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藏海傳》,一直有個疑惑,就是平津侯不惜一切代價要找到奎璽,可卻對唯一知道奎璽下落的蒯鐸,實施了滅門之舉,連他的夫人孩子也都不留活口,最后蒯鐸自盡而亡,平津侯什么也沒問出來。
按理,既然想要通過蒯鐸找到奎璽,那就應該至少留1個他最在乎的人作為拿捏他的籌碼,以此慢慢撬開蒯鐸的嘴才對。
以平津侯的條件,秘密抓兩個活人回去關在某處暗室慢慢審問,然后對外宣稱蒯鐸全家都被火燒死了,也并不是什么難事。
可他幾乎都沒怎么猶豫,輕易就殺了蒯鐸全家(當然藏起來了的稚奴除外),不留一個能牽制蒯鐸的活口,這是為何?
仔細想想,或許有以下幾種可能。
1、平津侯并不指望從蒯鐸口中問出奎璽的下落
蒯鐸的為人風骨,平津侯多少是知道的。
或許從一開始,平津侯對能從蒯鐸口中問出奎璽下落就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但也不能讓它落到別人手中。
所以平津侯迅速圍捕了蒯鐸全家,既然抓都抓了,那還是得試試能不能以這些人的性命作為要挾,讓蒯鐸說出奎璽的下落。
可哪怕一個個人死在了蒯鐸面前,蒯鐸依舊不說,見此情形,平津侯心里也就確定,即使把人帶回去,也問不出什么結果來。耐心沒有了,倒不如全殺了。
2、平津侯知道稚奴還活著,故意放了他
稚奴僥幸活下來被帶走,這本身就是一個局。
平津侯也許也參與了這個局,他早就知道稚奴藏了起來,故意讓稚奴看到自己全家被殺,好激起他心中的仇恨,到時候再利用他心中的仇恨找到奎璽。
也有可能他沒有參與這個局,但卻知道這個局,也是故意放了稚奴。
畢竟不能把希望全都滅了,既然從蒯鐸口中問不出來,那就只能從他的兒子身上找到突破口了。
而既然留了一個最重要的活口,那其他人就不必留了。
3、平津侯的個性使然
平津侯本就是武將出身,殘暴狠辣,殺伐果決,對很多事不會繞彎繞道,考慮太多。
違逆者立馬就sha了,這也比較符合他一介武夫的個性。另外他身邊也沒有真正有才華又衷心不二的人處處為他謀劃,勸戒他留個活口。
再加上身居高位,傲視一切,平津侯一怒之下sha光所有,也是情理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