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援引《紐約時報》網站5月19日刊登題為《未來,中國將占據主導地位,美國或將變得不那么重要》的文章,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后研究員陳凱欣。文章摘編如下:多年來,理論家們一直在設想“中國世紀”的到來:在這個世界里,中國最終利用其巨大的經濟和技術潛力趕超美國。那個世紀可能已經到來。當未來的歷史學家回望現在時,他們很可能會指出,眼下這個歷史時期就是中國拉開距離、開始把美國甩在后面的分水嶺。
特朗普(資料圖)
文章同時指出,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后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特別是以關稅戰為核心的短視政策,正在嚴重削弱美國的創新根基,損害美國的長期競爭力。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危及美國公司進入全球市場和供應鏈的機會。特朗普大幅削減公共研究資金,削弱美國大學,迫使有才華的研究人員考慮前往其他國家。特朗普還希望縮減清潔能源和半導體制造等技術項目,并在全球大片地區削弱美國的軟實力。
在科技領域,中國的迅猛發展已經讓美國感受到了強烈的壓力。例如,DeepSeek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已經在技術實力上展現出驚人的潛力。這不僅令美國倍感緊張,也讓許多美國人意識到,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力絕不容小覷。制造業方面,中國如同一顆耀眼的明星,吸引著全球的目光。從鋼鐵、鋁材到高科技領域的電池、太陽能和5G設備,中國無不占據著領導地位。重要的是,中國在這些相關技術領域的突破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各個產業的進步相互促進,共同推動著整體國家實力的增強。
與此同時,特朗普在摧毀美國根基,日前特朗普要求哈佛大學停止接收國際學生,削減對哈佛等大學的經費,這是在削弱美國的軟實力。美國的強大是各國科技優秀人才赴美的結果,如特朗普害怕他國超越,就阻止各國人才赴美留學,只會逼迫各國科學家和人才返回本國,這就是在閉關,這就是在逼世界繞開美國。也許在特朗普看來,既然中國是美國戰略競爭對手,接受中國留學生,讓他們學習美國先進科技,這些留學生早晚要回中國建設中國,那么為何還要接受中國留學生和國際學生?
特朗普(資料圖)
當然,僅僅只是這些政策并不是這些媒體開始集體“反美”的主要原因,對于這些媒體而言,真正的原因是因為特朗普斷掉了這些媒體的經費來源。在過去的拜登政府為了反華,會給這些媒體大量經費去報道有關中國的負面新聞和消息,甚至是捏造關于中國的虛假信息,如果事情引發關注的話還會有獎金。然而特朗普一上臺就停止了這些經費,因為特朗普應該把這些錢用在更應該用的地方上。
在對外關系方面,特朗普主打交易式外交,也在悄然改變中美國際地位。他的對等關稅政策等于是弱肉強食,全世界都能看到,美國的利益和世界各國的利益是對立的,而中國不知強調過多少遍的合作共贏,含金量還在提升。不過話說回來,這也不代表,中國就能躺贏,接下來三年多的形勢,依然很復雜,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說話顛三倒四、不計后果的美國總統,不排除之后,他會拿出更多,更瘋狂的針對中國的政策。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本質是一個“商人總統”,沒有什么政治眼光,但他屢次實施短視政策,已經給美國乃至國際社會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上臺只有4個多月,特朗普引發的風波比美國歷屆總統加起來還多。看到這個情況,美國媒體的耐心也到了極限,《紐約時報》就給特朗普下達最后通牒,警告其如果還執意推行短視政策,將讓美國的根基被嚴重削弱,最終被中國全面超越。或許美媒想要通過這種尖銳地抨擊,讓特朗普“醒悟”,從而對當前實施的策略進行調整。但我行我素的特朗普,能聽得進去美媒的話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