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書法的話題比較熱烈,這倒也符合時代書法的特征,畢竟當今書法發展是書法史上最繁榮昌盛的階段,書法的普及度高,各種書體和風格都有繼承和發展,書法理論更為系統和深入,書法面貌也更為多元化,這些方面都遠超古代。
學書的人多,民眾對書法的關注度高,自然就會引發關于書法的各種各樣的討論,這說明當今書壇處于一個開放和包容的良性發展環境當中。
不過在這些正常的討論之外,對當今書壇的苛責也普遍存在,撻伐書法創新,否定當今書法發展成就,謾罵書法家等等丑惡現象也充斥網絡。
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是社會進步的結果,民眾有了充分的言論自由和獨立的審美權,這也是古代所不具備的。
書法作為文化傳承的主要方式,在古代被當成統治工具,皇權專制決定了時代書法審美標準,普通民眾只能跟從附和,絕無自主表達意見的可能。
明朝大興文字獄,對書法的統治更為徹底,明成祖盛贊沈度書法為“我朝王羲之”,引得朝野上下紛紛效仿,并被定為官方書寫和科舉考試的標準書風,最終導致一種風格統治了時代,形成了“臺閣體”,局限了書法的藝術發揮。
在那個時代民眾也只能對沈度書法稱頌,不能反對,更不可能苛責謾罵。
如今民眾都可以自由的評價古今任何書法,不管評價的水平如何,都代表著書法藝術已經擺脫了權貴的統治,真正的屬于大眾了。
民眾為什么對書法如此熱衷,大概率和熱衷相聲有相似之處,就在于將書法看的太過簡單了。
當今文化普及度很高,大家都識字也會寫字,無論是從古代字帖還是報紙雜志,都對文字書寫有一定的基礎認識,似乎不用太過專業的知識就可以去評價書法。如果是舞蹈、繪畫這些明顯需要功力的藝術,恐怕就不會簡單的評論了。
用郭德綱先生的話講:“你也會說話,我也會說話,但是你得花錢聽我說話,你就知道相聲的學問有多深了吧。”
這句話同樣適合書法,書法是專業性很強的藝術,需要系統的學習,絕對不是臨過幾本帖就能入其門庭的,有的人學書一生可能都無法領悟書法的真諦,何況是沒有學過書的普通人。
那些噴當今書法的人普遍的觀點就是認為今人書法寫的不好看,他們用館閣體的標準去衡量今人書法,這是典型的業余觀點。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必須接受評價,其中不乏一些業余觀點,但是藝術評價不包括批評和謾罵,藝術不應該被批評也不應該遭受謾罵。
藝術是藝術家個人情感和思想的表達,藝術崇尚多元化和包容,每種風格都是一種思想的表達,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對于觀者來說,喜歡就認真品味,不喜歡大可不必關注,沒有必要反對,也有必要試圖遏制其發展。
批評和謾罵只能暴露素質低下,并不會對藝術家產生任何影響,因為藝術探索必須要有不為所動的堅定信念,任何批評和謾罵對于一位成熟的藝術家來說都無異于隔靴搔癢。
當今噴書法的人多,一方面反映出人們對時代文化的關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眾審美水平還有待提高,同時也反映出當今社會的還不夠包容,一些民眾的素質亟待提升。
總的來說,民眾的廣泛關注對于書法發展是一件好事,在書法史上沒有那個時代對書法的關注度會像今天這么高,這是當今書法發展繁榮的印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