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6月初,2025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將在江蘇南京召開。
過去一年,長三角一體化取得了哪些新成果?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走進長三角多地的“一體化地標”,深入探訪各地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實踐。
蘇皖“兩省一街”丹陽警務室政務服務窗口。 圖片來源:交匯點新聞
一條寧陽街上, “蘇A”“皖E”的車輛來回穿梭。南邊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丹陽鎮,北邊是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丹陽社區,它們擁有同樣的地名、相通的街道、同一種方言,“一腳踏兩地、雞鳴聞兩省”是這里最具特色的場景。
設在兩省交界處的蘇皖“兩省一街”丹陽警務室,構成了跨省聯動共治的現實圖景。5月27日,澎湃新聞記者走進該警務室,看到一條長桌上,“江蘇綜合窗口”“安徽綜合窗口”一字排開,兩省警務人員坐在一起辦公,實現了“進一扇門,辦兩省事”。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丹陽社區,人們習慣稱為“北鎮”,與“南鎮”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丹陽鎮交界。自古兩個丹陽原屬一地,后來分屬江蘇與安徽管轄,不過兩地都稱為“小丹陽”(“大丹陽”是指江蘇鎮江丹陽市),兩地派出所都叫“丹陽派出所”。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兩地群眾婚喪嫁娶等日常生活和工作交流都很頻繁,像戶口遷移、辦理居住證等公安政務服務的需求非常多。但涉及跨省,兩地群眾即使在一個集鎮,也要來回跑,很不方便。”南京江寧丹陽司法所副所長鄧舒勻說,因為涉及兩省政策、管理、執法等問題,邊界群眾的生產生活中,糾紛時有發生。
為解決兩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平安建設中帶來的難題,“孿生”丹陽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加強跨省協作。2016年,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與馬鞍山市公安局博望分局以兩地丹陽派出所為接入口,在丹陽交界處聯合設立了“兩省一街”警務室;2023年,該警務室設立皖蘇兩地公安政務服務窗口。
蘇皖兩省共建“兩省一街”警務室。 澎湃新聞記者 邱海鴻 圖
“‘兩省一街’丹陽警務室目前主要辦理戶籍類、居住證類、證明類和業務咨詢類共四大類12項業務。這些業務原先兩地群眾需要往返兩地公安機關辦理,審批時間相對較長,如今有不少業務可以集中到這個警務室來辦理,既省時又方便。”江寧公安分局丹陽派出所民警王子怡告訴澎湃新聞,警務室自正式運行以來,在兩地協同案件辦理、糾紛化解、巡邏防控、治安穩定、為民服務等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座由江蘇南京江寧公安與安徽馬鞍山博望公安共建的警務室,目前共有7名常駐警力,其中,4名來自江蘇丹陽派出所、3名來自安徽丹陽派出所,以“一家事、兩家辦”的創新理念,讓邊界治理從“各自為戰”轉向“協同作戰”。
“要是遇到交界處的警情,能快速調派兩地警力出警處置,解決群眾所急所需。”王子怡舉例說,2023年,轄區內發生了數起入室盜竊案件,作案手段特別相似,“我們在交界處走訪時發現安徽也有類似的案子,兩地啟動聯合辦案機制,通力合作,信息共享,很快就抓獲了嫌疑人”。
為進一步深化政法系統協同,2023年10月,一座嶄新的“南北兩鎮聯合司法調解大樓”在警務室旁建成,標志著邊界治理從“警務聯動”向“政法全鏈協同”升級。今年4月,丹陽司法所正式入駐;橫溪巡回法庭將于年內分批進駐;橫溪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也將同步落地——曾經的“邊界盲區”,正加速蝶變為“服務新高地”。
治理不能只靠“物理疊加”,更要實現“化學融合”。2024年,兩地以警務室為核心,總結提煉“江寧—博望一體化聯巡聯處聯訪工作法”,將治理觸角從警務領域向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延伸:統籌兩地民輔警、城管隊員、網格員組建“江寧—博望一體化巡邏隊(省界聯合巡邏隊)”,不斷延伸省界共治觸角,讓省際邊界從“治理薄弱帶”變身“協同發展帶”。
從省際毗鄰區共建一個警務室,到打造跨省共治的“綜合工作站”,同名的“丹陽”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跨界協同發展的縮影,也為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