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巷陌里,堅守一隅處。在離石區天益巷五四街,有一家不起眼的“老曹修表”。推開店鋪門,10多平方米的房間內,一張陳舊卻整潔的修表桌映入眼簾,袖珍榔頭、開表器、卡表臺等工具整齊擺放,半新半舊的零件見證著歲月痕跡。64歲的曹志平坐在臺燈下,右眼戴著一個黑色放大鏡,手執鑷子,輕巧地從去漬油中拾起齒輪,精準地嵌入機芯之中。隨著他熟練而沉穩的動作,停滯的表針重新躍動。與鐘表相伴40余年的時光里,曹志平就像鐘表的“手術師”,解決了許多鐘表的“疑難雜癥”;他也是“時間修復師”,用匠心修復一段段流逝的時光記憶。
曹志平“入圈”修表,還要從他的爺爺說起。曹志平的爺爺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是一名修表匠,為了養家糊口,曹志平的父親也學會了修表的手藝。耳濡目染中,曹志平從小便與鐘表結緣,技術也就慢慢積累起來了?!澳菚r候我就想掌握一門技藝,看到父親在修表,我就跟著他學。”父親教授的方法很特別,沒有手把手地仔細,也沒有嘮叨不停地囑咐,技術要領說清楚,其余全靠曹志平自己琢磨。1977年,16歲的曹志平初中畢業后,進入了當時的離石縣飲食服務公司修表刻字門市店工作,一干就是44年。他始終銘記著父親的話:做這行,不但要心細,還要坐得住。
在當時,修表手藝人是很光鮮的職業,曹志平工作的修表刻字門市店又是離石縣城里有名的國營修表門店。由于收費合理、手藝精湛,曹志平很快就贏得了顧客們的信賴。一塊手表大約有一兩百個零件,有的比芝麻小,有的比頭發絲細,甚至呼氣大了都能把零件吹跑,要想找到出現問題的零件,得戴上放大鏡一點點看。40多年間,他已經記不清到底修好了多少表。說到修表,曹志平有自己的驕傲。那會兒離石街上修表的人也不少,但真正會修表的卻沒幾個。接到一些高檔貨,那些修表師傅就會拿來找他修,然后再轉手賺顧客的錢。他修過的表,除了國內的,也有來自瑞士、日本、德國等國家的。
鐘表行業,往大點說,是社會經濟的晴雨表,直接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變化?!?0年代,整個離石縣城手表稀少,人們偶爾戴的是上海牌、海鷗牌的手表。當時一塊上海牌手表價格是150多元,相當于一個普通工人四五個月的工資。到了80年代后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三大件’——手表、縫紉機、自行車成為家家戶戶的追求,來找我修表的人也絡繹不絕,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回憶起當年,曹志平的眼里有著不一樣的光芒。“大約到了2000年之后,手機逐漸普及,戴手表的人也越來越少。家里年輕的一輩經常說,現在大家都用手機看時間,誰還戴手表呢。”曹志平感慨。
時代變遷,2021年1月,曹志平從國營企業退休,重操舊業,在家里繼續他的修表生涯。來找他修表的,既有多年的老顧客,也有慕名而來的外地朋友,大家都對曹志平的精湛技藝贊不絕口?!坝幸粋€住在離石的老顧客,兒子移民到了瑞士生活。因為信得過我的技術,前段時間兒子回家探親時還專門把表拿過來修理?!鄙怆m大不如前,但曹志平還在堅持,原因之一是他真的喜歡這個行當,同時方便老街坊,為他們換換電池、修修手表、洗洗零件。
“這塊表已經修好幾天了,就等著你過來取?!笨吹接蓄櫩蜕祥T,曹志平站起身來從抽屜里拿出手表遞給了張女士?!斑@兩塊上海牌手表是我父親和母親結婚時候買的,充滿著時光的印記。我想把手表重新修復后再送還給父母,這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辩姳聿粌H能記錄時間變化,更承載了珍貴的情感記憶。在曹志平眼里,無論是幾十元的電子表還是價值幾十萬的名牌表,對于擁有者來說,都有特殊的意義。每次遇到這樣的客人,曹志平總是以有這門手藝而感到欣慰。
一門手藝,守一輩子。四十多年的光陰流轉,曹志平不僅修復了無數鐘表,更修復了人們對傳統手藝的記憶與情感。在這里,時間不僅僅是流逝的符號,更是匠心與傳承的見證。(記者 羅麗)
來源:呂梁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