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北京時間5月27日夜間發表一篇古生物學論文稱,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可能早在2萬年前已經會使用鯨骨制作工具。
這些工具的發現,是目前所知人類最早使用鯨骨制作工具的證據,不僅有助于拓展人們對早期人類使用鯨類遺骸的理解,也展示出古代鯨類生態的一個側面。
研究人員2022年在法國巴斯克伊斯圖里茨洞穴進行的挖掘,發現了數十件鯨魚骨制成的物品(圖片來自Jean-Marc Pe?tillon, Christian Normand)。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該論文介紹,居住在沿海地區的古代人類很可能將鯨類作為資源利用,但史前沿海考古遺址非常脆弱,且易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因而重建人類與海洋哺乳動物過去的互動很有難度。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通訊作者、法國圖盧茲大學Jean-Marc Pétillon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對北大西洋比斯開灣周邊遺址發掘的83種骨制工具,以及西班牙圣卡塔琳娜洞穴的另外90件骨骼進行分析,他們使用質譜分析和放射性碳定年識別出這些研究樣本的分類學特征和年代。
法國朗德省杜魯蒂巖洞出土的灰鯨骨制大型投射器尖,年代可追溯至1.8萬至1.75萬年前(圖片來自 Alexandre Lefebvre)。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論文作者研究發現,這些骨骼樣本來自至少5種大型鯨類,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約1.9萬至2萬年前。他們認為,這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類利用鯨類遺骸作為工具的證據。
此次研究已鑒別出的鯨類物種,包括抹香鯨、長須鯨、藍鯨以及露脊鯨或弓頭鯨(這兩個物種用該方法尚無法區分),這些物種至今在比斯開灣仍有分布。
西班牙巴斯克地區圣卡塔利娜遺址出土的須鯨椎骨碎片,年代約為1.55萬至1.5萬年前(圖片來自Jean-Marc Pe?tillon, Eduardo Berganza)。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論文作者還發現了灰鯨的遺骸,該物種如今分布大多限于北太平洋和北極海域。來自鯨骨工具的更多化學數據表明,這些鯨類的攝食習慣與如今略有不同,暗示可能存在行為或環境變化。
論文作者總結表示,他們這項研究發現,為人類最早使用鯨類遺骸(特別是在沿海地區)提供了新的證據,也揭示了過去2萬年里鯨類的生態變化。(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