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俄烏戰爭,就成功將超級大國俄羅斯拖住了3年時間。
這三年俄羅斯可以說不光精疲力盡,而且損失極大。
在戰場上士兵的死傷也非常嚴重,尤其是進入到僵持狀態后,每天就是拼士兵的消耗。在經濟上打擊更大,不光整個戰爭損失極大,消耗了幾千億美元。
而且國內因為長期戰爭狀態,使得百姓生活越來越困難。尤其是西方2000多項制裁的打擊下,更是雪上加霜。
但是這樣的結果正中西方國家下懷,對于西方來說,一直以來企圖削弱一切強國。也就是剝奪其他國家強大的權力,只能自己強大。
最好全世界都是小國,任西方宰割和掠奪,這才是西方的目的。之所以如此,西方不斷阻礙其他國家的發展,對俄國就是典型,對我國的統一大業,也開始不斷阻礙。
對于此西方軍事專家直言:“中國不是俄國,誰也無法阻擋中國統一”。
要說俄羅斯這盤棋,確實下得有點亂。一開始雄心勃勃,又是“去軍事化”又是“去納粹化”,結果呢?戰線拉得老長,目標換來換去,一會兒像是要速戰速決。
一會兒又變成了寸土必爭的消耗戰。這種戰略上的三心二意,讓俄軍的行動顯得有些擰巴,既沒能迅速達成最初的戰略目標,反而一腳踩進了領土爭奪的泥潭里,拔不出來了。
這下可好,戰爭成了個無底洞,俄羅斯的元氣被一點點耗進去。西方國家瞅準機會,制裁大棒劈頭蓋臉砸下來,經濟上的窟窿更是雪上加霜。
更要命的是,以往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俄式軍備,在真刀真槍的戰場上似乎也沒那么靈光了。導彈時不時跑偏,先進戰機和坦克的實戰表現也讓不少人大跌眼鏡,連帶著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金字招牌都有些褪色。眼瞅著俄羅斯的窘境,某些西方鷹派人士的眼睛都亮了:看,代理人戰爭這招,成本不高,效果拔群啊!
把這套經驗往中國身上套?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了。中國這幾千年的歷史,可不是白白經歷的,沉淀下來的戰略智慧自成一派。
簡單說,要么輕易不亮劍,一旦亮劍,那就不是小打小鬧,追求的是雷霆萬鈞,一擊斃敵,直接打掉對手的抵抗能力和繼續打下去的念頭,而不是斤斤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
老祖宗早就說過:“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這話啥意思?核心目標是把對方能打仗的人、能組織抵抗的力量給消滅掉,而不是傻乎乎地占了一塊地,然后天天跟對方玩治安戰,把自己拖進無窮無盡的消耗里。
這種打法,就是要快刀斬亂麻,不給你喘息的機會,不給你把戰爭拖入持久戰、消耗戰的可能。這跟俄羅斯在烏克蘭那種曠日持久、步步為營的打法,完全是兩碼事。
說到這兒,有些人就琢磨著,臺灣不就是現成的棋子嗎?正好拿來復制烏克蘭模式,讓中國陷入戰爭泥潭,發展和統一自然就黃了。這算盤打得倒是噼啪響,可惜,對象可能搞錯了。俄羅斯的體量和家底,跟中國比起來,那可真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中國今天的綜合實力,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硬朗得很。工業家底厚實,文化根基深不見底,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軍事力量也越來越有看頭。
更重要的是,不像俄羅斯那樣在某些領域存在明顯短板,中國在各個關鍵領域都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和韌性,幾乎找不到能被輕易拿捏的軟肋。想用對付俄羅斯那套來對付這樣一個幾乎沒有明顯短板的“六邊形戰士”,恐怕是打錯了算盤。
打仗打到最后,拼的就是家底兒,尤其是工業制造能力。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時不時傳出炮彈短缺、裝備補給跟不上的消息,甚至一度還要從外部尋求彈藥支援,這背后折射出的,恰恰是其整個工業體系相對薄弱的現實。
家底不夠厚,自然經不起長時間、高強度的對抗消耗,這也是戰爭拖入僵局的重要原因。
回過頭來看看中國,那可是頂著“世界工廠”名頭的存在。手握著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值在全球的占比更是驚人。
這意味著一旦有事,這臺龐大的工業機器可以迅速切換到“戰時模式”,短期內就能像下餃子一樣造出海量的武器裝備。所謂“你打掉我一個,我立刻能給你生產出幾百個來”,這話雖說有點夸張,但它形象地點出了中國那種恐怖的工業再生能力和爆發潛力。
面對這么一個能快速彌補損失,甚至能把產能放大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工業巨獸,誰想跟它打消耗戰,那可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了。誰先被拖垮?答案恐怕不會是預設的那樣。
想當年二戰,美國就是憑借其無與倫比的工業實力,硬生生把軸心國給耗死了。如今,放眼全球,誰最有潛力扮演當年美國那個角色?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現代戰爭,高科技玩意兒越來越重要,像無人機這種東西,在俄烏沖突里可是出盡了風頭。俄羅斯在應付無人機襲擾方面,確實顯得有些狼狽,這也是其戰場損失不小、一度陷入被動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以為同樣的招數能在中國身上奏效,那可能又是一廂情愿了。
中國的科技實力,尤其是在軍事領域那些輕易不示人的“黑科技”,據說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從激光武器、電磁炮到各種無人作戰系統,再到深不可測的太空技術,中國可沒少下功夫。
就拿對付無人機來說,有消息說,在一些局部沖突中,中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激光武器系統,就曾以極低的成本,像打蒼蠅一樣輕松高效地攔截了大量來襲的無人機。手頭有這些硬家伙,中國在面對未來戰場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威脅時,就有了更多的反制手段,不至于重蹈俄羅斯在某些技術領域受制的覆轍。
更何況,還有一道看不見的盾牌,往往比看得見的武器更堅固,那就是十四億人擰成一股繩的決心和意志。這種內部的凝聚力,這種一旦核心利益受到觸碰就會迸發出的強大能量,可不是鬧著玩的。
平時可能溫和內斂,一旦被逼到墻角,那股子勁兒能排山倒海。所以啊,連一些頭腦還算清醒的西方軍事觀察家都開始嘀咕:想通過外部干預來阻止中國的統一大業,恐怕真的是癡人說夢。中國的崛起和民族復興,似乎已經成了一種誰也擋不住的大趨勢。
時代變了,棋局變了,棋手也早已不是當年模樣。想拿昨日的藥方,醫今日的中國,恐怕只會開出一劑苦藥,最終還得自己吞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