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開國十大將之首,“戰(zhàn)神”粟裕的名號可真是讓人如雷貫耳,就連國民黨高級將領胡璉對他也曾感嘆:“土木不及一粟。”
這句話中的“土木”是什么意思?胡璉又為什么在晚年的時候?qū)λ谠=^口不提呢?
兩人的淵源,還得從解放戰(zhàn)爭時期說起。1946年10月,宿北戰(zhàn)場,胡璉指揮的整編11師與戴之奇的整編69師協(xié)同進攻蘇北地區(qū)。在徐州國民黨作戰(zhàn)指揮部,薛岳叮囑兩人要精誠團結、密切合作。
素有“狡狐”之稱的胡璉,雖然率領的11師武器精良又有著極強的戰(zhàn)斗力,但因為剛到宿遷,對地形很不熟悉,所以十分謹慎。
但戴之奇指揮的69師卻認為我軍的主力并不在正面,所以態(tài)度也比較冒進。兩人在商議作戰(zhàn)計劃的時候,也產(chǎn)生了不少沖突。
向沭陽進發(fā)的時候,粟裕率領部隊迅速將兩支軍隊分開,隨后猛攻戴之奇的部隊。戴之奇抵擋不住,只能向胡璉尋求援助。
胡璉雖然嘴上答應,但只在蔣介石的施壓之下派出小支部隊,最終,戴之奇的部隊被我軍全部殲滅,師長戴之奇也自殺了。
這場戰(zhàn)役讓胡璉徹底見識到了粟裕的戰(zhàn)斗力,他生怕對方再將矛頭指向自己,馬上率軍撤回到宿遷。
他們的第一次交手,胡璉甚至都還沒有和粟裕正面碰上,就已經(jīng)被對方的軍事才能震懾。
1947年的時候,南麻戰(zhàn)役打響,粟裕將目標對準了胡璉部隊占領的南麻。一開始,華野各路縱隊就從四面發(fā)動攻擊,哪怕胡璉率領的軍隊裝備精良,但面對華野的強大攻勢還是陷入了絕境。
在這樣的絕望中,胡璉竟然在慌亂中帶著部下焚香禱告。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們的禱告真的起了作用,南麻地區(qū)竟然真的忽然下起暴雨,華野的武器都因此受潮,我軍的攻勢就此陷入停滯。
胡璉借機率領各部撤退,途中,他的部隊多次與華野遭遇,最終以犧牲數(shù)以千計的士兵為代價逃了出去。
這場戰(zhàn)爭后,蔣介石將其定義為勝利,胡璉更是被吹捧成了“常勝將軍”。但他自己心里清楚,如果不是恰逢大雨,他可不會這么容易就逃脫出去。這讓他對粟裕的忌憚又多了幾分。
同年9月,胡璉率11師向曹縣進發(fā),粟裕得知后,決定圍殲11師。當時11師孤軍直入曹縣,舟車勞頓,并且這個時候他們還沒來得及在此立足,正是圍殲的好時機。
粟裕迅速調(diào)集三個縱隊,對11師進行包圍穿插并發(fā)起進攻。胡璉沒想到粟裕這么快就再次組織大規(guī)模進攻,一時間慌了手腳。指揮部電話鈴聲不斷,面對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他只能不斷求援。
作為王牌軍隊,11師深受蔣介石的重視,在他的催促下,新五軍和十四師迅速向曹縣支援,胡璉再次僥幸逃脫。
到了1949年,淮海戰(zhàn)役進入關鍵階段,黃維的十二兵團被圍困在雙堆集,主力正是胡璉的十八軍。
此前,胡璉因事被蔣介石免職,得知老部下被圍,心急如焚。蔣介石考慮到黃維可能指揮不動十八軍,于是派胡璉前往雙堆集。
12月,胡璉乘坐飛機空降雙堆集,一下飛機就視察部隊,鼓舞士氣。但他小看了華野的實力,此時華野近百萬大軍決心一舉除掉十二兵團。華東局早就部署“先解決黃維”。
粟裕下達總攻命令后,十八軍戰(zhàn)斗力迅速瓦解,十二兵團危在旦夕。防線被層層突破,包圍圈越來越小,胡璉準備和黃維一起逃跑。
他們藏身坦克試圖沖出包圍圈,途中黃維的坦克拋錨,被解放軍俘虜,只有胡璉一人逃了出去。但在逃跑過程中,胡璉被炮彈炸傷,身上更是取出多塊彈片。
從此,“粟裕”兩個字就像噩夢一樣,成了胡璉無論如何都不愿提及的過往。
雖然和粟裕的多次交鋒都落于下風,但胡璉可不是什么“草包”,相反,他在國民黨內(nèi)部也是個非常出眾的高級將領。
1907年,胡璉出生在陜西華山附近,他的父母雖然只是普通農(nóng)民,生活也很困苦,但卻很重視對胡璉的教育,慢慢地,他的民族意識也越來越明了。
1925年黃埔軍校招生,胡璉立即報考,不久之后他就順利成了黃埔軍校四期學員。黃埔四期那可是將星云集,張靈甫、謝晉元等國民黨高級將領,還有我黨的名將林彪都是出自這期。
在校期間,胡璉文化底子好,對軍事理論領會深刻,軍事操作上又刻苦用功,成績自然非常出色。畢業(yè)之后,他就加入國民黨,投身陳誠的“土木系”,成了一名基層連長。
他的那句“土木不及一粟”中的“土木”指的就是“土木系”。
這個“土木系”以18軍11師為基礎,是蔣介石的心腹部隊,11是“土”,18是“木”。這個部隊是蔣介石的王牌軍之首,資歷最老,將領也是十分驍勇,升遷速度也比其他部隊要快得多。
剛剛畢業(yè)就能進入這樣的精良部隊,可見胡璉的軍事才能有多出眾。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候,胡璉正擔任十八軍66團團長,他率先奉命開赴淞滬戰(zhàn)場,駐守日軍重點突破區(qū)域羅店。
他率領的66團在此遭遇日軍重火力襲擊,飛機、大炮狂轟濫炸,陣地幾乎都要被夷為平地。但胡璉臨危不亂,組織敢死隊炸日軍坦克,構建火力網(wǎng)封鎖通道。
面對突破防線沖進陣地的日軍,他更是迅速帶領部下與敵人展開肉搏。多次打退日軍的大規(guī)模進攻,成功守住羅店陣地,為上海各方面重要物資和人物的轉移爭取了寶貴時間。
1943年的石牌保衛(wèi)戰(zhàn),讓胡璉真正揚名于世。位于湖北省西部的石牌,是江防要塞,戰(zhàn)略位置非常重要。蔣介石派出最信任的18軍駐守石牌,胡璉就負責指揮正面抗敵。
戰(zhàn)前,胡璉就對日軍的優(yōu)勢和劣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他抱著必死的決心與之戰(zhàn)斗,甚至率領部隊祭天誓師,還寫下遺書。
很快,戰(zhàn)斗正式打響,日軍的兩個師團進攻十分猛烈,甚至雙方多次進行肉搏。最終,在胡璉的指揮下,11師付出巨大的犧牲,成功守住了石牌要塞。
這場慘烈的戰(zhàn)役,讓胡璉一戰(zhàn)成名,成了家喻戶曉的抗日英雄。
1949年底,國民黨敗逃臺灣,胡璉也跟隨蔣介石一同前往,在蔣介石的安排下,他慢慢遠離了權力中心。
到1972年的時候,胡璉徹底退休,從此他就一直住在臺北寓所,每天只是讀書寫字,研究歷史,不過對于粟裕卻始終只字不提。
5年后,胡璉病逝,彌留之際,他讓自己的孫子取來紙筆,畫下家鄉(xiāng)的地址,一遍遍叮囑家人“勿忘故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