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巫山縣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到的盛放的巫山杜鵑。 周厚林 攝
5月2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獲悉,根據最新統計,保護區內瀕危植物巫山杜鵑已從43株增至239株,分布面積達到4650平方米。
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高級工程師周厚林說,在近期與重慶師范大學聯合開展的野外調查中,他們記錄到大片巫山杜鵑花開的盛況,由遠及近,一簇簇粉紅的巫山杜鵑花在曠野中格外醒目。
巫山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roxieoides Chamb,是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與其他杜鵑相比,巫山杜鵑花色更加艷麗,花瓣更大,株型優美,此前零星分布于重慶巫山縣朝陽坪和湖北巴東縣圈子坪附近海拔850—2150米的林中。
1958年5月3日,國內植物分類學家楊光輝在巫山朝陽坪冷家灣采集了模式標本,模式標本號為57932,存放于中國國家植物標本館(標本館代碼為PE)。
近日,巫山縣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到的盛放的巫山杜鵑。 周厚林 攝
1982年,經世界著名杜鵑分類學者David Chamberlain教授研究后,這一物種作為新種發表,中文名巫山杜鵑。因其模式產地呈狹長的垂直地帶性分布,最早報道數量不足10株,處于瀕危滅絕邊緣,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EN)物種名錄。
周厚林說,近年來,巫山杜鵑的保護受到極高的重視。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立項了《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編號:2017FY100104),巫山杜鵑被確立為該項目子課題《“川-渝”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采集》(課題編號:2017FY100104)的目標物種之一。
“當時的調查顯示,巫山杜鵑在重慶地區僅有模式產地1個分布點,數量43株。” 周厚林說,2019年起,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也一直致力于巫山杜鵑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開展了巫山杜鵑的專項調查。
通過這些年的調查,他們發現巫山杜鵑在保護區范圍新增2個分布點,分布總面積達到4650平方米,個體數量增加到239株。
周厚林說,為更好拯救、保護瀕危物種巫山杜鵑,去年,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正式開啟了巫山杜鵑的繁育研究工作,與科研院校合作對巫山杜鵑開展實施扦插繁育苗木試驗和種子育苗研究,目前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新重慶-重慶日報 記者 栗園園
原標題:43→239株! 這種以“巫山”命名的花正在創造生態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