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大西洋月刊》報道,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動烏克蘭接受敵方主導的和平談判并可能減少軍援,烏克蘭軍隊憑借技術創新堅守戰線。
2024年起,自產無人機革新作戰模式,用于偵察、攻擊、補給,彌補武器短缺。
記者嵌入第13憲兵旅、第93機械化旅、第68獵人旅,親見無人機如何提升效率,如“吸血鬼”無人機運送物資。
前線40%武器為烏克蘭自產,150家公司每月生產10萬架無人機。烏克蘭的創新正重塑現代戰爭。
《大西洋月刊》作者: Nataliya Gumenyuk
自2025年1月上任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力推烏克蘭與敵方談判,傾向于對方主導的和平方案。他在2月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會面中直言:“你現在沒有主動權。”他暗示,烏克蘭抵御敵軍進攻需依賴美國持續軍援或敵方的主動克制。然而,盡管美國支持減弱,烏克蘭軍隊仍頑強抗敵,前線約1900英里,其中700英里戰斗激烈,自特朗普上任以來幾乎未變。烏克蘭能堅持作戰,既非敵方仁慈,也非僅靠美國武器,而是技術創新的驅動。
三年來,烏克蘭軍隊從依賴蘇聯老舊武器轉型為開創全新戰爭模式。
2022年,作戰被形容為20世紀風格的塹壕戰,依賴坦克,士兵只能使用庫存舊炮彈。到2023年,美國及其他西方盟友提供HIMARS火箭炮和ATACMS遠程導彈,戰場面貌有所改觀。然而,特朗普近期質疑對烏軍援的未來,甚至暗示可能暫停向烏克蘭出售“愛國者”導彈系統。
幸運的是,美國武器并非烏克蘭扭轉戰局的唯一支柱。2024年起,烏克蘭自產無人機徹底改變了雙方作戰方式。這種轉變不僅是戰術層面的調整,更是軍事理念的全面革新。
2025年3月,記者嵌入三個前線旅,親眼見證無人機如何應對美國軍援可能中斷的挑戰。無人機現用于引導炮火、投送炸彈、補給物資、繪制雷區圖,成本低廉、適應性強,且全部本土生產。各旅每天使用無人機,更新周期短至一周,靈活應對戰場變化,成為烏克蘭堅持作戰的關鍵,也可能正在重塑現代戰爭的面貌。
第13憲兵旅(Khartiia Brigade)隸屬烏克蘭國民警衛隊,在北哈爾科夫作戰。記者探訪時,前線相對穩定,烏軍正緩慢將敵軍推向邊境。偵察無人機24小時監控20公里范圍內的一切動靜。
春季初,樹木光禿,建筑多被摧毀,視線清晰,無任何動向能逃過無人機監控。3月19日清晨,憲兵旅切斷了部分敵軍后勤,數名敵軍士兵表示停止抵抗。四人跟隨烏克蘭無人機撤離森林,但敵軍無人機擊中其中兩人。幸存者稱,他們在該區域駐守超八個月,其中一個多月藏于狹小掩體,因饑餓停止抵抗。
在憲兵旅的戰術指揮中心,多屏顯示器展現戰場地圖,記者觀看了烏克蘭攻擊無人機打擊敵軍掩體的黑白航拍影像。
營長“活力”(Zhyvchyk)透露,上月超18名敵軍向其營停止抵抗。一段視頻顯示,一名敵軍士兵向指揮官掩體投擲手榴彈后停止抵抗,稱指揮官獨占空投食品。
烏克蘭研發的“德爾塔”戰場管理系統整合偵察、無人機、衛星圖像和情報數據。憲兵旅技術先進,其“德爾塔”地圖以符號和顏色區分雙方掩體,幫助無人機操作員快速決策,避免資源浪費。
盡管指揮中心屏幕上的戰場看似高科技,現實卻極為原始。雙方軍隊因無人機偵察,放棄了易暴露的堅固戰壕,轉而挖掘容納兩三人的小型掩體。
為防無人機襲擊,雙方使用便攜式電子戰系統干擾信號,車載系統成本從數百至數千美元不等。無人機種類繁多,價格各異。FPV(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俗稱“自殺式無人機”,價格最低,僅350美元起。轟炸無人機可多次投擲炸彈或遠程布雷,成本較高,操作風險更大,因需返回裝彈,易暴露位置。
烏克蘭人對“吸血鬼”重型無人機尤為自豪,敵軍戲稱其為“芭芭亞加”(Baba Yaga)。這種無人機成本1萬至2萬美元,主要用于作戰,也可運送彈藥、藥品和食品,載重達33磅,航程超6英里。憲兵旅指揮官稱,敵軍運送無人機載重僅1磅。
記者探訪期間,敵軍摧毀了部分“吸血鬼”操作點,但記者仍獲準訪問一處夜間操作點,三名士兵通宵發送物資。
記者請“活力”總結三年來烏克蘭作戰方式的變化。他提供了一篇手寫文章,題為《2022年以來戰爭如何變化》。
這位28歲的頓巴斯俄語區士兵寫道:2022年,作戰依賴炮兵、裝甲車和步兵,爭奪制高點以更快反應,敵軍在三方面占優。
烏軍引入“婚禮無人機”輔助炮兵,后發展自殺式和轟炸無人機,甚至用于運送傷員。如今,戰壕防守意味著“100%死亡”,裝甲車大規模進攻已不可行,步兵在無人機盲區構建陣地。
記者隨后嵌入第93獨立機械化旅(Kholodnyi Yar),該旅在頓巴斯托列茨克方向作戰,歷史悠久,曾參與塞拉利昂等地維和行動。無人機改變了其作戰方式。無人機操作員“浣熊”(Yenot)曾參與巴赫穆特激戰。凌晨4點,記者隨他驅車前往陣地,途經被摧毀的村莊。
實時視頻顯示頓巴斯已成廢墟,樹木燒成灰燼,房屋僅剩瓦礫。“浣熊”仍能發現目標,如敵軍掩體、偵察無人機或車輛。他36歲,曾在2015年頓涅茨克機場戰斗中被狙擊手擊傷。如今,他從地下室可精準打擊數公里外的敵軍士兵。
“浣熊”發現一名敵軍士兵騎摩托車運送彈藥,稱其為“自殺任務”。他發射一枚無人機未引爆,隨后第二枚擊中目標。他坦言,無人機作戰雖像電子游戲,但緊張感遠超想象,敵方隨時可能鎖定其位置。2024年夏,他所在的偵察無人機陣地遭襲,八小時內他多次轉移掩體。
最后一站是頓涅茨克波克羅夫斯克地區,第68獵人旅(68th Jaeger Brigade)。該旅2022年初由平民組建,資源不如憲兵旅或第93旅。偵察小隊成員多為商貿、建筑從業者,轉型為無人機操作員。指揮官“蛇”(Zmiy)測試烏克蘭產“鸛鳥”(Leleka)偵察無人機,航程62英里,成本超3.8萬美元。步兵指揮官“巧克力棒”(Milka)稱,士兵需在一小時內挖掘掩體,物資靠無人機運送,離開掩體極為危險。
無人機被醫官維克托(Viktor)稱為“最可怕的武器”。過去,醫官可及時撤離傷員,如今因無人機威脅,救護車缺乏電子戰保護,撤離風險極高。士兵自帶藥品,醫官遠程指導治療。基輔無人機工坊負責人亞歷山大·皮帕(Oleksandr Pipa)表示,150家烏克蘭公司每月生產10萬架無人機,產品每周更新,靈活應對前線需求。
烏克蘭前國防部長安德里·扎戈羅德紐克(Andrii Zagorodniuk)稱,無人機彌補了烏克蘭在導彈和空軍的不足。敵軍雖開發光纖無人機抗干擾,但需低空飛行,易被物理網攔截。烏克蘭的無人機創新是對不對稱戰爭的回應。澤連斯基顧問亞歷山大·卡梅申(Oleksandr Kamyshin)表示,前線40%武器為烏克蘭自產。若美國減少軍援,烏克蘭需優先確保“愛國者”導彈供應,以保護城市免受敵軍空襲。分析顯示,特朗普上任兩月,敵軍無人機和導彈襲擊加倍。
面對美國立場變化,士兵多表示專注于眼前任務。“巧克力棒”說:“我只關心眼前的任務。”“浣熊”則稱,士兵視野受裝備限制,總司令或知全局。烏克蘭軍隊以創新應對不確定未來,捍衛每一寸國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