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中國審判》雜志原創稿件
文| 北京師范大學 唐璨
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的基本原則。能否實現依法治國,關鍵在于黨能否堅持依法執政,政府能否堅持依法行政。三者是一個有機整體,在理念層面具有同向性、共生性、互鑒性。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主體,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同時,三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需要在實踐層面協同構建。堅持“共同推進”“一體建設”,為新時代人民司法事業發展奠定了系統論指導,也為人民法院職能發揮錨定了監督政府權力、服務社會需求、保障國家發展的三重坐標。
01
以系統觀念指導、促進司法工作
“共同推進”“一體建設”從系統論視角揭示了法治中國建設整體邏輯,體現了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布局。“法治中國”概念是黨的重大法治理論創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國是抵達法治中國的必由之路,公正高效權威的人民司法是其根本法治保障。堅持“共同推進”“一體建設”,就要將新時代人民司法融入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系統工程之中,把司法審判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大局中謀劃推進,以嚴格公正司法、為民定分止爭促進更高水平法治中國建設。
一方面,作為審判機關,人民法院要與監察、公安、檢察等各類國家機關,各司其職、依法履責、銜接配合,形成既合理分工、相互協調,又有效監督制約的權力運行體系;另一方面,在法院系統內部要不斷提升各項工作的協同性,統籌謀劃。統籌推進政治建設、案件管理、監督指導等工作。推動依法多元化解糾紛,保證審判執行業務質效,強化審判科學管理保障,形成司法工作合力。
02
著力提升行政審判質效
各級政府承擔著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重要職責。法治政府建設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標志,要率先突破。同時,法治政府建設對于法治社會建設具有重要引領帶動作用。各級政府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能否依法作為,對于全社會法治信仰培育有直接影響和決定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人民法院應踐行“監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監督”理念,不斷提升行政審判質效,助推法治政府建設。
行政審判本質是權力制約與權利保障的統一,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的助推器。在行政糾紛解決體系中,行政審判關系著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社會主義法治的信心,應當在人民群眾和行政機關之間構筑最堅實的基底。同時,司法權與行政權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可推動法治政府建設提速,既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也符合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邏輯。
司法對于法治政府建設的意義不僅在于有效的事后監督,還可以通過非訴執行審查、司法建議、指導性案例、行政審判白皮書等預防性法律制度及方式,推動行政機關主動完善政府決策、規范執法行為。
在多元化解糾紛的治理背景下,行政訴訟也應與前端的行政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機制有機銜接。一方面,要堅持系統觀念,將非訴機制挺在前面,尤其要完善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銜接機制,充分發揮二者各自優勢功能,進一步探索經過復議的糾紛再進入訴訟程序的實質化解之道;另一方面,對非訴機制過濾器無法化解的行政糾紛,則須及時提供公正權威的訴訟保障。
03
持續優化司法為民機制
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要發揮作用,需要全社會信仰法律。人民法院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服務社會需求,促推公民守法意識提升、社會崇法風氣形成。
人民法院是矛盾化解終端和社會規則輸出者,以司法權威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以“如我在訴”意識辦好民生案件,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在司法活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強裁判文書說理,提高司法裁判說服力和認同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人民法院努力構建高效便民、智慧精準的訴訟服務體系。不斷優化訴訟服務軟硬件環境,大力推動訴訟文書標準化建設,為人民群眾訴訟提供切實指引和便利。依托數字法院建設,便利網上立案、跨域訴訟,通過便民普惠的司法服務推動全民守法。
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融入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深化訴調對接機制。建好多元解紛案例庫,發揮典型案例示范作用。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實現團隊進駐到位、調解指導優質、糾紛源頭化解。全面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引導人民群眾依法理性表達訴求。
04
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法治國家是建設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保障。新時代司法工作要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實施《人民法院第六個五年改革綱要》,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發揮樞紐作用。
“共同推進”強調司法體制改革需與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協同,“一體建設”要求司法權在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民生權益等方面均要發揮戰略支撐作用。司法體制改革始終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法治文化。監督政府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推進社會誠信建設,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司法體制改革要著力于審判權力運行、機構職能設置、隊伍能力建設等體制機制的健全,實現司法質效和公信力有效提升。
整體上,新時代人民司法事業要持續以嚴格公正司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服務高質量發展、保障民生福祉,在行政審判中強化“法治政府”規則供給,在司法為民中厚植“法治社會”根基,在體制改革中彰顯“法治國家”發展優勢,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本期封面及目錄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中國審判》雜志2025年第9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67期
編輯/孫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