本組的大部分影片將在6月進行兩輪放映,其中,《無人知曉》《如父如子》僅各排映1輪。在股股熱浪涌動的仲夏,走入是枝裕和的銀幕時光,與世界冷暖溫柔相擁。
大師回顧:埃里克·侯麥
“六個道德故事”系列的創作跨度將近10年,是埃里克·侯麥極具作者標志性的成名之作。在這一系列中,從黑白片到彩色片,侯麥開始了他對色彩美學的探索,這六部作品也是其法式生活哲思可視化的早期母本。
今年6月,“六個道德故事”系列將來到蘇州,進行兩輪排映。至此,侯麥的三個經典系列作品將在江南分館完成整體亮相。
《面包店的女孩》(1963)與《蘇珊娜的故事》(1963)是“道德故事”中兩篇小巧的黑白短片,在時間上被劃為侯麥在新浪潮時期的作品,將在同一場進行連映。
《面包店的女孩》:侯麥對“食色,性也”的影像詮釋,為了偶遇女神的男人在巴黎街頭閑逛,卻頻頻被街角的尋常面包店吸引。
《面包店的女孩》
《蘇珊娜的故事》:侯麥確為優秀的心理觀察家,在經典的三角關系中,他反復打量、細細觀賞年輕男女在道德與欲望漩渦中的沉淪和掙扎。
《蘇珊娜的故事》
《女收藏家》(1967)摘下柏林電影節銀熊獎,是侯麥的首部彩色長片。影片對三角甚至多角關系進行了深度探討。
《女收藏家》
《慕德家一夜》(1969)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并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劇本提名,標志著侯麥在歐洲與北美雙雙打開知名度并收獲認可。
《慕德家一夜》
《克萊爾的膝蓋》(1970)賞心悅目,攝影絕佳,夏日莊園中散漫著的慵懶與隨性將人心曖昧送入頂峰,欲說還休。本片是碧翠絲·羅曼德在侯麥作品中的首次亮相,她后來在《好姻緣》《秋天的故事》等侯麥影片出演個性鮮明的重要角色。
《克萊爾的膝蓋》
《午后之愛》(1972)是“道德故事”的收官之作,回到浪漫巴黎,且看蠢蠢欲動的人心欲望是否將躍出搖搖欲墜的道德危墻。
《午后之愛》
“經典重現”單元將在港片扛鼎之作《英雄本色》(1986 4K)酣暢淋漓的精彩表演中拉開帷幕。
《英雄本色》
6月9日映后,電影學者王培雷博士將攜新書《演繹百花年代:香港電影表演文化(1978-1997)》與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展開交流,內容將從香港電影表演風貌及美學內涵等角度展開,現場抽取幸運觀眾送出新書,期待觀眾朋友們的熱情參與!
《演繹百花年代:香港電影表演文化(1978-1997)》
聚焦上世紀東北工業區的《鋼的琴》(2010)首度登陸江南分館,且看導演張猛如何譜寫時代洪流中鋼鐵工人的命運交響。
《鋼的琴》
“多面天才”奧遜·威爾斯集演員、導演、編劇、制片人等多種角色于一身,其執導的《審判》(1962 4K)改編自弗蘭茨·卡夫卡的同名存在主義小說。僅從龐大的卡司陣容,足顯見威爾斯對于本片的野心,“茜茜公主”羅密·施耐德、與特呂弗及安東尼奧尼合作的法國銀幕女神讓娜·莫羅、在《驚魂記》魂驚影壇的安東尼·博金斯,還有威爾斯本人驚艷登場。
《審判》
早已異化的現代社會千變萬幻,成為個體永遠也無法逃出的牢籠。在表現主義式的激烈影像中,威爾斯以駕馭影像的天才之能,鍛造出一個無法逃離的現代噩夢。影片入圍威尼斯主競賽單元,位列1962年《電影手冊》年度十佳,本片或許是卡夫卡小說最震撼的電影改編作品。
本次將放映最新4K修復版本,該版本由博洛尼亞電影修復所基于原始35mm底片進行修復,入圍第75屆戛納電影節經典單元。
《審判》
洪常秀摘得洛迦諾最佳導演的《我們善熙》(2013)榮登《電影手冊》2014年度十佳。影片的劇作頗具幽默風格,鄭裕美、李善均、鄭在泳、李珉宇組成四人主演陣容,在環環相扣的四角關系中,三個男人共同還原“我們善熙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舉重若輕地搬演曖昧微妙的人際交往,怪趣橫生。
《我們善熙》
費德里科·費里尼的《八部半》(1963 4K),維姆·文德斯的《柏林蒼穹下》(1987 4K),法國動畫大師阿內·拉魯的首部長片《原始星球》(1973)都將再度與江南觀眾見面。
《八部半》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分館特別在奧遜·威爾斯作品《審判》、費里尼作品《八部半》放映當天,配套排映與兩位導演相關的紀錄片《電影魔術師:奧遜·威爾斯》、《費里尼的世界》,影迷進階必看,推薦搭配觀賞。
《費里尼的世界》
溫馨提醒:6月有多部珍貴影片,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犧牲》(1986 4K),宮崎駿的《天空之城》(1986)、《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維姆·文德斯的《樂滿哈瓦那》(1999)、《皮娜》(2011 3D)、《安塞姆·基弗:流年之聲》(2023 3D),與兩部注入靈魂的《探戈課》(1997)、《最后探戈》(2015)已于5月率先開票,這些影片尚有余票,靜候觀眾們的光臨。
《哈爾的移動城堡》
光影不停歇,江南分館一周年的精彩系列活動也將于近期逐一揭曉!
開票時間:5月28日(周三)中午12:00
售票平臺:中國電影資料館APP/淘票票
預祝大家購票&觀影愉快!
歡迎大家關注:
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微博
江南分館藝術影院6月觀影日歷
*圖中標紅色的為活動場,表內有星號標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