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近日,國家鐵路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4.6億人次,同比增長5.9%,創歷史同期新高;全國鐵路貨運發送量16.81億噸,同比增長2.0%;貨運周轉量11651.21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2%,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這組“客貨雙升”的數據,既是流動中國的生動注腳,更是經濟脈動的活力見證。
創新線路設計,傳遞民生出行溫度。今年前4個月,全國鐵路日均開行旅客列車11224列,同比增長7.1%,更以367列旅游專列、23%的增幅,讓“火車向著景區開”成為常態。鐵路部門緊扣旅游觀光、生態康養、紅色研學等多元需求,創新設計特色線路——春日載著銀發族駛向花海,暑期為研學團打通紅色走廊,日常以“高頻定期票”護航通勤族。這種“靈活性+普惠性”的服務矩陣,既串聯起“說走就走”的詩和遠方,更托舉起“人享其行”的民生質感,讓鐵軌成為丈量幸福的標尺。
拓展運輸通道,筑牢經濟流通底盤。4.28億噸月度貨運量、16.81億噸累計發送量的背后,是鐵路作為“經濟脈搏儀”的精準跳動。中歐班列月月刷新開行紀錄,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百城千企,“北煤南運”專線守護能源安全,冷鏈專列讓田間鮮蔬直達餐桌,“一單制”聯運班列貫通鐵海空。從保障產業鏈“不掉鏈”到助力鄉村“土特產”出村,從聯通國內“大循環”到暢聯亞歐“大市場”,鐵路運力的每一次優化,都是對經濟基本盤的一次加固,讓“物暢其流”成為中國發展的強韌支撐。
暢通交通動脈,澎湃高質量發展動能。當客運的“煙火氣”與貨運的“硬實力”同頻共振,鐵道線便成為觀察中國經濟的最佳窗口:旅游專列拉動銀發經濟、縣域消費升溫,見證內需潛力的持續釋放;跨境班列延伸至歐洲腹地、東盟諸國,彰顯開放型經濟的蓬勃活力;“客運普惠+貨運高效”的組合拳,更讓人流、物流、資金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加速循環。這不僅是交通網絡的升級,更是國家治理能力的升級,以“大動脈”的暢通,激活“神經末梢”的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一組組攀升的數據、一條條延伸的鐵軌,書寫著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確定性。期待鐵路部門繼續以“民生為筆、發展為墨”,在四通八達的鐵道網上,繪就更多“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時代畫卷,讓中國速度與中國溫度,成為世界讀懂中國的亮麗名片。(林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