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又來匯報“喜訊”了,這次他演都不演了,直接宣稱印軍擊落了巴軍多架F-16戰機以及多型空中平臺和導彈系統,總計造成對方約33億美元的軍事損失,看他得意的樣子,不知道的人還真以為有那么厲害呢。
據印媒《組織者》周刊報道,印軍在此前與巴軍的空戰對峙中,成功擊落了,8架美制F-16戰斗機、4架中巴聯合研發的JF-17“梟龍”、1架瑞典薩博2000預警機、1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以及一架C-130H運輸機。此外,還有6架土耳其制造的TB-2無人機,與此同時,還有兩枚中國CM-400AKG巡航導彈、兩枚“沙欣”彈道導彈及一輛紅旗-9導彈發射車也被印軍摧毀。
乍一看,這份清單數據詳實、列項清楚,甚至精確到預估經濟損失,讓人誤以為真,但其實莫迪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正是這種“過于詳細”的數據,反而暴露出其編造痕跡。
要知道,根據美國與巴基斯坦的軍事協議,F-16的使用受到嚴格監控,是不允許用于對印度發動主動攻擊的,雖然印度方面此前多次試圖證實擊落F-16的說法,但始終拿不出確鑿證據,即使最初展示過一些“殘骸”照片,但這些照片很快就被外界識破,那根本不是F-16,而是印度自家幻影2000的機體碎片。
而且稍微懂點軍事常識的都知道,預警機與加油機通常部署在交戰區后方幾百公里范圍內,是根本不可能輕易地被戰斗機突破空域后擊落的,而所謂擊毀導彈系統與紅旗-9發射車的說法,也缺乏任何影像資料或官方證實,有專家就對此表示,除非發生大規模地面戰,否則很難通過空中打擊直接摧毀對方戰略導彈系統。
要知道,在軍事領域中,任何一場空戰都會留下大量客觀證據,特別是戰機殘骸、電子信號記錄、空管雷達信息等,都是判定戰果真實性的關鍵數據,但印度的這份戰報,完全就是憑空捏造,沒有任何現場證據,僅靠媒體敘述和官宣背書便妄圖確立“空中優勢”,活生生詮釋了什么叫做“精神勝利法”。
巴基斯坦公布的印軍“陣風”戰斗機殘骸
果不其然,印度這份報告一經曝光,就立馬引來了國際社會的嘲笑,在X平臺上,軍事愛好者和分析師毫不留情地諷刺這份報告,“寶萊塢戰爭”等話題也一度成為熱搜,一位歐洲分析師嘲笑道:“如果印度真做到了這些,他們一天就能結束戰爭,可惜,他們只是在跟常識作戰。”
其實在莫迪政府執政下,印度國內主流媒體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指“同質化”了,其新聞內容越來越傾向于官方主導的信息輸出。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莫迪政府近年來已經逐步掌控國內主要媒體平臺和網絡輿論渠道,形成了一個類似“信息繭房”的傳播結構。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印度普通民眾每天所接觸到的新聞內容,基本都是經過精心篩選、加工、引導后的“統一口徑”,外界的聲音難以傳入,理性的聲音也很難在印度國內傳開,這種信息封閉下的國民認知,極易被灌輸操控,特別是在國家安全、民族自豪感等敏感議題上,更容易被動員形成情緒認同,而非基于事實的判斷。
具體到此次所謂戰果的宣揚,本質上就是一種情緒動員,通過虛構戰績,塑造一種“印度強大、敵國被擊敗”的假象,以此提升國民的集體自豪感和信心,從而維持政府形象與執政合法性。對于一個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的國家來說,這樣的操作似乎可以暫時緩解內部壓力,將國民的視線從失業率上升、基礎設施滯后等問題上移開,轉而聚焦到一個“虛構的勝利神話”之中。但問題是,這種虛構終究是建立在不實之上,缺乏事實支撐,一旦謊言被揭穿,那將迎來更兇猛的反噬,這是莫迪也承受不了的。
至于印度還能在這場“自我陶醉”的幻覺中維持多久,那就讓事實來說話,或許只有當謊言再也無法遮掩,才是幻想破滅、回歸理性的真正起點,你們認為呢?
信息來源:
組織者周刊:《辛多爾行動:擊落八架 F-16 和四架 JF-17;巴基斯坦空軍損失超過 33.5 億美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