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名教授,竟以個人喜好公開批判廣東省的平常行為,直接得罪整個省。
而廣東官媒見此也是絲毫不顧及教授的面子,直接發文回懟教授的觀念,可輿論的演變卻不是那么容易平息。
汪教授的言論
公開批判傳統習慣
互聯網上突然出現了一位汪教授,他竟直接表示批判關東的一個日常習慣,開水燙碗。
汪教授更是夸張的表示,這種習慣令他感到惡心。
這種開地圖炮的言論,火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特別是廣東地區的網友。
圖源網絡
似乎是為了增加網友們的支持,汪教授還透露自己可是一個大型集團的專業顧問,對這方面有著權威性。
在他的觀點中,消費者去餐廳吃飯,第一時間拿到的碗就已經是經過清洗和消毒過后的,可廣東習慣卻是在用前再拿開水泡一次。
瀟湘晨報2025-05-27 14:49報道:教授稱對“燙碗”習慣惡心,消毒還是“儀式感”?廣東網友坐不住了
并且,廣東人還會專門準備一個容器,把泡過的水和碗筷包裝給放在一起,這會讓汪教授感到很糟糕。
可不管汪教授是否是從科學的角度來否定定廣東這個習慣的,但這個習慣首先沒有任何危害。
高溫殺菌是人們對這個習慣的首要反應,而細菌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開水燙碗確實不能完全消滅碗中的細菌。
圖源網絡
但這一點是很多廣東人也都知道的,可用水燙一下碗卻能去除一下,可能存在的灰塵和清洗殘留。
僅從這方面考慮,這還可以讓消費者食用時更加安心,算是對生活品質的一種追求。
而且,這種習俗早已不是廣東所獨有的,難道每個消費者燙碗都是惡心的嗎?
燙碗行動
并且,廣東的環境也對燙碗的傳播有一定的促進,那里的環境可以用又濕又熱來形容。
這種環境非常容易引起安全問題,所以人們即使明白燙碗不能殺死細菌,能用開水沖一遍也更容易讓人感到心情愉悅。
就算從個人角度來說,燙不燙碗也只會是人們心中的個人選擇,廣東人就算是處于衛生完全來燙碗,也無可厚非。
燙碗
如果汪教授自己或者要求其親人不參與這項習俗,那就沒有任何的問題,可僅以個人感官就評借一省習俗,言語還十分的惡劣,卻是不可被人接受的。
汪教授直接冠以惡心之詞來形容這個行動,卻顯得有些過分,甚至讓人懷疑他是不是在嘩眾取寵。
而且,廣東人的這個習慣,其本身的意義本就已經脫離了講衛生,早已轉變成了一種飯前儀式,算是給廣東人一點滿足感,沒有一點的壞處。
并且,廣東人飯前燙碗的這個習俗,也并不全然將此概括成是為了飯碗的干凈。
廣東很多地方都流行著茶文化,很多人每天都要和三兩好友一同喝茶品茶。
在廣東流傳的泡茶流程中,卻有拿開水沖泡一整套茶具的行為,這也是為了去除茶底上一輪的可能殘留的茶味。
圖源網絡
也正是因此,有很多人廣東人表示,他們在飯前燙碗考慮的就是這樣一個習慣,就是脫胎于泡茶習慣。
這項燙碗習俗,還早已成為了當地的一種特色,最重要的是,它沒有任何強制性的要求外來游客在吃飯前必須燙碗。
汪教授的話,還迅速引起了當地官媒的回懟,還有各地網友的熱烈討論。
熱搜
官媒回懟和網友的討論
對于汪教授的身份,有權威媒體進行公布,他曾就職有一家打著北大名號的研究中心,但卻早已被北大清理撤銷。
還有汪教授表示的,現任某研究所所長,也沒有一點國營的影子,與之同名的倒有一家,可也早已倒閉。
而且,還沒有任何的消息證明,汪教授曾在高校任職,所以對于他的身份還是要持有懷疑的。
在這里也呼吁,廣東人不要被所謂的汪教授調動了情緒,影響了快樂生活的心情。
但是,汪教授的言論還是已經在互聯網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羊城派2025-05-26 11:39報道:魚眼·探問丨教授炮轟廣東燙碗:當科學實驗撞上千年習俗,誰在定義飲食文明?
很多網友對燙碗行為表示了支持,并說明這是從茶桌延伸飯碗,算得上是一種文化的演變,所以應該尊重。
并且,持支持意見的網友中,很大一部分還是從衛生角度考慮,認為這是對人們身體健康考慮。
而且,即使碗筷是經過了消毒殺菌再擺上餐桌,但這其中經歷了什么,還是不可預估的,所以一次燙碗能給自己一個心安。
網友投票
可也有部分網友表示,自己并不喜歡燙碗,他們認為這并不能完全消毒,并且,如果碗本身并不干凈,即使燙一下可能也沒多大作用。
不過,這部分網友也是表示,他們并不會因此對燙碗行為對其他人做出批判,這純粹是一種個人行為。
實際上,開水確實能起到殺菌的作用,不過卻需要用開水對碗筷沖刷至少30秒。
如果僅是用水燙一下,或者沖刷時間不夠,那對殺菌來說并沒有太好的效果,但絕對是可以讓碗筷表面變得更加干凈。
有實驗室還專門對此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用80度的水對碗筷清洗半分鐘,那會使細菌減少一半左右。
而央視節目對此也有過研究,他們使用100度開水,僅燙5秒鐘只會使細菌下降三成不到。
這里還需要注意一點的是,很多餐廳考慮到安全問題,所以提供的熱水溫度可能不夠。
所以,廣東人的燙碗還是有一定的殺菌效果,但最重要的還是能很大程度的去除清洗劑。
網友評論
結語
廣東的燙碗只是它們的地域習慣,還是一個沒有任何壞處的習慣,僅憑這一點就不允許別人的隨意的狂言。
并且,這種地域習慣在很多地方都有,是否都能被別人隨意侮辱。
而且,這種習慣還只是一種個人行為,如果看不慣完全可以不做,但卻不能以此批判他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