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隧道內部。本組圖片由深圳晚報記者 陸穎 攝
春風隧道主線通車。
空中俯瞰春風隧道西側出入口。
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28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董玉含)備受市民關注的春風隧道工程主線,5月27日正式通車,揭開其神秘面紗。
春風隧道是深圳高快速路網體系的重大項目,通車后將形成“春風高架+春風隧道”立體交通走廊,與現狀春風高架共同構成羅湖區南部東西向復合通道,將有效改善濱河大道沿線春風高架段因車道數不匹配所造成通行能力折減嚴重問題,承擔羅湖區中長距離過境交通、原春風高架地面承擔沿線片區交通集散功能。
通行能力翻倍
緩解逢峰必堵
為何要修建春風隧道?在深圳中心城區的現狀快速路網系統中,濱海大道、濱河大道、上步路高架、春風路高架、沿河南路構成“南環”快速路系統。
在春風高架上下游路段,濱河大道為雙向8車道,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沿河南路為雙向6車道,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而作為連接濱河大道與沿河南路的春風高架,僅有雙向4車道,設計速度為30公里/小時,車道數與車速都無法匹配上下游道路,形成了“高峰必堵”,甚至“平峰也堵”的結構性“腸梗阻”問題。
此外,春風高架段受用地、周邊建筑等限制,斷面的壓縮及較低的線形指標,大大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導致該路段常態化擁堵,飽和度達到1.2,道路已不能滿足現有的交通量需求,成為區域最擁堵的路段之一,大大降低了南環快速系統的運行效率。
據了解,春風隧道修建之前,濱河大道包括春風高架的交通飽滿率接近1.2,為區域最擁堵的路段之一。春風隧道開通后,春風高架與春風隧道構成“地上+地下”復合通道模式,復合通道共計雙向8車道,匹配“南環”快速路系統車道數,從根本上對結構性“腸梗阻”解套,以往高峰期的過度飽和、常態化擁堵情況將有效改善,通行能力將得到一定提升,預計可達到快速路平均水平,高峰時交通飽滿度在0.9左右,交通運輸能力提升接近一倍,有望緩解春風高架“逢峰必堵”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區域交通的整體改善需要依靠多項目聯動。在春風隧道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隨著羅沙路改擴建工程、東部過境高速公路市政連接線配套工程(新秀立交)等項目的建成投用,將整體改善南環快速路系統交通通行效率、提升市民出行體驗、推動深港合作、提升整體路網通行能力。
東西交通更暢
釋放發展能量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楊宇星表示,春風隧道的建成投用將提升深圳東部地區與羅湖、福田、南山等地區的聯通效率,對促進東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深圳依托東部大鵬半島、鹽田海濱棧道等山海資源稟賦,旅游休閑需求持續升溫。作為連接深圳核心區與東部旅游帶的交通動脈,春風隧道的建成投用將顯著提升區域通達性,激活消費潛能。
楊宇星也提到,春風隧道在通車初期可能出現“幽靈堵車”現象——即無事故或無道路障礙的情況下,交通流出現停滯。當車流接近飽和時,駕駛者對新線路的路徑選擇遲疑等行為,可能引發連鎖剎車反應,形成短時擁堵。待通行規則普及、車流穩定后,這條戰略通道對深圳路網升級的長期效益將充分釋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