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河報報道,美國得克薩斯州眾議院本月初以86票比59票通過了SB17法案,允許州長有權決定禁止哪些國家的居民、政府和其他實體在得克薩斯州購買房產。目前,該名單包括中國等多個國家。該法案規定,該州的房地產禁止向美國認定為對其國家安全具備威脅的國家公民銷售。目前,該法案已遭到該州民主黨人的譴責。“這賦予了州長不受約束的權力,讓他可以隨意在法案中添加任何國家”。該法案在得州眾議院投票通過后,將返回參議院再次審議通過后,才能提交州長簽署。
得州會議(資料圖)
得州這法案打得一手好算盤。表面拿"國家安全"當遮羞布,實際上中國實體持有的美國土地還不到外資總量的1%,連盧森堡這種彈丸小國都比不上。但政客們才不管數據,他們要的是選票和官位。阿博特簽完禁令后民調瞬間飆升7個百分點,直接擠進特朗普副總統候選名單。這種政治獻金可比真金白銀實在,畢竟特朗普的用人標準就是"反華越狠,升職越快"。
得州華人占全州人口2.3%,卻貢獻了高端住宅市場12%的交易額,法案實施后預計導致百億美元資產強制清倉。更致命的是,中資參與的47個農業項目和12個光伏電站面臨停擺,直接沖擊得州500億美元的清潔能源產業。華人的怒吼:從街頭抗議到“寒蟬效應”。法案通過的72小時內,得州華人社區掀起抗議浪潮,5月10日,數十名華人舉著“購房是人權”的標語圍堵州長官邸,人群中既有白發老者,也有稚氣未脫的留學生。
在這樣的局勢下,中國也選擇了反擊。近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3月,美債前三大海外債主中,日本、英國增持美國國債,中國減持。中國由美國第二大債主變為第三大債主,英國變為第二大債主。3月正值本輪美債市場動蕩前夕。美國財政部2025年3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日本3月增持49億美元美國國債,持倉規模為11308億美元,依然是美國第一大債主。中國3月減持189億美元美國國債至7654億美元,為今年首次減持。
特朗普(資料圖)
減持一個國家的國債,表示對該國的經濟預期降低,因此要減少對該國的投資,保證本國貨幣較少受到影響,也能夠盡量保持本國市場的穩定。對本國市場維持穩定顯而易見的好處是能夠抵御外界帶來的通貨膨脹風險,這有利于本國人民的基本生存,從而令國家整體環境更加穩定,不易出現不良反應。眼下,美國在特朗普的關稅戰中金融市場急劇萎縮,資本和人才都大量外流,美國市場的萎縮是顯而易見的。由特朗普政策導致的美國國內通脹,會反噬金融預期,進一步加速資本外逃。
中國減持美債的舉動無疑在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掀起了波瀾,作為全球最重要債券市場之一,美國國債的穩定性依賴于海外投資者的信心,如果中國持續拋售,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其他國家重新評估持倉策略。一旦美債需求下滑,美國政府將被迫提高收益率以吸引買家,這將直接推高借貸成本。以當前美國債務規模計,每上升一個百分點,年度利息支出就可能增加數千億美元,進一步加劇財政壓力。除了美債問題,中美之間的另一個關鍵戰場是稀土供應鏈。
美國(資料圖)
特朗普的“搬石頭砸腳”政策,既是他個人風格的體現,也是美國社會深層矛盾的縮影。他似乎在告訴世界:我愿意砸腳,但你們得陪我一起疼。然而,現實是,他的這些操作并沒有讓美國變得更強大,反而讓全球經濟陷入更多的不確定性。或許,這也是特朗普的一種“另類成功”——他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了“搬石頭”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