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中國首飛J-20隱身戰機。當時有評論說,中國這幾年的軍事科技猶如井噴一般。
那么,從2024年秋冬開始,中國每個月都有新式武器出現,這時候該用什么形容詞來形容呢?是不是要用火山爆發來形容?
又,中國現今的空戰裝備與作戰體系,是不是足以壓制美軍的空中武力呢?
最近一個偶然的機會,有愛好軍事的朋友提了一個觀點,朋友認為:“中國空軍中的戰斗機、空警機(預警機)、航電 (包括雷達),以及(空空)導彈的水平已是世界第一。轟炸機、運輸機方面還差美俄兩國,但轟炸機 (轟-6 ) 的數量是世界第一?!?/p>
這句話非常中肯,也很貼切。當然意思是說,我認同這樣的觀點。
那么,中國轟炸機和運輸機的發展現狀如何呢?
尤其是,中國空軍的發展進程涵蓋了中國特有的戰略與謀略。
先談談中國空軍建軍的戰略與謀略。
在二戰前,中國幾乎沒有空軍。中國空軍是在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那時候的裝備還是因為繳獲了國民黨的空軍裝備??梢哉f,當時的基礎非常差。
說基礎差還是好聽的,幾乎是一片空白,除了從國民黨軍隊繳獲的裝備外,只能夠仰賴蘇聯的援助,包括蘇聯戰機和技術。
我們把評論的時間軸加快一些。
雖然中國仰賴蘇聯的裝備與技術,然而,19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蘇聯撤走技術人員和軍事裝備的支援,中國得要靠自己,靠自己獨立發展技術。
話說人窮志不窮,基礎差并不表示不能夠發展啊!中國空軍將軍的發展是,能利用機會就利用機會,如果沒有機會,那就自立自強,獨立發展。
1980年代中美關系改善,美國采取聯中制蘇策略,為此,還出臺了一個計劃,協助中國殲-8戰機升級。當時一些殲-8戰機都已經飛到美國了,但美國最后還是終止了這個計劃。
其后,中國戰機有兩個重要的里程碑,一是1980年代中國啟動殲-10項目,于2004年服役。
第二個是,1990年代藉由采購蘇聯時代的su-27SK戰斗機(Su-27出口型號),因而發展出殲-11系列戰機。
當時有個流行的說法,中國工程技術人員把su-27炸你的技術吃得透透的,并且青出于藍勝于藍。看看后來的殲-16多用途戰斗機與殲-16D電戰機,的確是超越了蘇聯(俄羅斯)的技術。
然而,中國戰機系列始終有個隱患,那就是戰機引擎的問題,號稱是中國戰機的心臟病問題。
大約2010年,外國媒體傳出這樣的說法,中國為了解決戰機的心臟病問題,計劃耗資一千億美元來發展戰機引擎。
這個說法未必靠譜,但從中可以看到,中國的確大力投入戰機引擎的發展。
也因此,西方國家始終認為中國戰機不行,瞧不起中國戰機。
2017年,中國殲-20隱身戰機正式服役,國外軍事媒體還是覺得殲-20不行,覺得只是湊合之物。
這些西方國家,以及西方的軍事媒體、智庫們,太小瞧中國了。
沒錯,中國戰機引擎的發展慢,但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之前在戰機引擎方面是一片空白。
后來,中國就有了渦扇-10(太行)、渦扇-15(峨眉)、渦扇-13(WS-13)、渦扇-19(WS-19)等四組國產發動機。
僅管和美俄兩國相比,一些戰機引擎還是有不足之處,但大體上已經趕上來了。中國第六代戰機都已經試飛多次了,戰機引擎當然已經發展到某種地步,不再是落后的局面。前陣子還傳出了爆震發動機,在此領域有了實質的進展。
自此,中國戰機引擎走入藍天,能夠獨立發展,有自己的自主技術,不再擔心落后美俄,還反而有超前的可能。
這是技術方面,中國人發揮獨有的精神,篳路藍縷開創新局,直到今日。
現在來談中國空軍的建軍謀略。
在美國工作過的華人工程師一定聽過美國人的一些說法Pipelining(依序,流水線)和 Parallelism(平行)的模式,尤其是計算機和軟件方面。
中國空軍的發展,其實也是其他軍事科技的模式,充分實現了這個說法。殲-20隱身戰機的研發不就是這個模式嗎?殲-20推出的時候首先采用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后來有國產的渦扇-10C發動機,最新型號引擎是渦扇-15。這是戰機引擎與機身氣動布局,還有隱身能力同時發展,毫無遲滯。
這是平行+ 依序發展。最能夠展現這個模式的說法是,殲-20從2011年首飛到正式服役,只花了6年的時間。
“巧”的是,2017年開始,殲-20逐步換裝國產渦扇-10C發動機,真的巧了。
妙就是妙在時間點充分連接,要不然,哪里談得上是平行+ 依序發展呢?
這種發展速度與銜接的巧妙,老美與大俄不服都不行。
再來談戰略方面。
之前不是有人批評中國戰機引擎不夠力,跑不遠,載彈量不夠大,也因此影響了中國戰略轟炸機的發展嗎?
中國人做事很務實的,不貪功,懂得自身的限制,卻又有宏大的志向與企圖心。
如同中國海軍的發展一樣,從近岸到近海,再到遠洋軍艦。
1968年,中國轟-6轟炸機正式列裝部隊,這是源自于蘇聯的圖-16轟炸機。
之后又有多種改良型號,比較著名的有轟-6H、轟-6K、轟-6N、轟-6J。還有變化型的轟油-6(加油機)、轟-6G(可能的型號名稱,電子戰用途)。
一些人嫌轟-6系列稱不上戰略轟炸機,縱使轟-6N的作戰半徑將近4,000公里,加油后的作戰半徑約 5,500~6,000+ 公里,但還是有人挑剔,尤其是一些海外反中者。
其實,轟-6很好用。這是因為中國的國情不同,也是中國戰機發展的精妙所在。
先說說,為什么轟-6很好用。
中國國情和美國不同,中國周遭鄰國多,有了轟-6這樣的“中程”轟炸機,足夠震懾周遭鄰國,例如印度與日本。
想想看,如果是100架轟-6同時執行任務,每架轟-6攜帶6枚導彈,一天內連續執行任務,重復往返,如此可以丟出多少枚導彈呢?
一架轟-6轟炸機飛行2個小時,可以行進將近2000公里,這是到達日本的距離。
如此,重復往返的間隔約4~5小時,一天24小時可以往返5~6次,向目標發射30~36枚導彈,100架轟-6就是3000~3600枚導彈。
這么龐大的導彈發射量,誰能扛得???這是一天的毀滅性打擊。
當然,這只是粗略的估算,而且是保守的算法。
轟-6可以發射多種型號的導彈,如果是攻陸巡航導彈,其射程約1500-2000公里。
如果是空射型的彈道導彈,例如東風-26空射型,射程可達 3,000 - 4,000公里。攜帶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射程約 1,800 - 2,500 公里。
這樣的打擊范圍就延伸到6000~8000公里的范圍。如果使用加油機,射程還可以更遠,最遠可達9000~10000公里。
那么,整個戰略是在哪里?
先看看美國的情形,美國的轟炸機幾乎都是戰略轟炸機,總計有:
前兩個型號我們姑且不考慮,因為這兩款老舊了,而且不是隱身轟炸機,一旦來到西太平洋,那就是捱中國打的分。
就以老美的B-2A來說,載彈量約為中國轟-6K的1.5倍。問題是,B-2A要從美國本土大老遠飛來,飛行萬里之遙,沒辦法像中國轟-6那樣,執行“高頻率”的導彈發射。
這里看到了差別嗎?在此情況下,老美戰略轟炸機的載彈量優勢有啥用?
相對地,中國轟-6的數量優勢就顯現出來了,不僅僅是對付周遭鄰國而已,就算在西太平洋對付美日聯軍,在導彈數量上占據了優勢。
中國轟-6K及其后型號的轟炸機,數量大約是220~300架,只要發動100架的轟-6,周遭鄰國誰能抵擋?一天的時間可以盡毀日本的軍事基地、通訊設施、發電廠、港口等設施。
而所謂的中國空軍戰略“精妙”之處在這里。
美國的遠程,戰略轟炸機萬里迢迢來到西太平洋,卻無法進入距離中國海岸2000公里范圍內,以為中國有J-16、J-20戰機能夠有效攔截美戰略轟炸機。
J-16、J-20的作戰半徑,加上PL-21空空導彈的射程,可以在約2000公里范圍內擊毀美國戰略轟炸機。
前陣子,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中國剛剛完成高超音速空空導彈的試射,速度達到9馬赫,射程超1000公里”。
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戰機對美國戰略轟炸機的拒止范圍將達到3000公里。
如果是中國第六代戰機服役后,拒止范圍達到5000公里。
如果是由055驅逐艦攜帶防空導彈,拒止范圍又更遠了。
重點在這里,是整個核心關鍵。當然,對美國來說是蠻“坑人”的。
中國軍武發展是循序漸進,從自身防衛,到“逐步”往前推進。
對美國來說,美國自己覺得高高在上,天下無敵,總覺得中國軍備落后,中國一丟丟的軍備發展,每個人覺得“無害”,無妨。因為美國人認為,美國還是領先。
舉個例子,每當中國出現新武器,美歐軍事評論家總是說,中國軍備進步了,但是,還差西方一截。或是說,中國軍備接近西方水平。
這就是西方自大、傲慢的心態。
然后一夜間,西方覺得不對勁了,中國已經拉平了和西方的差距,甚至還領先。
其實,中國也沒有欺敵,中國軍備發展只是連續漸進,是西方自己不注意,傲慢的結果。
就以印巴空戰來說,中國J-10CE戰機的性能美軍又不是不知道。霹靂-15E的導彈性能,老美不知道嗎?
中國戰機雷達、預警機的偵測能力、地面雷達的偵搜能力,老美與日軍在中國防空識別區內已經數次比劃過了,這些老美都知道的。但是,老美就是不相信中國軍備的能力
最多,最多,就是中國武器性能不吹不擂,還多半保守了些,不像美俄武器往往吹過頭了。例如,按照印巴空戰的實戰結果,霹靂-15E的導彈射程超過“說明書”上的150公里,達到180公里以上。
所以,到底是中國保密功夫好,坑了美國,還是美國自大、傲慢,自己坑害了自己?
等到中國第六代戰機出來,美國傻眼了,知道自己落后了。
再等到轟-20隱身轟炸機亮相,能夠打擊美國本土后,美國才會發覺,不僅夏威夷不保,連本土都受到威脅。
別忘了,中國第六代戰機的載彈量“很大”。
再換個角度看,中國空軍發展首重防衛,循序漸進,而不是像上世紀的蘇聯,要“同時”在每一個領域跟美國比肩。
美國一直以為中國無法進攻其本土,卻沒想到中國如此循序漸進,在防衛上是從近岸到近海拒止,再到遠海攔截。在進攻上,單單是轟-6系列就足以轟炸整個西太平洋。
如果老美仍然沒有醒悟,不打不醒的話,中國空戰體系還會繼續往前推。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說到這里,謝謝各位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