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蔣介石自從敗退到臺灣之后,就曾一直想國民黨失敗的原因,卻始終想不明白。
1947年,明明國民黨都占領延安了,一切似乎都盡在掌握。
可誰知道,之后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里,國民黨就一敗涂地,敗逃臺灣。
蔣介石沒想明白問題在哪里,而他的親信郝柏村則看得比他清楚多了,原因就出在雅爾塔協定上,這是蔣介石犯過的最大錯誤。
民心沒了
根據雅爾塔協定的內容,蘇聯將對日本作戰,只不過投降后將由蘇聯進入東北接受關東軍投降。
國民黨政府只有等蘇聯撤出后才可以進駐。
這些內容蔣介石在事先并不知情,美國和蘇聯當時商定協議內容瓜分利益的時候,可是連英國都被蒙在鼓里,自然更沒有拿中國當回事。
國民黨政府自然有想過外交抗爭過,可是斯大林并沒有在乎國民黨的利益。
當時日軍雖然敗相已現,可畢竟在東北已經經營了十多年,依然有大量日本關東軍精銳駐扎,如果沒有蘇聯的幫助國軍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可是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接受這個條件之后,卻為共產黨的爭取到了喘氣的機會。
東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廣大的農村地區為共產黨奠定了戰略優勢。
工農群眾是共產黨的基本盤,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其實就是皇帝這個最大的地主,剝削全國各地的小地主,小地主又變本加厲地剝削農民。
東北地區在經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之后,老百姓才真正擁有作為“人”的尊嚴,而解放廣大貧苦老百姓的共產黨自然就擁有了群眾基礎。
等國民黨進駐東北的時候,已經不是來遲一步了,而是根本就沒法開展工作。
國民黨代表的是大地主的利益,自然不可能任由土地改革進行,可打斷土改則讓國民黨站到了廣大貧下中農的對立面。
已經見過光明的人,又怎么還能夠適應黑暗呢?
之后的遼沈戰役,解放軍之所以能夠勢如破竹,是因為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
郝柏村在自己的著作《解讀蔣公日記》里早就明白了這點,國民黨的基層工作做得實在是太爛了。
在共產黨的根據地里,國民黨幾乎不可能滲透。
而在國統區,共產黨無處不在!
名聲臭了
雅爾塔協定還有一條,是中國需要承認外蒙的獨立,蘇聯加入這條進去,是為了讓中蘇兩國之間能夠有充足的緩沖區。
而根據郝柏村的分析,蔣介石會接受這個提議,也是因為不想在東北死磕太久,導致軍隊實力受損。
可蔣介石當時沒有想清楚,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自從近代以來,中國人已經受夠了“委屈”,承認外蒙古獨立在當時看來就是出賣國家主權。
從簽訂《雅爾塔協定》那一刻開始,國民黨的名聲算是壞了,哪來的統治合法性呢?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在簽訂雅爾塔協定之后,也并沒有堅定地站在國民黨這邊。
1945年年底,美國政府派出特使,專門對國共雙方進行調停,為了配合調停,美國甚至一度暫停了對國軍的武器彈藥銷售。
到后來,國民政府在華北和東北接連被共軍打敗之后,美國對繼續大規模介入中國內戰已經沒有興趣了。
對此,身為國民黨高層的郝伯村認為:美國的這些行為是赤裸裸的背叛。
只能說當局者迷。
結語
總之在郝柏村看來,接受雅爾塔協定對國民政府百害而無一利,這是蔣介石做過的最失敗的決定,直接決定了國共內戰的成敗。
可是郝柏村并不明白,這并不是國共內戰的勝負手,從國民黨失去民心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已經不可能贏得內戰了。
毛主席將雅爾塔協定和辛丑條約并列,性質就是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后來經過與蘇聯的外交磋商,協定中的不平等條款逐步廢除。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通過對雅爾塔協定的態度,國共之間的水平差距高下立判。
參考:
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東北部隊武器來源考
郝柏村評蔣介石:接受雅爾塔協定是戰略錯誤|郝伯村|蔣介石_鳳凰歷史
雅爾塔體制與二十一世紀亞太和平--時政--人民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