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個新名字背后的更迭規則:杜蘇芮、蘇拉、??麨楹瓮艘??
臺風名字越來越難聽了!剛剛,臺風委員會公布新的臺風名。出現“臺風大麥、天馬、海星”這樣的名字,許多網友一看都笑出了聲,但笑歸笑,這三位新成員可不是鬧著玩的。實際上它們背后承載的卻是真實的風暴風險和歷史記憶。今年的臺風季節已悄然展開,新名字登場,是否意味著2025年將是一個“臺風大年”?事實上每年臺風命名表并非一成不變,一旦某個臺風對人類社會造成了重大損失或深遠影響,往往就會被“退役”。在2025年2月召開的第57屆臺風委員會會議上,相關國家和地區對過去一年影響重大的臺風名稱進行了評估,最終一致決定讓“杜蘇芮”“蘇拉”和“??边@三位“狠角色”光榮退休。
這些名字曾與特大風暴、極端強降雨、嚴重內澇緊密相關,保留容易引發恐慌,撤換也是出于對受災者的尊重。取而代之的,是三個新名字:由韓國提供的“Bori”,中文譯為“大麥”;越南提交的“Saobien”,被定名為“海星”;中國則送出了一個極具東方氣質的“天馬”(Tianma)。這些名字雖有些“出人意料”,但背后承載的意義和文化背景不容小覷。
目前,三個新名均已與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統一了中文譯名。接下來只要一有臺風符合編號,相關命名將直接應用,并將在預警系統和主流媒體中頻繁出現。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新名字雖然看起來無害,但一旦成為強臺風的代號,影響力可能比舊名字更大。
二、臺風生成環境正在構建,首個編號臺風“蝴蝶”靜待登場
根據衛星監測的海溫和風場監測數據,今年臺風生成環境正逐步成型。南海地區即將迎來夏季風的集中爆發,濕潤的西南季風水汽和日趨穩定的副熱帶高壓,正逐步構建起一個適合臺風“孕育”的舞臺。
2025年的首個臺風將命名為“蝴蝶”,已在命名表中就位。而接下來的“大麥”“天馬”“海星”誰將首先出鏡,目前還未有定論。根據近幾年經驗,一旦南?;蛭鞅碧窖笮纬捎欣麛_動,短時間內可能就會催生多個編號臺風,強度、路徑、登陸點都有較大不確定性。
這也是每年臺風季的規律之一。南海夏季風爆發往往意味著西太平洋副高重新建立,當副高位置穩定、形態強盛時,臺風路徑往往偏西偏北,容易登陸我國東南沿海。而當副高位置偏東或脆弱破碎,臺風更可能轉向日本、韓國或臺灣東側出海。因此,雖然目前還沒有實質性臺風生成,但一旦海溫持續升高、垂直風切減弱,加上暖濕空氣充足,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編號臺風。尤其在6月中旬前后,臺風活動可能會陡然增多,進入集中爆發階段。
三、拉尼娜影響減弱,厄爾尼諾接替?臺風路徑與強度充滿變數
今年最復雜的變量之一,來自于海洋環流背景的變化。根據氣候學長期觀測,目前正處在拉尼娜事件的末期階段,同時也不排除在夏末秋初轉為厄爾尼諾的可能性。這種海洋—大氣相互作用將直接影響副高的位置、臺風生成頻率、路徑走向以及后期強度。
如果轉為厄爾尼諾,西太平洋副高將可能有所東退,臺風更容易偏向日本或出海;而在拉尼娜殘留影響下,副高偏西或形態穩定時,臺風則傾向于進入我國沿海甚至深入內陸。此外,在冷渦活動頻繁、西風帶波動劇烈的背景下,我國東部的環流可能呈現經向發展,臺風容易受到中高緯擾動干擾,路徑更曲折、移動更緩慢,甚至出現反復回旋或二次登陸的可能。
這些現象意味著,今年的臺風不僅數量可能偏多,路徑也將更加復雜,不排除出現“扎堆登陸”或“多臺共舞”的極端情況。過去幾年已有類似案例,2023年的“蘇拉”和“海葵”接連登陸華南,暴雨疊加,造成嚴重損失。因此,公眾和地方政府要高度警惕復雜多變的臺風季。2025年的臺風季節尚未正式揭幕,但各種氣候條件和海洋數據表明,這將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年份。無論“大麥”是卷土重來,還是“天馬”首發上陣,抑或“海星”在南海涌動,都意味著新一輪挑戰即將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