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茰I」
獎項很有趣。
“無冕之王”這個詞,縱然是一種極高的褒獎,有恬淡沖和、笑看風云之寓,卻又如何能抵得過,“大獎在手,天下我有”?
甚至你拿得少了,就似乎要低人一頭。
所以,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用獎項的多寡與先后,來衡量演員的表演成就,似乎也就具備了一定的合理性。
比如大咖封帝。
香港娛樂圈流行多棲。
歌手紅了演戲,演員紅了唱歌,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而香港第一個封帝的大咖,并不是初代喜劇之王許冠文,而是樂壇校長譚詠麟,他于1981年,憑文藝片《假如我是真的》“擒馬”封帝。
第二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才正式發軔。
在沒有其他競爭者的情況下,評審團直接將初屆影帝的桂冠,頒發給了《摩登保鏢》的許冠文,其后一年,金像獎開出了“雙黃蛋”,《提防小手》的洪金寶和《最佳拍檔》的麥嘉,再接下來是出道就憑《垂簾聽政》封帝的梁家輝和以《公仆》“擒馬”的李修賢。
但坦白講,以上諸位,皆非影壇“商業偶像巨星”。
且作開場。
1985年。
出道十年的周潤發,以一部《等待黎明》,“擒馬”封帝。
若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早年的港片,無疑都頗有粗糙之感,敘事樸實、人物質樸,缺乏服化道、美術、置景的加持,以及技術的質感。
但舊年代的動蕩與混亂、草莽、熱血、少年心志、遠走的豪情與注定的命運,即便時隔多年再看,依然讓人動容。
多年后的港片,精致是有了,反倒失去了精氣神。
當真令人唏噓。
而此時的周潤發,已奠定豪情與氣場的根基,并在一年后,憑《英雄本色》崛起,在四年內三奪香港票房年冠、兩破影史紀錄,并在另一個四年內,連莊并三奪金像獎影帝。
不愧“香港之子”。
1991年。
出道十四年的張國榮,以《阿飛正傳》封金像獎影帝。
這是王家衛的第二部電影。
無腳的飛鳥、浪蕩的阿飛,叛逆不羈的背面,是薄情、孤獨與空虛,張國榮對電影角色的演繹,信手拈來,讓人難忘。
面對記者,拿獎的張國榮很開心。
但恐怕不管是他,還是其他人,都想不到,這居然是他一生中唯一的影帝獎。
很有趣,筆者恰巧看到一位以“鯨魚”為名的榮迷,在小心翼翼地展示一則舊年剪報,以證張國榮的巨星地位。
張國榮是不是巨星?
其實,當《烈火青春》、《倩女幽魂》、《胭脂扣》、《阿飛正傳》、《霸王別姬》、《東邪西毒》和《春光乍泄》都擺在眼前,何庸一問。
頂級巨星。
1992年。
出道二十二年的成龍,以動作電影《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擒馬”封帝。
以筆者所知,成龍本身如何想,我們不知道,但很多人都對成龍畢生都沒能踏足金像獎影帝王座這件事,耿耿于懷。
據實來講,作為一個十成力有九成用在動作和搏命上的演員來說,當真將他放在劇情片的表演模式下,去考究并與其他資深且演技突出的演員對比演技,成龍確實占不到什么上風。
這叫術業有專攻。
當然,以金像獎的“脾性”來說,理論上“補償”他一座影帝獎杯,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畢竟長達四十多年的金像獎歷史上,“水獎”可不止一屆。
但這事已經沒法去計較了。
好在成龍不但連莊“擒馬”封帝,也是第一個奪得金雞獎影帝的香港演員,更有好萊塢終身成就獎在手。
并不見得,他還瞧得上一個金像獎影帝。
是不是這個道理?
1994年。
出道十年的梁朝偉,以獨語式的《重慶森林》,“擒馬”封帝。
筆者曾用“一朝化龍,十年巔峰”來形容他。
因為繼《重慶森林》之后,他陸續以《春光乍泄》、《花樣年華》、《無間道》、《2046》和《色·戒》這幾部電影,“逞兇”各大頒獎典禮,甚或奪得戛納影帝,揚威國際。
只是,《重慶森林》這部電影,對梁朝偉來說,實在是,太過“簡單”,他甚至都不怎么需要演。
不過這也正是王家衛電影的特征。
簡單、干凈,似有若無,意蘊千回。
如果不是有《金手指》“六封”影帝的這次“事故”,梁朝偉當真如金像之神,無懈可擊。
或謂盈月有缺。
2000年。
出道十九年的劉德華,以《暗戰》封金像獎影帝。
筆者記得,杜琪峰曾經替同片的劉青云抱屈,說劉青云的演技,要好過劉德華。
這事沒什么“站隊”的必要。
不過當真以《暗戰》這部電影來看,“阿華”這個角色的奇詭和魅力,應該要遠勝四平八穩的“何尚生”。
而劉德華,也自此步上,五年三奪影帝獎、四年三奪香港票房年冠的巔峰。
許多年后,他以《桃姐》,再證雙料影帝。
足夠榮寵。
2002年。
出道十五年的周星馳,以《少林足球》封金像獎影帝。
提起周星馳,想起王晶的一句話,“他在《大話西游》里,十秒鐘做了七個表情,給金像獎評審們看。”
這很有趣,也是金像獎軼事之一。
被公認“喜劇領域無敵”的周星馳,迄今也只有一座金像獎影帝獎杯傍身。
《功夫》就更為落寞,雖然《2046》的梁朝偉的確強得不像話,但他已經窮盡了自己的所有變化,而周星馳正在“極簡”巔峰。
所以當《長江七號》轉型不成,他就干脆走入幕后。
毋庸多言。
2005年。
出道十七年的郭富城,以陳木勝作品《三岔口》,“擒馬”封帝。
首次提名,就大比分擊敗梁家輝封帝。
這一度令不少人錯愕。
但其后,他陸續交出《父子》、《最愛》、《浮城大亨》、《寒戰》、《踏血尋梅》、《破·局》、《無雙》、《臨時劫案》和《九龍城寨之圍城》等作品,在表演層次、深度和爆發力的探索上,少有人能比肩,而在戲路寬度上,他直追梁家輝。
筆者尤其激賞其表演的想象力和萬化之能,堪稱曠世無匹。
華語影壇僅有的三位連莊影帝之一。
無雙之選。
筆者僅言一隅。
與劉德華同年度,有吳鎮宇憑《槍火》“擒馬”封帝,兩年后,天王黎明以《三更之回家》,再演“擒馬”之舉,而在郭富城連莊影帝之后,才陸續有劉青云、李連杰、張家輝、任達華、謝霆鋒、林家棟和古天樂等人,晉升影帝的王座。
其實就影帝獎這件事來說。
有些人拿得多,是實力之證,但如果作品和表演不夠說服力,則要反受其咎。
這是辯證之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